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涉江采芙蓉中 (第3/3页)
书时候的样子…” 说着,谢清的笑意又浓了几分“咱们这位陛下呀,其实是很在乎礼的!” “我忘了这点了!本来还以为陛下是对景瀚心有不满,恐怕他是对自己不满呢!”谢清轻笑着对妻子解释。 倩仪愕然,不敢置信地道“你的意思是…陛下在赌气!?因为他对景瀚的态度…”倩仪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比划了半天,被谢清笑着按下乱动的手,听谢清笑道“不满是有的,但是,还没有到不想见的地步,但是,陛下又觉得不应该是那样的感觉…矛盾!不该忘的…”谢清摇头自嘲“陛下其实只是个孩子!我们这么大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倩仪点头,认同他的说法,却又想到另一个问题,犹豫了一会儿,终是没有问出口,谢清敏感地发现了,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但是,他同样不想谈这个问题,两人都沉默了。不一会儿,倩仪觉得不便再留,谢清总还有公事未完,便离开。 谢清处理过两份公文,心情却更加不爽,便丢开公事,扯了一张纸,等回神来,纸上重重叠叠地全是两句话—— “…涉江为谁采芙蓉,我再来时人已去…”谢清低声念出,轻轻摇头。 那是当年他去汜州迎亲,半路上特地去齐府走了一趟,晚上齐朗陪他豪饮,醉了之后,齐朗反复说的便是这两句,他装作什么都没听到,第二天平静地离开,但是,他已明白,齐朗的负疚有多深,那么紫苏呢? 谢清知道妻子想问什么——那样的情况到底该是什么反应才对? 阳玄颢矛盾地想避开这个问题,如果是他呢? 半晌,谢清只能摇头——他不知道,所以,事实上,阳玄颢做得很好了!真的不能强求了! 靠得近,所以,谢清再清楚不过,那两人的性子是最冷情洒脱的,或者说,无论是齐朗还是紫苏,都不会强求过分的东西,却也不会轻易放开任何可能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谢清才会不明白,两人为何会放任彼此的关系到如此地步! 真是无所顾忌吗?——谢清不信,因为紫苏是太后,看似尊贵的位置其实并非不可动摇,而紫苏现在所做的事情正是最可怕的罪名之一,仅仅因为是皇帝的生母,她就可以保证安全? 皇室毕竟不是世族!世族家门中,这样的事情并非什么重大事情,只要未被摆到明面,只要没有混乱家族的血统,这样的事情是可以被容忍的,尤其是女方的家族够高贵时。 世族子弟看得很透彻,什么需要在意,什么不需要清楚。 皇室不一样,因为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也因为天下人都是皇帝的臣下,生杀予夺都由其发落! 那两个绝对聪明的人怎么会让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 谢清有时候想起来,就会担心,有一天,皇帝真的与紫苏反目了,他该持何种立场? 很多事情是不能出口的!谢清很清楚那个疑问永远无解,因为,那是只有本人才能回答的疑问,而除了他们自己,谁也不可能问出口。 可是,那个偶尔冒出来的问题却是他自己要回答的! 染满墨渍的纸被点燃,眨眼便成了灰烬,只留下满室的灼烧味,谢清的心情远没有平静下来,纷乱的思绪还没有全部被按捺下去,而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处于矛盾中的阳玄颢到底会做出怎么样的决定;比如,尹朔又会怎么样处理;比如… 谢清揉着自己的眉心,细细地计算,这个时候也只有风过竹林的萧索声音相伴左右。 十月在纷乱中结束,十一月十七,湖州案涉案官吏押抵京都,刑部、都察司与大理寺开始真正审理该案。 定罪是无疑的,量刑才是需要斟酌的,此外就是牵涉面了。 谢清暧昧不清的言辞已经表明了态度,而三司言官不断地上书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本不复杂的案子却很难最终裁决,最后,三部衙还是恭请皇帝圣裁了,齐朗也没有反对。 阳玄颢却将奏章发到议政厅。在钦明殿,阳玄颢对谢清与齐朗说“此案请二位太傅先拟出章程吧!” 齐朗与谢清同时一愣,正要推辞,阳玄颢又道“二位先拟,朕再定夺,本也是惯例。” 谢清忍不住说“陛下,三部衙会审向来由天子独断,从未再下议政厅!” 阳玄颢仿佛这才注意到,恍然大悟,却仍道“朕不敢轻断,二位太傅是何意见?” 年少总是任性的理由,天子也不例外! 齐朗与谢清这时候也明白阳玄颢的意思了!——他就是要他们两人表态! 重不得!轻不得!这个态若是能表,他们也就不会把这份奏章递到御前了! 阳玄颢并不着急,他静静地看着两人,这一次,他很有耐心,等了一会儿,他笑道“朕知道此事难办,请二位太傅慢慢想!赐座!赐茶!” S周末不更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