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第4/5页)
只不过加以详细分派。 于是,夕阳落山了。 江面上由红变黄,变灰,黯淡的像是蒙上一层黑布。 远处一里外,焦山那雄伟的山崖,酷似一头水中怪兽,恁般高不可攀地屹立在江中,点点碎狼,激起一溜溜白色狼花,带着慑人的声音,无止境的拍向小沙滩,小礁岩,以及暗礁附近的一艘小船。 小船上正低着身子坐了三个人,三个远自太湖来的黑龙帮小头目。 湾岸的岩石堆中,石腾蛟低声问身后的戚九娘,道: “你能确知是这个方向?” 戚九娘也低声应道: “错不了的,爹,只一绕过这处山脚,就会看到有间小瓦房的。” 石大娘道: “当家的,我们依计行事,你与冠军附近守着,我同九娘摸过去。” 石腾蛟点头道: “最好多注意暗处,小心遇上守夜人。” 于是,石大娘一挥手,当即与戚九娘二人匐伏鹤行,沿着一堆岩石往右方拐去。 果然,就在石大娘与戚九娘二人才越过岩顶,前面不远处已见灯光一点自一间屋中露出来。 二人互望一眼点点头,突见灯亮中走出一人,那是个女人的影子,隐约中这女人手中还提着东西,另一手提了个灯笼,缓缓往另一面行去。 石大娘当先向屋旁潜去,没有多久,她已到了屋后面窗子下方,只见有一扇窗子半掩着,自外向屋内望,石大娘一眼看到两个女人,一老一少,显然就是那依水寒的夫人与女儿依霜霜。 这时戚九娘也到了窗下面,她见屋中只有依氏母女二人,立刻与石大娘二人互点着头。 就在这时候,突听得屋中的依夫人道: “霜霜,备茶,有客人来我们这寒舍了。” 依霜霜年不过十五,却长得亭亭玉立,眼如秋水,齿若编贝,面如芙蓉,端的一副美人胚子。 这依霜霜在十一岁那年父亲率领船队出海遇风以后,小心灵中受此打击,原本十分活泼乐天的她,渐渐变得沉默寡欢起来,继至渐长,更是早晚依在母亲身边而足不出户,如今虽令她母女二人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感受,但在其母的呵护下,日子十分平静。 依夫人原是江南武林世家,姑苏城中林一飞的女儿,五十年前,江南武林中提起姑苏林一飞,又有谁不肃然起敬的,林一飞的女儿林红红,在一次武林大会上遇到当时年少英俊的依水寒后,没有多久就嫁给了依水寒,只可惜三十多年来的婚后日子,她只为依水寒生了这么一个女儿。 现在依水寒海上失踪,生死不明已有四年了,母女二人自是过的日子十分凄凉。 就在依夫人的不疾不徐,不惊不惧的话声中,后窗外的石大娘低声一笑,道: “安静的生活果能修得耳聪目明,依夫人呀,是我老婆子来打扰你了。” 屋内的依夫人却淡淡一笑,道: “既然来了,就请进来吧。” 早听得石大娘道: “恕我老婆子冒失了。”话声中,石大娘伸手一推后窗,人已穿窗而入,戚九娘也跟着跃入屋内。 依夫人一见,指着靠桌边的两张椅子,道: “原来是太湖石大娘到了,请坐吧。” 石大娘也不客气,与媳妇一齐坐下来。 石大娘望望屋子,口中“啧啧”两声,道: “果真是因陋就简,这种日子在我石大娘看来,何异阶下囚犯。” 戚九娘也冷然道: “他们怎可以如此对待贤母女。” 石大娘与戚九娘二人如何知道,如今的依夫人早就知道她二人的企图,企图在于“八步一刀”秘籍,因为雷一炮与小癞子南来的时候,早把听自小癞子的话全告诉了依夫人,几乎,小癞子就跟着她母女去了太湖。 现在—— 现在依夫人心中可雪亮。 平静地望望石大娘,依夫人道: “二位请喝茶。” 端起桌上茶碗,石大娘望着站在依夫人身边的依霜霜,赞美有加地道: “这大概就是你的千金了吧,看看长的多美呀。” 边喝了一口茶,又接道: “人言杭州美女俏,姑苏美女娇,可是我老婆子就没有见过像她这般如花似玉的美人,能有此女儿长伴身边,足以解除不少苦闷了。” 不料依夫人听后,只是面含微笑而已,却并不开口问石大娘的来意。 当然,石大娘深知自己的行动愈快愈好,绝不能在此久留,今见对方既不发问自己来意,更不以敌人对待的赶自己出去,尚且待之以礼,一时间有着无所适从之感。 戚九娘一见,开门见山地道: “依夫人,实不相瞒,今夜来意,志在向你打听一个人的,只一有这人消息,我们立刻走人。” 依夫人一笑,道: “谁呀?” 戚九娘道: “上次我婆媳二人被于寨主请来这焦山飞龙寨作客,那天我顺游山前的天王寺,无意间发现一个疤面大汉,他手提食盒匆匆到你这儿,请问那疤面人夫人可认得?” 依夫人点头道: “当然认得,他是我夫在日的飞龙寨副总管,他叫雷一炮,二位找他?” 石大娘与戚九娘二人互望一眼。 二人的精神也都一振。 石大娘忙低声问: “他人呢?我们可是有要事找他呀!” 依夫人轻摇摇头,道: “你们来的十分不凑巧了。” 石大娘一惊,道: “怎么说?” 依夫人摇头一叹,道: “几个月前他就失踪了。” 戚九娘忙问: “夫人可知他的去向?” 依夫人摇摇头,道: “我深居在焦山断崖下,怎知他的去向?” 石大娘一拍大腿,道: “八九不离十的就是这姓雷的干的,我们——” 未等石大娘话说完,依夫人又道: “那雷副总管忒也可怜,一片忠心无处报,一身是胆却又无法见到他的老主人,久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