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仁重苍生中 (第2/3页)
他的母亲,就像齐朗说的,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他怎么能为难母亲,那是大不孝啊! 而齐朗是他一向敬重的太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依赖着齐朗的,因此,他也无法狠下心责难他。 那么就只有沉默了! 阳玄颢是个仁厚的君主,陈观说是因为他一向顺利,又有仁宣太后的全心庇护,因此,在朝堂之外,他没有一般帝王的强硬,仁宣太后只此一子,母子间虽不亲厚,但也一向无嫌隙,崇明四年正月的这次冲突,可以说母子间的第一次冲突“仿佛就此定下了模式,这对母子间不多的几次冲突,都是以崇明皇帝的退让而结束的。”——陈观在随笔中写道,后世史家对此的结论的是,在当时不孝这种重罪即使是皇帝也不敢轻触,而且,仁宣太后虽然宠爱着唯一的骨rou,但是,一旦坚持起来,任何人也无法让她让步,因此,最后退让的只能是仁厚的崇明皇帝了。 “太后娘娘!”离开昭信殿,赵全便向紫苏复命,紫苏听完之后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地交代“去永宁王府宣这道谕旨。” “是!”赵全上前取过谕旨,便离开中和殿。 永宁王府接到旨意十分惊讶,听到谕旨的内容,永宁王又是一惊,不过面上却没动声色,只是行礼接旨。 “从接旨起,永宁王立刻掌管通化、宁越、台远三地军务,调遣自便!此谕!” 永宁王反复看了几遍旨意,还是没明白紫苏的意思,而且要立刻掌管军务,他也不能违旨入宫询问,永宁王妃略一思索,便吩咐下人去请谢清与齐朗。 “如果都不在府上,就留话请他们一回府就走一趟!”永宁王妃细心地交代。 “倩容,不必了!太后总不会害我!”夏承正不想妻子劳累,便想作罢。 永宁王妃摇头“这些天你都没怎么出门,谁知道发生什么事?太后也不会随意调派你,还是问清楚得好!”“可是,随阳他们就一定清楚吗?”夏承正笑说。 “总能猜出一二的!”王妃坦言“你先准备动身,若赶不上见他们,我问清再通知你!” “景瀚还在宫中吗?”等了好半天,谢清终于失了耐心,逾越地询问永宁王府的人,王府的管家忙回答“齐家是这样回的。” 谢清略略地皱眉,永宁王妃本就有孕在身,这会儿额上已经开始沁出虚汗,旁边伺候的侍女忙递上帕子,想劝却又不敢开口,谢清见状,开口劝慰“王妃也不必太担忧,太后总不会为难自己家里的人。” 这点谢清还是可以肯定的,虽然不太明白太后想如何,但是无论如何,永宁王府应是不会有什么大碍,而且谢清也明白,太后恐怕是要有行动了。 “王妃娘娘,齐相到了!” 谢清正开解着倩容,管家就一声通报进来,话音未落,齐朗就走了进来,身上还穿着朝服,显然是从宫中直接过来的。 “什么事这么急?家里人说王妃打发了五六趟人过去,母亲还以为有什么要紧事!”齐朗有些奇怪,但是也没太在意。 倩容笑了笑,道“让姨娘担忧了!太后刚下了道谕旨,我和表哥都拿不准,想听听齐朗表哥的看法!” 齐朗听着她这一连声的表哥,便知道肯定不简单,接过谢清递过来的谕旨,却还是一愣。 “你不知道?”见他一脸的惊愕,谢清也是一愣“我还以为,你就为这事留在宫中的!” “通化、宁越、台远,随阳,你不会真拿不准吧?”齐朗笑了笑,却先反问谢清“太后想扼住京都的咽喉罢了!也只有自家兄长让她放心,这也没什么!” “这个我明白,但是,这个时候,太后想做什么?”谢清认真地问“什么事情非要军队的力量?” 齐朗却是低头不语,半晌,他轻轻地摇头“我不知道!” “不知道?”谢清失笑“景瀚,你会不知道?” 谁都可能不知道,而齐朗是肯定是知道的,谢清根本不相信他的话。 “太后没和我商量,也没你商量,原因只有两个——要么这次要对付的就是你我,你认为可能性有多少?要么就是不希望你我插手,不是吗?”齐朗轻笑着反问,但是心中却有丝隐忧划过。 “但是这个时候,如此明显地收兵权,太后想做什么?”谢清轻叹。 齐朗没有回答,反而站起身,走到一旁墙上挂着的墨竹图前,静静地看着。 “那是第五代永宁王的亲笔画,表哥没见过吗?”永宁王妃笑问,不知齐朗在想什么,但是一旁的谢清却是脸色一变。 “王妃知道这位永宁王的事绩吗?”齐朗淡淡地问道。 永宁王妃奇怪地笑说“元宁皇朝的三岁孩童都知道的事,表哥却问我知不知道?” 第五代永宁王夏祈年,自幼体弱多病,是第一位未曾立下战功的永宁王,却也是惊才绝艳的天下第一人,足不出户便为世祖皇帝定出“以制衡之术求强盛之机”、“北连周扬,先取伏胜关,南联普兰,图灵郡三城,定至略大图”的大略方针,章德皇后以亲生公主下嫁,但是世祖一朝众多莫名惨案也俱与其相关,其中包括祸及古曼明奚皇室全族的“渎圣事件”;回澜江决堤,百姓死伤逾百万,兆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