草莽英雄_第三十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第5/5页)

得其中的道理。

    “我想,这件事要跟你商量。你的计谋多,一定能想出一个又快、又稳当的办法来!”

    “这不敢说!‘佳人难再得’,物色不到好的,什么快而稳当的好办法,也是白费。”罗龙文问:“华公心目中想要怎样的人?”

    “第一、当然是漂亮;第二、要宜男之相。”赵忠忍俊不禁地笑道“因为命书中说:‘华公还要生贵子。’”

    罗龙文也笑了“信口开河,自己替自己找了麻烦!”他问:“第三呢?”

    “第三,要黄花闺女。”

    “难,难!”罗龙文说“三个条件中取两个,尚可以有办法;三个条件全要齐备,只怕物色一年半载,亦未见得能如愿。”

    “我也这么想。漂亮,是一定要的;宜男之相也不可少。若说,黄花闺女,我看,可以通融。”

    “是啊,娶妾又不是娶妻,何必坚持这一点?倘或幼妾亦可,就比较容易了。”

    “好!就这么说了!其实,真要是绝色,什么条件都可以不顾。”

    这话说得很透彻,罗龙文报以会心的微笑,拉着他走回原处,又闲谈了一会,相将入席,尽欢而散。

    等赵忠辞去,罗龙文才将赵文华选色之事告诉了胡宗宪,与十万大军班师相比,这应算是琐碎不足道的细故,可是胡宗宪却很重视,因为他别有一种看法。

    “小华,这件事要考虑!”

    罗龙文大为诧异“怎么?”他率直问道“我不知道要考虑些什么?”

    “要考虑到严东楼!”

    “啊,啊!”罗龙文实在聪明人,一点就透——严世蕃是色中饿鬼,倘或得知赵文华在浙江纳了两个美妾,必定以为是胡宗宪的赠献。然则又何以不为他物色?厚彼薄此,不就结了怨了吗?

    “我确实是失于考虑了!不过,”罗龙文说“我不妨跟赵忠说明白,事情我替他办,却不必扯上总督,免得严公子多心。”

    “没有用的!你跟我的关系,谁不知道?只要是你办的,别人就一定会以为是我的授意。”

    “那么,只有这一法:替严公子也物色两名。”

    “这也未尝不可。不过,要分开来办。”

    “这又是何道理?”

    “小华!”胡宗宪笑道:“你今天怎么了,连这一点都想不透?如果一起办来,当然是天水先挑,甚至照单全收。挑剩下来再送到东楼,不更得罪人吗?”

    原来是这样的一层顾虑!罗龙文心想,胡宗宪对于伺候贵人,亦颇用深心。这倒是以前所不曾发现的事。

    于是他说:“我知道了!反正我亦要进京,物色好了,我自己带去就是。”

    “那最妥当不过。”胡宗宪极欣慰地说“这一来,诸事皆妥了!几个月以来,我今天第一次可以安安稳稳睡一大觉。这都是拜受所赐。”

    “言重,言重!”罗龙文说“总算赵忠的本性还忠厚,是个可与为善的人。”

    “但盼天水亦如脾气。”胡宗宪回想这多少天来,支应各方,心力交瘁的苦楚,不由得感慨地说:“做事容易做官难,除外贼容易除内贼难!不知哪一年才有真正的太平岁月?”

    听得这话,罗龙文的雄心又起:“除天水容易。”他说“除了天水,我还要除巨jianian大恶!”

    这是指严嵩父子而言。胡宗宪对于他的壮志很佩服,但觉得此事不易,至少还言之过早,因而默不作声。

    “怎么?”罗龙文问说:“总督不以为然?”

    胡宗宪正色答道:“这是至大至艰之事,不宜轻易出口。”

    “是!”罗龙文接受了他的规诫,不过,还是露了一句话“可惜!青藤不能够跟我联手。”

    “青藤”是徐文长的别号,找他联手去除严嵩父子,在胡宗宪觉得是件匪夷所思的事。

    “青藤!”他说“那样桀傲不羁的人,决不宜为严府的清客。”

    “他当然不会做严府的清客,否则就如虎添翼了!”罗龙文忽然放低了声音“松江有位达官,韬光养晦,事严氏父子唯谨,但以我的看法,唯有此公可制老jianian父子。”

    “松江的达官!”胡宗宪茫然地“一时倒想不起了。”

    “城北公。”

    这也是隐语,用国策“城北徐公”的典故,指的是徐阶。他是侍郎,但奉旨“入阁参机务”亦是宰相之任。胡宗宪对此人不甚了解,怀疑地问道:“他行吗?”

    “行!此人城府极深,加以有位贤内助,前途不可限量。只是羽毛未丰,尚未到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时候。倘能罗致青藤入幕,以青词上结主知,严家就会失势。”

    “想来你说这话,必有所见。容我缓缓图之。”

    说这话便是取得了默契。借严以制赵,借徐以制严,虽是为国除害,但亦是为求一座稳固的靠山,所以胡宗宪表示支持。当然,此时还谈不到如何寄以期望,只是认为值得一试而已。

    四十万两银子很快地凑足了。搬了三天才搬完,都堆在赵文华大营的空场上,日夜派兵看守。由于赛虚中的警告,赵文华决定不取这笔偏财,召集部将会议,即席说明白,其中只有十五万两银子要携带进京,上下应酬;余下的二十五万两银子,可以拨二十万犒赏官兵。各营名额,核实开报,如有虚冒,军法从事。

    “余下的五万,不是我装入口袋,我发誓,分文不要!只为功劳有大有小,你们只看见战功,不知道另外有人在暗中立功。如果没有这些人,就不会打胜仗。我留下的五万银子,就是为了赏那些人。还有打仗特别勇敢的兵将,我亦要格外奖赏。”

    赵文华所指挥的部将,无不诧异;不知道他何以一改常态,突然变得这么清廉,这么体恤部下了?不过,他那五万银子到底赏了些什么人,大家仍然关心,主要的是要看看,有那些人在暗中立功?

    这当然是件不容易打听的事,只知道总督衙门的罗师爷与赵总管各得三千两,是赏金中数目最大的。赵忠得巨赏在意料之中,罗龙文凭何功劳得三千两银子?少不得有人困惑,甚至啧有烦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