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涉江采芙蓉上 (第3/3页)
,连连摇头道“奴卑已经禀告太后娘娘三位大人至此,但是,太后娘娘并无宣召之意!” “请公公通禀吧!”这一次却是谢清出声“臣等总需尽力一试才行!” 他们一到,赵全便禀告了,但是,紫苏连殿门都不让他进,之后更是一言不发,他们三人都是知道,因此,也就无人求见,此时即将离宫,总要再试一试才是人臣的本份。 赵全无奈,再次通禀,却只听殿内一声“哐当!”之响,似乎是什么瓷器砸上镜面的声音,阶下的三人听得一清二楚,同时苦笑,随即就听到紫苏冷冽的声音“哀家不能起身,不便见外臣,三位身负国事重任,请回吧!” 出了后宫,三人面面相觑,半晌,尹朔才摆手道“今日是我当值,先行一步了!” 齐朗与谢清拱手相送,并肩离开,到了宫门口,谢清硬挤上齐家的车,等车走了,才对一脸阴沉的齐朗道“很少看你这副模样!怎么?皇上很可能成功?” 齐朗摇头“太后是轻意改变主意的人吗?” “那你为什么这副样子?” “我担心…”齐朗忧心忡忡“皇上的固执恐怕超过她的预计了,他们之间…” 谢清靠向车壁,冷笑“那又如何?我们这位陛下呀…总在不合适宜的时候坚持不合适宜的事情!” 齐朗却笑了“随阳,他是天子,不是木偶,只按你的心思做事!” “所以,你今天才尽量沉默,不与他争执?”谢清摇头“恐怕,陛下领会不了你的好意!” 齐朗淡言“总要为他们母子留一分回旋的余地!陛下总是太后的独子!” 谢清一愣,默然点头。 有些话,齐朗并不好对谢清直言——紫苏是为他才硬是不理阳玄颢的,他当然不能再让事态激化,只是,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了,他也不可能放任事态如此僵持! “随阳,你还去饮冰茶庄吗?”齐朗轻拍靠垫,似乎很随意地问道。 谢清愕然,但是,随即就反应过来,轻笑“好计量!直接毁去所有筹码!” 尹韫欢的确尚未大安,皇帝不忍她跪候旨意,可以向太后说,或是要皇尽快处置,阳玄颢却用这种方式,自然是有所图! 他这样做,在别人看来自然为了保护尹相,但是,齐朗和谢清都明白,他是在告诉紫苏,他他现在并不希望撤换尹朔的首相之位,或者说,他不想让齐朗进位议政首臣,也正是因为如此,紫苏才会气极。——阳玄颢其实是在要胁她,让他罢尹朔的相位?可以!但是,紫苏不可以再要求别的! 自己的儿子学会要胁自己,哪一个母亲都会高兴? 更何况,阳玄颢此举又何尝不是想限制紫苏对朝政的影响? 长宁殿中一片黑暗,紫苏却默默地笑了——好!她就看看,这一次她的儿子能做到何种地步! 想留下尹朔制衡齐朗与谢清?——紫苏闭上眼,唇角浮现一抹冷笑。 这一次阳玄颢没有失去帝王的分寸,却错算了一些事情!——紫苏很想看看她的儿子能否发现并做好补救! 第二天齐朗与谢清到了议政厅才知道,阳玄颢早准备了一份诏命——因湖州案,为安天下士子之心,特别举行一次恩科试! 元宁的科考,除了三年一次的秋闱大考,便是恩科试了,恩科试无固定时间,也不限出身,只要不是身在贱籍之人,都可以参加。此时开恩科试也是定例,因为即使是弊案,也不会重考,只会将涉案士子的资格取消,依次递补,举行恩科试便是为增加机会,安抚民心。 谢清不知道是该恼火,还是该为自己的学生骄傲,阳玄颢这一手不能说不漂亮,事实上,齐朗在最初的愕然之后,便一直满脸笑意。 谢清进齐家书房时便看到齐朗愉悦的笑容,不禁没好气地道“你还能笑得出来?” “怎么?陛下总算知道天子该怎么处事了,身为太傅,我们不该高兴吗?”齐朗搁下手中的公文,为他沏了杯茶。 谢清这时也不急了,接过茶盏,似笑非笑地道“我当然高兴,遇到圣明天子,做臣子的虽然会辛苦些,但也会轻松许多…” 齐朗与谢清一点不急,因为,自然有人着急,朝中寒族出身的官员当天就上书,弊案未结,恩科试之公信必受疑,非朝廷之福,更非陛下之福,那些奏章也不联名,一个个单独呈上,没把尚书台的人忙死,而此时,阳玄颢已经在长宁殿前跪了一天一夜了。 那些谏表,议政厅不能处理,没有办法,尹朔与齐朗、谢清再次进宫,这一次,他们没有再看到上一次的景象,阳玄颢也没有跪在殿前,叶原秋告诉三人,一早太后便让皇帝进殿了。 “太后已大安了?”齐朗皱眉问道,叶原秋摇头“太医说娘娘仍要静养。” “陛下的身体如何?”尹朔则更加担忧。 “太医已经为陛下诊视过,陛下并无大碍!” “那就好!”尹朔的乐观早了些,进了长宁殿,他们便发现皇帝与太后显然没有达成妥协,殿内一片凝重的寂静,而他们带来的谏表就是最不安全的因素之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