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幽燕长风下 (第1/3页)
第十八章 幽燕长风(下) 本章补完。 《元宁实录amp;#822;顺宗卷》 崇明十二年九月二十六,后诞皇三女,赐号安嘉公主。 崇明十二年十月,礼部请上皇后尊号,钦定“懿纯” 在朝中为周扬的举动争执不下时,谢纹顺利地生了一个公主,很多人失望,很多人欣喜。 这是年轻的皇后所孕育的第一个孩子,宗室对此仅有稍许遗憾,但是,更多的是喜悦。 皇帝与皇后都十分年轻啊! 紫苏的赏赐丰厚,且连续不断,叶原秋几次到长和宫,看到谢纹沉静之外更多了几分妩媚与和善,心中忍不住叹息。 赵全看出叶原秋有些心神不定,不禁有些忧虑,等了几天,见她依旧会有神思不属的表现,便还是开口了“你到底怎么了?” 这是夜里,正好是叶原秋值宿,赵全进来,其它几个宫人便退下了,叶原秋听他这么问,稍讶异了一下便叹息出声。 赵全皱眉,却听叶原秋道“皇后娘娘很可怜…” 他立时变了脸色。 “叶尚宫,你在说什么?”赵全皱眉问道,似乎没有听清楚。 叶原秋叹息之后便后悔了,听他如此问道,便顺势回答“没什么,我只是担心燕州…” “燕州?”赵全缓缓地微笑“燕州安稳无事!” 阳玄颢终于在大理寺、刑部与都察司联名呈上的定罪表上划下“准”字,赵全这句安稳无事简直就是反讽,叶原秋皱眉,并不觉得开心。 她虽然对燕州没有好感,但是,她也并不觉得太后现在使用的手段值得赞赏。 周扬的情报传来的当夜,紫苏便命叶原秋传了一份手谕到永宁王妃,叶原秋清楚地记得,犹有睡意的永宁王妃撤开封印,只看了一眼便瞪大了眼睛,那张菲薄的纸飘然落地,随后,她看王妃拾起那张手谕,凝神细看,却没有说话,直到将那张纸放到烛火上点燃时,她才听到永宁王妃一贯冷静的声音“请太后放心!” 叶原秋没有看到那张纸上写了什么,但是,接下来的几天,从北疆传来的消息,让她确认,这一次,太后用的是阴谋。 紫苏不喜欢用阴谋,她喜欢设一个别人不能不照做的局,看着别人每走一步都越陷越深,而这一次,她用的是阴谋。 对付的是燕州军——无所畏惧的幽燕铁骑。 赵全的眼神变得深遂“你在为燕州军担心?” 叶原秋沉默不语,赵全看着她,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走过去,坐到她身旁,很无奈地说“我明白!” 叶原秋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诧,赵全失笑“有没有对你说过,我其实出生在一个可以算是富裕的家里?” 叶原秋摇头。 “与很多孩子一样,我也是听着幽燕铁骑的故事入睡的!”赵全很怀念地说“那些金戈铁马、壮志豪情的故事!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以为那样便是英雄!” 是的,燕州的故事被演绎成传奇,元宁崇尚军功,尤其是对外的军功,燕州军在元宁几乎就是英雄的代名词。 “我想太后娘娘也是有过那样的时光的!”赵全轻声地说着“所以,太后未尝不是在成全他们!” 无论是什么原因,对朝廷来说,燕州军是在为国而战,也必须是为国而战。 胜,他们是功勋;败,他们是英雄! “…娘娘…为什么偏偏是燕州军?”叶原秋忍不住,却因为心绪不安而语无伦次。 “就因为那是燕州军啊!”赵全听懂了她的话,轻笑,却是一语中的。 在这宫中,他们两人能说的话也就到此为止了! 紫苏这几天同样无法安睡,总是靠着床头枯坐,等到天色微亮才能闭眼,齐朗晋见时,被她的憔悴模样吓了一跳。 “你…”又惊又急,质问差点脱口而出,总算齐朗还记得身处慈和宫,硬是收了口,依礼参拜。 不过一眨眼的工夫,紫苏自然明白齐朗的意思,也就愣住了,一时没有答话,赵全先反应过来,挥手让宫人退下,自己向齐朗行了礼,也悄然退下。 “你怎么…”这一番下来,齐朗也发作不得,皱着眉沉吟“不想做就不要做!” 紫苏松开紧握成拳的手,翻转手心,看着上面深深的指痕,语气却淡了下来“燕州军不能留!你明白,我明白,恐怕连风朝、风铭他们都明白!我不做?谁做?” 她不做,谁做? 动燕州的根本,不调开燕州军如何做到? 除了她,谁能让永宁王下那样一道死令?除了她,谁能担这样的罪名? 这一步是必走的,只是走了,就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