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章:南亚新局 (第9/11页)
炮和团属炮兵营手中的86式 120毫米迫击炮均对前线蜂涌而来的印度陆军步兵群提供猛烈的曲射压制火力,这些呼啸而出的诡异曲线牵动着使用者的神经,下一个瞬间便将带动着人的肢干在瞬间进入天堂或地狱。 “中国的步兵似乎永远不畏惧炮火。”很多年之后,曾亲临一线指挥印度陆军6个营轮番冲击第181团阵地的印度陆军加尔各答城防司令布拉德少将曾心有余悸的说道。或许布拉德并不知道,他这早已不是第一个就这一战争奇袭发出惊叹的指挥官。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所面对的对手—中国陆军便是一支“飞机炸不烂,排炮打不动”的钢铁雄师。 很多人在讷伯德维普战役之后,在称赞第181团坚强果敢之余,也曾质疑过为什么第21集团军在第181团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之时,其他部队却全无动作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在第21集团军前线指挥部的里根本没有人将第181团所面对的战争归入苦战之列。印度陆军早已失去了足以一战的能力,在第21集团军这群猛虎面前的不过是一群被驱赶着的绵羊而已。 当士兵们在如潮的攻势中辗转反击;在铁火交织的狂澜中躲避求生;在沥血的rou搏中奋勇厮杀;所谓的战术和尖端武器都已失却了光彩。战争最终的将浓缩在每一个士兵的眼中,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战争的细节完全靠的是士兵们决死的勇气和临敌机智。虽然表面上处于守势,但第181团实际上却控制着数倍与己的当面之敌的战场主动权。他们防御只是为了挫尽对手最后的一丝信心。凭借着坚固的土木工事,第181团的每个连都可以抵御着数百名敌军不分波次的攻击。 战斗的距离在不断的缩短,从轻重迫击炮的交锋到机枪火力的对射,再到手雷和突击步枪的缠斗,直到明晃晃的刺刀在黑暗下闪烁出逼人的寒光。面对着那最为终极的对抗,由紧张到恐惧的转变通过第一人退却的印度士兵迅速漫延到整个进攻的队列中去,所有活着的士兵如同雪崩般溃退下去,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兵败如山倒,这支军队最终已经丧失了战斗下去的精神支柱,恐惧将他们的灵魂完全吞灭了。 讷伯德维普战役在中国陆军对整个印度东部地区解放的过程中,仅是一场规模很小的战斗。但却正是这次战役开启了印度陆军在整个东部战线上总崩溃的开始。当印度陆军解围的努力宣告破产之后,转入防御之时,却意外的发现整条战线上的兵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中国陆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已经全部转入了进攻的序列,在他们身后辽阔的印度国土早已结束了中国远征军短暂军管。后勤线上无数的军车在道路上飞驰,甚至可以看到普通印度民众的笑容和挥手致意。 随着印度共产党政治局委员西塔拉姆。耶丘的抵达,中国远征军逐渐摆脱了外线作战的劣势。对于在西孟加拉邦左翼联合政府执政已有近30年经验的印度共产党而言,其在包括西孟加拉邦在内的印度东部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印度军政府的弹压。 或许是借鉴了中国共产党在自己国家的成功经验,印度共产党也将土地改革作为其的执政基础。其中西孟加拉邦土改由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租佃改革与土地的重新分配。左翼联合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运动—“佃农行动”在土地记录中对佃农进行登记,并在宪法修正案中赋予佃农永久、可继承地耕种租赁的土地。土改的第二项措施就是获得最高富余土地,在穷人和无地者中进行重新分配。 而重组基层自治机构则是印度共产党领导获得土地的农民当家作主的必要工具。以基层自治机构为平台,印度共产党与农村的既得利益者相抗争。西孟加拉的自治机构行使市政的职责,建设与管理医院、学校和图书馆,促进农业、合作社、家庭工业以及儿童福利的发展。村务管理机构在地方规划和执行政府计划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促进合作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地方资源、确定房屋建造的受益者、减轻贫困以及提供社会保障等。这使得基层自治机构在西孟加拉农村地方管理中成为一个关键的部门。 如果不是乔京德尔先发制人,逮捕了印度共产党在加尔各答的主要领导人,印度军政府与印度共产党在印度东部的交逐,很可能提前导致印度的分裂。而即便是通过“斩首”行动瓦解了印度共产党的组织中枢,其庞大的分支依旧存在。虽然由于投鼠忌器,印度共产党在的基层自治机构没有掀起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但是长期以来对印度入侵孟加拉的和平抵制却从未中断过,而这也就是印度军队无法对印度东部地区进行更深层次动员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而通过与西塔拉姆。耶丘的接洽,中国政府很快便与印度共产党的高层取得了意见上的一致。长期以来印度共产党都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转变,即通过发展强大的群众革命运动,把议会和非议会的斗争形式结合起来,工人阶级及其同盟军将尽最大努力击败反动力量的抵抗,从而通过和平手段实现这些转变。但是面对强大的反动力量的军事反扑。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显然已经无法在新的形势下巩固来之不易的人民政权。 在西塔拉姆。耶丘的倡导和组织之下,印度共产党在印度东部的残余力量努力动员各个阶层的劳动群众,包括工人阶级和农业工人、农民手工业者、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与妇女、学生和青年一起工作的服务人员,为能够取代统治阶级和腐败政府而展开武装斗争。在中国远征军的帮助之下,印度共产党团结左派力量,联合所有爱国民主群众,以使国家走上新的发展道路而与新德里军政府正式决裂。 其实印度东部各邦的经济状况并不差,通过土地改革,印度共产党领导的各邦的农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不仅帮助西孟加拉邦摆脱农业发展的停滞状况,而且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也超过任何一个邦。自1977年以来,西孟加拉邦的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增长6%,在印度17个人口最多的邦当中增长速度最快;西孟加拉邦是全国最大的稻米生产地,土豆产量全国第二。堪称印度的粮仓。而自20世纪80年代,西孟加拉邦农民收入增长在印度全国范围内也是最高的。在各级基层自治机构的帮助之下,中国远征军逐渐从尴尬的“占领军”的地位中解放了出来。 越来越多的印度东部各邦民众从新德里的妖魔化中国的宣传中觉醒过来,不禁停止了与中国军队的对立,更甚至加入到了反对印度军政府的行列中去。“难道我们的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