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第1/5页)
第十三章 蓝世玉望着百丈外的那盏红灯,惊喜中又有些迷惑,何以如此凑巧,声甫落,红灯立刻出现? 刚才万平选曾经说过,他们多年来未见“独醒子”在附近现身过,看来这盏红类笼可能是巧合。 继而一想。 也许是山中猎户人家。 略一思忖。 他决定过去看看,如果有人在此居住,也好向他们探听一下儿“独醒子”的居处。 一念至此,直向百丈外的红灯笼驰去。 一阵飞驰,那盏红灯笼依旧是那么遥远。 他纵身飞上一株大树,凝目一看,那盏红灯笼似乎也在向前疾驰。 心中一动,莫非在引导自己前去见“独醒子”? 于是,蓝世玉气纳丹田,再度朗声问:“前面红灯笼可引导在下前去叩见‘独醒子’老前辈?果是如此,请将红灯笼左右摆动…。 说话声中。 那盏红灯笼果然徐徐摆动起来。 蓝世玉一看,反而有些踌躇起来,一刹那之间,一种不祥之兆,直上心头。 而他的脑海里。也随之浮现起媛姑姑和倩jiejie临别时的忧戚面容。 前面黑暗中的那盏红灯笼,仍在不停的左右摇动着、似乎在催他前进。 蓝世玉一想到来此的目的,和父亲的血海深仇,于是一咬牙,飞身又向前追去。 那盏红灯笼的确奇怪,似乎长了眼睛,蓝世玉进,它也进,蓝世玉停,它也停,蓝世玉虽尽展轻功,依然追不上那盏红灯笼。 这时,他追随着那盏红灯笼,围绕着玉女峰飞驰,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另一个深谷内。 蓝世玉心中既有气,又怀疑,不知道那盏经灯笼在弄什么玄虚。 嗡嗡的松涛中,传来隆隆的泻瀑声,同时谷中景色骤变绮丽,与他地方迥然不同。 蓝世玉无心注意这些,星目注定那盏红灯笼继续疾驰… 忽然 数十丈外又现出一盏红灯笼迎了过去。 但是第二盏红灯笼飘动不足两丈,不知道为何突然熄灭了。 蓝世玉非常不解,凝目再看,第一盏红灯笼也不动了。 他猜测前面可能就是“独醒子”的隐居之处了。 因而 他再也不迟疑,一直向红灯笼奔去。 片刻,他渐渐看清楚前面横阻着一道高约百丈的绝壁,那盏红灯笼似乎被一个高大的人影举在手里。 近前一看,竟是一片枯枝无叶的树林,气氛显得异常萧瑟、凄凉,那盏红灯笼,就挂在一株枯树下,仍在不停的随风摇晃。 蓝世玉觉得奇怪,心想:“既然引路,为何不把我带到门口?对了,也许‘独醒子’就隐居在这片枯林里。” 举目前看,枯林深约二三十丈,直达绝壁之前,林内并无茅舍石屋,于是他决定至绝壁前一看究竟。 由于刚才心中突然升起一种不祥之兆,在他举步前进时,特别小心。 走出柏林,距离绝壁尚有数丈,仰脸一看,星目不禁一亮。 只见右前方的绝壁深陷处,果然有一山洞,一株斜松,恰好挡住洞口,如果不仔细看,的确不易发现。 心中一喜,飞身扑至洞口,定睛一看,只见洞口枯草绿苔,萝藤网结,洞内一片漆黑,似乎根本无人居住。 蓝世玉剑眉一皱,他断定像“独醒子”那种武林高人,绝不会住在这样荒凉的山洞里的。 正待离去,蓦见满布绿苔的洞壁上,有一片弯曲纹路,极似字迹。 于是心中一动,急步走了过去,凝目一看,果是以刀剑匕首一类兵刃刻上的字,上面绿苔薄厚不等,已不能完全读出。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捡起一片板石,运劲将绿苔除去,洞壁上立即现出数行娟秀字体,一看即知是出自女性之手。 蓝世玉退后两步,默默念着上面的字: “气秋过冬去春又至 夜夜相思 垂泪如珠 更阑露重月明如素 香腮渲润,分不出是泪是露 上苍不见怜 乱点鸳鸯谱 昔日含情秋波 今时忧戚泪目 造化弄人劳燕飞 苍天,苍天,妾何命苦” 蓝世玉看罢,心中不禁有些戚然,他望了一眼漆黑的洞口,断定里面必隐居着一位为情所苦的女人,这个洞也许就是这位苦命女人的坟墓。 他本无进洞之意,这时却身不由己的向洞中走去。 山洞极深,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虽将功力集于双目,视力仍不足五尺。 他缓步前进,发现洞势微偏向右,回头一看,果然已看不见洞口。 洞内异常寂静,除了他沙沙的脚步声,再听不到其他声音。 蓦然,五尺以外,已到尽头,再前进两三步,发现面前竟是一座沉重的大石门。 伸手一摸,石门光滑如镜,用力一推,石门竟然自开,门内立即透出一蓬刺目毫光。 蓝世玉心中一惊,不由退后两步,举目一看,发现门内竟是一道蜿蜒上升的宽大石阶。 他立在门前,一阵迟疑,不知应不应该进去,如就此退出,又经不住好奇心的诱惑,如进去一探究竟,又与来此目的有违。 最后,他决心进去看看,他觉得这位苦命的女人,实在太可怜了,如果她仍在里面,也许知道‘独醒子’隐居的位置。 心念间,已走进门内,那篷毫光,正是发自门上的一颗明珠。 石阶蜿蜒上升,每至弯曲处,必有一颗小小宝珠照明,洞势隐约可见,因而,他前进极快,瞬间已深入数十丈。 再转过一角,双目骤然一亮,前面毫光四射,已是台阶尽头,一座高约近丈,宽足八尺的大石门,紧紧关闭着。 门上嵌着无数七彩瑰丽的宝石,耀眼夺目,彩毫缤纷。 细看之下,上面竟是一付长达二十八个字的大对联。 右扇门上嵌着的是:“心在西天,身沦尘凡,修真养性苦待腾云日。” 左扇门上嵌着的是:“面壁百年,脱骨成仙,坐怀玉女不为情丝缠。” 蓝世玉看罢,不禁呆了,他虽然一时无法悟出对联中的真正含意,但他深信这与刻在洞口的那篇幽怨哀词,口吻完全不合。 照洞口刻的字意说,这洞中分明是隐居着一位为情所苦的怨女,看了这付对联又觉得洞中是位修真的隐士。 洞中既然有人修真,必然为时极久,这人也许知道、‘独醒子’是否仍在谷内,如此一想,决心进去看看。 于是面向石门,抱拳躬身,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