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浮云流水下 (第1/3页)
第九章 浮云流水(下) 《元宁实录#83;顺宗卷》 崇明元年七月初五,帝奉仁宣太后往承清行宫避暑,朝臣多随行,谢遥留守成越,全权负责京中事务,尹朔、齐朗随驾同行,及事起,众臣方明太后是时已兴防范之意。 “郑兄还没去过承清吧?”齐朗笑着问同行的郑秋。 “没有!不过也听说过承清的景色!”郑秋很老实地回答。 “那你一定不会失望的。”齐朗笑言。 不过两人没能说多少,尹朔便来找齐朗。 “齐大人,太后召见你我!” “好的!” 齐朗歉然地看了好友一眼,便与尹朔一起去见太后,此时,他们仍在路上,天色将晚,如果不出意外,今晚,他们将住宿在前面的江华城。 上了太后所乘的车驾,齐朗与尹朔行过礼,紫苏便让他们坐下,温和地说明自己召见他们的原因“前面就是江华城了,哀家想去祭拜先父,两位意下如何?” 江华是夏氏的原籍,历代永宁王都归葬于此,齐朗与尹朔自然清楚此事,两人当然也不好说有什么不妥,不过尹朔倒是问了一下“太后娘娘是想在江华多留一天吗?” 他们的行程安排由尹朔负责,计划上只在江华停留一晚。 “不必。”紫苏摇头“等一下,车驾在城郊停一下就行了!” “是!”尹朔明白太后只想看看父亲,不打算太正式,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依照紫苏的意思,太后的车驾在江华城郊停了下来,本来紫苏没想带儿子去的,可是阳玄颢听内侍说了之后,一时新奇,便闹着要去,拗不过儿子,紫苏只得带着他一起去,这样整个御驾都停了下来。 永宁王府的家族墓地自然是气派,比起皇陵也差不到哪里去,再加上还一直有守护的家奴,倒也不需准备什么,而且紫苏也没打算正式祭拜,也就是念着很久没亲自去一趟了,想看看。 “尹相,景瀚随哀家与陛下进去就行了,您就不必跟着了!”进墓园时,紫苏便让尹朔退下,尹朔微微一惊,但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依言退下。——永宁王府是元宁第一名门世族,而尹朔只是寒族出身,一般世族都不会允许寒族之人进入家族的祠堂、墓园之地,尹朔知道,倒不是太后真的在意这些,只是碍着周围还有一堆朝臣、侍卫,也就不会随意地打破什么惯例。 “母后娘娘,这就是永宁王府的墓园啊!好气派!”阳玄颢总是小孩子,新奇地看着周围与皇陵不同的建筑装饰,兴奋极了,一点没注意到母亲有些黯然的神色,齐朗却看到了,他悄悄地给皇帝打了个暗示,毕竟也是帝师,阳玄颢又对齐朗格外亲近,自然觉察了他的暗示,开始还有些不解,但随即便看见了母亲有些异样的神色,便不再出声了。 紫苏感觉到儿子的沉默,放缓步子,关切地问“皇帝怎么了?不舒服吗?” 阳玄颢连忙摇头“没有,朕很好!只是母后娘娘,您很伤心吧?” 紫苏看到儿子关心自己,很是感动,轻轻地摸了摸他的额头,温和地笑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对哪个做子女都是件伤心事!日后皇帝想起先帝也会不好受的!” 阳玄颢低头不语,对自己的父皇,他实在是印象不深,毕竟当时还小,什么都不明白,紫苏见状,也清楚他的心思,便不再多说什么,牵着儿子进了祭祠的大殿。 其实紫苏之所以不想正式祭拜是有原因的。说到底,她是出嫁的女儿,不能祭祠娘家的父母,而且,她又是太后的尊贵身份,君臣大纲岂能混乱?所以,她也就是想来见见父亲,而且,当初她入宫时,时间仓促,也没能正式拜别祖先,如今,就算是弥补吧! 望着供奉着的灵位,紫苏默立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香祭拜。 对长年在外的父亲,紫苏一直是很敬爱的,有着天生的孺慕之情,可是,却鲜少有机会承欢膝下,稍长些,父亲却又遭遇了不测,可以说,她从未能好好亲近一下父亲,这点,所有出身富贵大家的人都是一样的。 阳玄颢站在母亲的身后,一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能看着母亲,乖乖地不去打扰。 “陛下若是觉得无趣,就和内侍先回车驾上等着,哀家再待一会儿!”紫苏轻轻地对儿子说,阳玄颢想了想,就跟服侍的内侍走了“那儿臣先回去了,母后娘娘也要保重,不要太伤神了!” 紫苏微笑着点头,阳玄颢才离开墓园,同时也带走了一批侍卫。 “景瀚,进来吧!”紫苏淡淡地出声,要齐朗进入大殿。 “我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这里,还记得吗?”紫苏的声音透着淡淡的茫然。 “记得…”齐朗也很有感触。 那是永宁太妃的葬礼,那位太妃出身齐氏家族,因此,齐朗也随父母前来致奠,那时,紫苏才五岁,齐朗也不过十岁,两人对彼此并无什么印象,但齐朗应对间不凡的沉稳,使永宁王与谢遥却同时看中了他,让他进入了谢家的私塾读书,以进一步考察他的资质,这点连齐朗的父母都没料到,能得到这两人的看重,也就意味着日后平步青云的前程,因此也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