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第5/8页)
“三爹,”胡元规很不安地说“千万请忍耐。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太对不起自己。” “对不起自己无所谓——” “可是,”胡元规抢着说“也对不起为山九仞而流血流汗流眼泪的那些人。” 这句话像枝箭样,穿入胡宗宪的心坎,顿时变得痛苦而软弱,叹口气说:“忍、忍、忍!” “宝贝呢?”赵忠一进门就问。 “请少安毋躁。宝贝由一位专使送来,此刻还在路上。”罗龙文说道“我们最好都把烦心的事先了结了它,回头尽是赏心乐事,喝酒就痛快了!” “对!”赵忠说道:“昨天我们谈的那几件事,我都跟上头提过了。先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举荐你的信,已经发出了。” “是写给严公子?” “当然。” “那,”罗龙文笑道“我倒反有些踌躇了。” “为什么?” “怕才不具胜,将来对不起举主。” “那是你过虑。小华,不是恭维你,论心思之灵、之深,只有你跟严公子才是一对,将来必有如鱼得水之乐。” “果然如此!我一定助赵大人入阁拜相。” “上头也就是存着这么一个希望,所以,”赵忠加重了语气说“信写得很切实。” “多谢,多谢!”罗龙文问:“第二件?” “第二件,”赵忠停了一下,突然问道:“你跟胡宗宪到底怎么样?不至于连要紧话都说不上吧?” “那也不至于。说实话,胡总督还是很看重我的,只是——”罗龙文看一看胡元规没有再说下去。 这番做作,胡元规自然了解他的用意;“我先失陪!”说着,他起身离去。 这一下,赵忠的意会更深了“你是因为有胡朝奉在这里,不便说?”他问“听说他们是本家?” “是的,他是胡总督的侄孙,五服之内的。” “这样近的亲族,说话倒不能不防他!”赵忠放低了声音问“你刚才要说的是什么?” “胡总督还是很看重我,希望我仍旧帮他;不过,我有点胆子小,对他存着戒心。” “什么戒心?” “是——”罗龙文突然缩口,随即摇摇手“回头再谈!” 说完,向外呶呶嘴,意思是隔墙有耳,怕胡元规未曾走远,在偷听。 赵忠迫不及待地要听他的话,因而亲自起身去检查,拉开门帘向外看清楚了,回身摇摇手,表示什么人也没有。等他回到原处,罗龙文将头凑了过去,用手遮住一半嘴,低声说道:“我在桐乡听到一种说法,胡总督跟徐海是有勾结的。” 一面说,一面注意对方的表情,赵忠不知是计,惊喜交集地问:“你也听说了!” 就这一句话,便将真情诈了出来,罗龙文顺口答道:“是的,我也听说了。” “你听人是怎么说的?” “就那么一句话,语焉不详,所以我亦不敢深信,但亦不可不防。倘或真有其事,我们做幕府的,不是白白葬送在里面?” “对!上头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对徐海不肯放松。其实,徐海如果没有什么顾忌,他亦不必逃;到案以后一切说清楚,又为什么饶不过他?” 这可能是赵忠个人的看法,或可能是故意这样说法,希望能假他之口,把这话散布出去,骗徐海出面。罗龙文当然不会上当,撇开这一段,反问他说:“老赵,你问我,是不是在胡总督面前说得上要紧话?我已经告诉你了,如今该你说了!” “上头的意思,如果你跟胡总督不是太疏远,想托你跟他去谈。只要他肯合作,早日班师,未尝不可。” “这是我的建议,当然义不容辞,更要效命奔走。何况又是赵大人之命!怎么回事,请说吧!” “上头的意思,弟兄们出生入死,辛苦一场,地方总该意思意思。” “那是份所应当。”罗龙文问说:“不过,不知道是随缘乐助呢,还是酌定一个数目,送交军门,请赵大人犒赏弟兄?” 这一问是试探赵文华的本意,在讨“盘口”以外,可有个能打个什么折扣的底子。如果赵忠答说,犒劳出于老百姓敬重的意思,不好争多论少。那就是表示赵文华确是为弟兄;倘说酌定数目,一起送交军门,统一分配,这就象吃空额一样,存心不良,大有玄虚。前者客气对客气,倒不好少出,后者可就要好好地还个价了。 赵忠不知他话中在掂份量,率真答道:“还是酌定一个数的好。上头的意思,每个弟兄总要弄个五两银子。” 一听这话,罗龙文吓一跳。此番赵文华南来督师,征调到苏浙一带助剿倭寇的各地士兵,号称二十万之众;每人五两,就是一百万银子。这真是狮子大开口了! 话虽如此,他表面上却是声色不动,接着赵忠的话问:“弟兄每人五两,官长呢?” “这是通扯计算,官长就不必另外奇费了!” 罗龙文心想,照此一说,还要见他一个情才是。当下又问:“赵大人那里,总该另有一番道理吧?” “他自己,说实话,这时候不好再要了。不过,班师回京,大大小小的官儿都要应酬到,起码要送点土仪,这就不能不让地方受累了。” 说着,从身上掏出一张单子来,长长地一大片,罗列浙江的名产,从杭州的绸缎到天目山所出的珍贵药材,无所不有。数目少则论千,多则上万。罗龙文略略估计一下,非亦二三十万银子莫办。 “数目是开得宽了一点。”赵忠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再商量吧!” 商量就是核减。但数量太巨,减不胜减。罗龙文想了一下说:“浙江的名物,罗列无遗;东西两浙、上山下海,要照单搜罗齐全,恐怕得要半年功夫,那又为之奈何?” 赵忠一愣,然后慢吞吞地说:“这倒没有想到。” 罗龙文也不再多说,将单子折了起来,很慎重地收好。“我去跟胡总督谈。”他说“尽我的力量。” 赵忠不便说什么,既不能拜托,亦不宜太认真,只问:“什么时候听回音?” “明天。” “明天?” “明天是把我跟胡总督谈话的经过,据实奉告。至于到底能凑多少?胡总督要细细筹划一下,才能有确实答复。”罗龙文紧接着说:“当然,他决不敢耽搁的。” “对!多耽搁一天,就多一天的供应;就地方来说,班师当然越快越好。” 言外之意,相当明显,如果胡宗宪不能接受要求,赵文华就不会班师。旷日持久,徒耗供应,倒还不如允许为妙。“赵总管!”胡元规露了面“有位稀客,是不是马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