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简在帝心下 (第2/3页)
“齐朗、谢清,你们认为呢?”紫苏没有回答,反而开口询问另外两位议政大臣,殿内的大臣都不由紧张起来,很明显,三司的谏言大部分都是这两位的。 。齐朗走到阶前,从容地回答“臣以为此事如何处置,要看陛下与太后娘娘是如何看待此事的。臣不敢妄言,但是,自元宁立国以来,未有以言入罪之举,请太后娘娘慎重决断。” 。反正这个时候,落井下石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再说,三司一直都在齐朗的控制下,这次的事情再恼火,齐朗也不能甩手不管,在他看来,紫苏也没有严惩的打算,人情还是要出的。 。听齐朗这么说,谢清也出列附议。 。“如何看待此事?皇帝怎么看呢?”这才是紫苏真正的目的。 。阳玄颢目光微垂,心思急转,思索母亲到底是何意思,但是,一时之间,如何想通,正在着急,看到齐朗打了一个手势,心念一转,便迅速开口,道“全凭母后裁决。” 。齐朗松了口气,脸上浮现出一抹微笑,尹朔却微微露出惊讶之色。 。“皇帝没有什么想法吗?”阳玄颢听得出母亲有些不解,想起齐朗方才的暗示,他隐隐明白母亲今天的打算了。 。“皇考驾崩之时,朕年仅四岁,尚不通事务,故有遗诏命母后娘娘裁决军国大事,自垂帘摄政开始,母后娘娘日夜辛劳,无事不为朕思,无事不为国举,至今六载,朕仍旧年少不肖,不能为母后娘娘分忧。此事虽是无心之举,但是,以议政厅代内阁,妄议不止,母后娘娘定然甚为伤心,朕不希望母后娘娘在裁决时有任何顾虑,也不希望让母后娘娘在处理国事之时,还要为朕的心思举止忧虑不安,因此,一切悉听母后娘娘处置。”阳玄颢起初还在斟酌辞句,往后却是确实动情了,殿中诸臣无不听出其中的诚意,一时间各人都是思绪万千。 。紫苏也停住了手上的动作,静静地听着,眼神十分清澈,却又显出深沉,让人看不透。 。“哀家是很伤心,不仅是因为谏言中近于要哀家归政的建议,更是因为三司这么多官员同时上奏,居然没有一个人想到其中的荒谬之处。”紫苏握紧了手中的玉如意“是没有人知道吗?不见得吧!大司宪大人一眼就明白其中的问题了,何况这么多的大臣,哀家不相信,在场的卿家没有一个人看出这一点的!为什么没人制止呢?是与三司交恶,还是哀家失德失心到这种地步,让诸位大臣连一个归政的机会都不愿意放过?” 。“臣等惶恐!”这句话一出口,无论心里怎么想,所有人不得不跪下回这么一句,以示自己决无此意,毕竟,皇帝才十岁,怎么说都不可能亲政,紫苏自己说归政无妨,别人说可就是居心叵测了。 。对这种礼仪上的姿态,紫苏并不满意,冷淡地回了一句“免了!” 。“哀家要的不是你们如何惶恐!哀家自问,摄政以来,对得起元宁,对得起皇帝,更对得起阳氏历代先皇!哀家也一直认为,各位卿家同心同德,为元宁效力!没有想到,这些居然都是哀家在自以为是!”“各位卿家!皇帝尚且年少,北疆尚未安定,兆闽大军虎视眈眈!你们不想着如何为国尽力,却在斤斤计较自己的三分利!你们可真是我元宁皇朝的栋梁之材啊!”冷嘲热讽的话语说得殿内所有人都不敢抬头,更不敢应声,连齐朗与谢清也只是静静地跪在阶下,没有半点应对的表现,阳玄颢心慌意乱,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一动不动地端坐在御座上。 。“各位想竞争,是人之常情,不过,如果想党同伐异…哀家绝对不会允许!”紫苏冷冷地警告。 。“这一次就罢了!哀家不希望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请各位卿家认真反省一下!至于对三司的处置…就请皇帝与三位议政大臣商议后再禀报哀家定夺!” 。说完这番话,紫苏起身离去,连退朝都没有宣告。赵全匆忙追上,阳玄颢却愣愣地坐着,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听到的话。 。金阶下,齐朗叹了一口气,轻轻拉了一下尹朔的袍袖,让其从失神中恢复,率群臣恭送陛下。 。走出元仪殿,梁应就低声问阳玄颢“皇上,是不是请三位太傅大人见驾?” 。阳玄颢一凛,彻底回过神来,连忙点头“对对对…快请三位太傅到昭信殿。” 。“太后娘娘扔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啊!”见官员都已离开,只剩下他们三位仍站在殿中,谢清苦笑着叹息,引来两人的白眼,面上却都是心有戚戚焉的样子。 。尹朔看了齐朗一眼,正想开口,就瞥到梁应匆忙的身影,便转了心思。 。“三位大人,陛下请三位大人昭信殿见驾。”梁应谦卑地向三位议政大臣行礼,他很清楚,这三位手握重权的相爷绝对不是他能轻慢的。 。“有劳公公了,我们正要求见呢!”应答的是尹朔,这种时候,齐朗与谢清都不会让他失体面,事实上,这两人也从不曾在尹朔面前失却礼数,多少代积蓄的教养并非尽是虚妄。 。昭信殿里,阳玄颢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一身明黄龙袍,显然是连衣服都没有换,只是将十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