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山雨权握天下来上 (第2/3页)
视朝廷政令于无物,俨然一个国中之国,这种世族,民间称之为豪强。”尹朔不慌不忙地解释,也让紫苏不由认真地倾听,这还是她第一次听说这种事。 “豪强?当年太祖皇帝、成宗皇帝都说过,豪强名为护民,实则侵国,绝不可纵,没想到现在居然出现了。”紫苏淡淡地应了一句,尹朔躬身行礼,继续道 “臣曾与几位朝臣商议过此事,集众人之长,都以为,最关键的是土地,世族拥用祖荫之地,无须入税,而这种土地是没有上限的,只要是家族成员,都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捐为祖荫之地,便是一般的土地,世族的税也比寒族要少一成,因此,这部分佃户较寻常佃户,负担少了三成,民间现在的情况是,农人有了土地,便托荫于世族,自甘降为佃户,甚而有一部分农人甘愿为奴,借此躲避人头税。” “尹相,你有证据吗?”紫苏不由皱眉,因为,照尹朔所言,情况便真的十分凶险了,毕竟,世族的奴婢是私产,无须申报,长此以往,税源必然短缺。 尹朔微讶,不知如何说才好。 “太后娘娘,的确如此。”说话的是齐朗。 紫苏惊讶地看着他,尹朔的眼中也不掩诧异之色,阳玄颢却是不解,在他看来,齐朗身为左议政,又是内阁成员,是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而他附和尹朔也没什么问题才对。 齐朗没有理会他们的惊异,取出一份奉章,呈给紫苏,从容地道“这是臣整理的户部与兵部的情况,请娘娘过目。” 与齐朗的奏章比起来,尹朔方才的话如同一杯清水,上面详细罗列了户部十年来核准的祖荫之地、湮消的民户的数目,以及兵源减少的情况,详尽的数字触目惊心,是齐朗一贯的风格,紫苏看了一下谢清,便明白这是他们二人的杰作了。 “那么,尹相是想限制祖荫之地的数目,是不是?”紫苏明知故问,心下却在暗忖齐朗与谢清是否想借此铲除部分世族,从齐朗列的名单上,紫苏不难看出,上面多是关中世族。 “先定关中,后征天下”——当年太祖皇帝便在平定关中之后,才征讨天下,称帝登基的。——紫苏现在便直觉地想到了这个策略,也明白了那两人的打算。 谢家与齐家都是南方世族,虽然在朝中势力庞大,可是,家产却并非在土地上,而是在运输、贸易上,因此,这些于他们多是无关痛痒,再加之,南方世族多是圣清皇朝的旧属后裔,元宁立国之初,对元宁不无轻视对立之心,故而一直是打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族早已放弃了引人注目的土地,只维持一定数量的祖荫之地,转而投资在商业上,并让弟子入仕为官,在关中平原,这却是罕见的。 尹朔点头“是的,太后娘娘。必须定下规制,祖荫之地绝对不可再如此无节制地增长了,而且,臣也建议,对世族接收奴婢课以定税,并且要想办法收敛这股风气。” “收敛?”紫苏皱眉“总不能不让人家卖身为奴吧?” “将奴婢列入贱籍,不得参加恩科,即使脱离,三代之内也不得参加。”谢清立刻就有办法“尹相以为如何呢?” 尹朔没料到他会有此一问,不由一怔,随即点头“这个办法不错。” 紫苏却没应声,她与尹朔不同,看得出谢清一本正经的神色下,心中却是不屑地玩笑。 “列入贱籍不是随便的事,还要细细参详才好。”看出谢清并无诚意的不是只有紫苏,齐朗并不同意这种一刀切的办法,但又不能多说什么,只好就事论事。 “河务与海军都是早就提过,臣只是认为,必须尽早办,尤其是海军,臣想,是不是拨一笔专款,再设个正式的筹办府?”尹朔似乎也察觉到谢清话中有话,也急忙转开话题。 紫苏面无表情地听着,并没有发问,也没有评论,议政厅里一片寂静,阳玄颢不知母亲是何意,悄悄地对齐朗打了一个询问的手势,齐朗示意他稍安勿躁。 齐朗很情楚紫苏的心思,只要牵涉到军权,紫苏总是慎之又慎,而且海军又是新设的军队,承办的人必然要赋予重权,否则是没有用的,尹朔的提议并非不对,只是不该由他来说,说到底,紫苏不希望外人牵涉军务,可是尹朔是议政首臣,朝中之事,他都有发言权。 与此同时,谢清也暗暗皱眉,觉得尹朔有点急功进利了,这不是尹朔的风格。 “是应该设立一个筹办府了。”半晌,紫苏似乎想通了,笑着同意尹朔的意见,这让齐朗与谢清都是一惊。 “具体事宜还继续偏劳尹相吧!”紫苏继续让两人惊讶无比,将这桩事交给尹朔去办。 尹朔心喜不已,连忙上前,又呈上一份奏章“臣拟了一个条陈,初步计划了一些,请太后娘娘过目。” 紫苏收下奏章,却没有看,只是淡淡地道“哀家会看的,至于——豪强的问题,你与景瀚、随阳商量之后,再上奏本吧。” “臣遵旨。”尹朔一惊,却连忙应声,因为紫苏将大权交付,他不免有些惊疑不定。 紫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