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以史为鉴上 (第2/3页)
的基础正是这个儿子,她动不得! 她更舍不得这个唯一的骨血。 也正因此,面对阳玄颢的举动,紫苏才更心痛难当! “陛下没有解释吗?”齐朗轻轻地安抚她。 “…他说,他没有想到。”紫苏苦笑,手捉着齐朗的手臂,无奈,但仍有恼怒。 “也许,那是实话。”齐朗有些惊讶,随即又若有所思地对她言道。 紫苏不悦地哼了一声,冷冷地道“我不信!再说…那也不重要了!”最后的话却透着几分决绝与淡漠。 齐朗听着,神色丝毫未动,只是轻轻一笑,看着紫苏说“只怕你舍不得。” 就如他自己,可为她舍弃一切,仍无法不回应血缘至亲的希望。 紫苏神色一黯,随即又想到了什么,扬眉问他“你有什么好意见?” “太傅并非都是朝中重臣…”齐朗的话点到即止,紫苏却明白了,只是她没有立刻回答。 太傅在元宁皇朝是个很特殊的职衔,顾名思义,太傅是老师,立国之初,太傅是皇子之师,自成宗起,皇子入西馆学习,由太学司教中择人授业,不再有太傅之衔,世祖幼年即位,章德皇后选贤良之士,教导授业,以帝师不同寻常为名,加太傅衔,以示优容,世祖册立皇储之后,以永宁王为太子师,加太傅衔,命显宗执弟子礼,自此成例,只有太子与皇帝的老师才能有太傅之名。 可以说,太傅虽受尊崇,但无品阶,只是一个尊称,只要太子或皇帝对某人公开执弟子礼,此人即为太傅,礼部与宗人府即会备案在册。 一日为师,终生不变,元宁皇朝极重师道,对太傅,做学生的固然要尊敬谦恭,与其学生同辈的皇族子弟也皆需视其为长辈,不得有所不敬。 元宁皇朝的太傅中不乏六品以下的官吏,甚至还有平民,阳玄颢的几位太傅倒都是朝臣,尹朔、齐朗等人更是一品重臣,可是,尚有一位只是四品禁军统领的方允韶,齐朗说的便是他。 几位太傅中,阳玄颢最敬崇的是齐朗与谢清,便论起亲近,恐怕无人能比上教授他骑射的方允韶,齐朗明白紫苏也有心缓和母子关系,这才推荐了这位。 紫苏沉吟不语,齐朗也没有开口催促。 “景瀚,我不能示弱。”紫苏无奈地摇头,也是拒绝。 “紫苏,你应该更在意另外一些事情吧?”齐朗提醒她。 “更在意?”紫苏愕然“有什么事比得上皇帝的作为?” “你也说他是皇帝了…”齐朗叹息,无奈地点出尴尬但必将面对的事实。 紫苏的心一紧,手缓缓地松开齐朗的手臂,她低下头,苦笑。 “紫苏,你忘了,圣烈大皇贵妃薨逝后永宁王府的处境是如何吗?”齐朗轻声问道,却是一针见血。 元宁皇朝的后宫等级在太祖时已经完备,可见太祖的妃嫔并不少,但是,太祖皇帝的后宫中,四品以上的只要三位,一位贵妃,两位婕妤,贵妃便是赐封“清”号的夏汐澜,顺淑皇后在太祖登基后不到一年便薨逝,夏汐澜便受太祖之命统摄后宫,抚育嫡皇子,夏家自此便拥有了十勋王中最尊崇的地位,史书中所谓“顺淑为贵,圣烈最尊”的说法也因此而来。 若是仔细翻阅史料,或是查看兴宁殿封存的奏章,便会了解,太祖一朝,夏汐澜甚至拥有批复奏章、封驳皇命的权力。 宣祖即位前,第一代永宁王病逝,世子南征未返,夏家大权由夏汐澜所出的睿王掌握,即使世子袭爵后也是如此,宣祖对睿王宠信有加,尽管后来宣祖一步步削弱功勋旧臣,但也未曾动夏家一分。 直到成宗即位,因为章懿皇后与夏汐澜素来不睦,夏家才受到打压,但是,章懿皇后很快就遭软禁,夏家并未有很大的损失,只是,成宗对世家十分不悦,在位期间一力压制世族,夏家更因地位尊崇,首当其冲,高宗与文宗对夏家的权势也十分戒备,限制永宁王府涉足政务,到第四代永宁王去世时,夏家仅剩易州军权在手,而世子夏祈年又先天不足,虚弱多病,夏家几乎失去了在世族中的影响力。 齐朗提及圣烈薨后夏家的处境,用意便是告诫紫苏,夏氏毕竟为臣,她之后,皇帝的态度才是夏氏兴衰的关键。 “我明白,所以才更不能让皇帝行差踏错!”紫苏肯定地回答。 家族的利益是首位的,——这是世族子弟自启蒙伊始便被时刻教导的,即使是女子也不例外。事实上,女子更在意家族的地位,未嫁的女儿在家族中的地位与母系息息相关,便是杜倩仪,也是在记入杜家正室名下后才有机会得到维侯的宠爱;出嫁后,女子在夫家的地位自然与娘家的盛衰荣辱紧紧相联。 世人都说商人重利,却不知,世族对利益是更为敏感,没有人会毫无代价地付出一丝关心。 “强压是不成的。”齐朗摇头“只要坐在那个位置上,只要还有自己的想法,就从来没有一个皇帝会愿意让出手中的权力,圣清端宗是何等平庸之人,不是同样与仁定太后争权?更何况…”他没有再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