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第二十九章高山流水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高山流水中 (第2/3页)

这种事情,不由大惊失色“那不是草菅人命吗?”

    “哪有那么严重?”书吏觉得他夸张了“证明不了身份就说明有问题,再说,只有我们这儿与南疆实行《匿人法》,那些人不冤屈!”

    纳兰永摇了摇头,显然对他的解释不以为然,但是,他并没有再说什么,他是世家公子出身,但是,绝对不是知世事的贵公子,被逐出家门之后,流狼多年,他比一般人更清楚,这类事情背后会有多么黑暗、多么肮脏的交易,而草菅人命四个字绝对是说轻了。

    至略的人口相较于土地而言还是称得上地广人稀的,北疆要好一些,毕竟至略的繁华中心一直在以成越为中心的北方,也正是因此,纳兰永以前并未真正接触过《匿人法》。而南疆则不同,那里开发并不充分,对人力的需求很大,但是,气候湿热的南疆在至略人眼中实在是个可怕的去处,所以,议政厅刚颁下公文,平南大将军府的行文也到了夏承正面前,康焓的亲笔信比公文直率得多,直接就说——殿下您那里不想要的匿人直接移交给我,所有手续我命人办!

    人命在这种情况下还真不比草贵重,所以,纳兰永的叹息是对的。

    不过,匿人的事情是不必永宁王亲自过问的,所以,夏承正看到匿人所呈上的公文不由愣了一下,没往下看,直接问身边的亲信幕僚“这份公文怎么送到这儿来了?”

    那人看了一眼,回答“殿下,此事必须您亲裁,属下等不敢擅自作主。”

    夏承正没再问,重头开始看公文,看完之后,抬头问道“东西呢?”

    那名亲信从一堆公文下面抽出一个封匣,上面有匿人所的签印封条,夏承正随手扯开,打开封匣,只看了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一番动静,其它幕僚也看了过来,夏承正随手搁下打开的封匣,冷言“诸君之意如何?”

    封匣里是一张白纸,上面是一个墨印,除了那名已经知道此事的幕僚,黑黑的印记令所有人瞠目结舌——是燕州军大统领的“征平将军”印。

    其实,控制匿人折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间人,自然,每一个被查到的匿人都会被严格检查,当然,天有不测风云,意外被劫的情况也是有的,匿人所最近收容的一个人便是被抢劫、失去旌券的商人,本来,这种情况要好一些,那人又是北疆人,身份查清很快,但是,在最初的例行检查中,匿人所的小吏却发现那人携带着这张纸,寻常人不认识,可是,匿人所上上下下都是眼界极广的,自然认识,再想到那人自承在周扬经商,遇战事急回的经历,谁都想到有问题,这才急忙上报。

    夏承正所受的教育中,国是在君之前的,元宁的传统、至略的传统都是如此——君不明,臣自行,然不叛生国。

    正因如此,叛国是不赦之罪,株连九族,不论妇孺幼稚,只有一个死。

    “此物既然呈上,殿下只有上奏,且应…”一个幕僚小心地说明,但是,看了一眼夏承正的脸色,终是没有往下说——应当如何,夏承正会不清楚吗?

    夏承正将那张白纸取出,摊开在桌面上,看了良久,才道“子非,替本王拟奏表。本王马上要去燕州!”

    “殿下,您的伤…”何攸何子非是夏承正的亲信之一,草拟奏书是他的职责,但是,此时,奏书并不是重点。

    夏承正摇头“燕州现在是后方。”不能乱,他必须解决这件事。

    夏承正没有带大军前去,只带了一营亲卫,赶了两天两夜到燕州军的驻地,接替风铭任大统领的仍是风家人,名铄,是风铭的嫡亲弟弟。

    因为风铭的死,风家对永宁王的成见颇深,再多的理由也不能否认结果,对夏承正的到来,风铄自然不会有多少欢迎的热情,夏承正也不理会他的情绪,在主帐坐定,等各将校参见后,便直接吩咐“你等先出去,本王有话对风将军说。”

    众将虽然困惑,但是,到底是军人,都依言退出,只留下风铄站在夏承正面前,刚想抬头,就挨了一巴掌。

    “这一巴掌是替父亲打!”夏承正冷言,风铄曾师从夏光擎,算起来是夏承正的师弟,但是,这个情份如今还剩多少,却是值得商榷的。

    尊师是元宁的传统,风铄因此受了这一巴掌,不过,话还是要问清楚,夏承正再次不等他开口,便道“将军首重令,你的将印可好?”

    风铄一愣,脸色立变“永宁王殿下,您也要有根据才能说这话!”无论文武,丢失令印都是大罪,谁都不可能接受这种罪名。

    哗地一声,夏承正将那张纸甩到他面前,从牙缝里崩出两个字“解释!”

    “你要是说不知道,我现在就斩了你!”夏承正将佩剑握在手里,冷冷地警告。

    以夏承正的身份,对地方官尚有顾忌,对麾下武将,生杀予夺全在一念之间,即使风铄是从一品的将军衔,也是一样。

    风铄捡起那张纸,只看了一眼,脸色立时苍白,半晌才艰难地回答“家门不幸!”

    夏承正眯起眼,手在剑柄上轻抚,沉默地思考了很久,才再次抬眼看向他“我不管你怎么做,你若摘不清自己,我不会保你!”

    朝廷不会管你是家门不幸,还是真的通敌,只以守职不谨便足以问罪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