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2/5页)
少批阅文件,记得前几年,爸爸每天一早起床后,总要叫醒见春,一齐到楼顶的平面晒台上打拳、练功,可见春这次回来,没见爸爸上过楼顶一次。有几次,见春主动提议,爸爸都是兴趣陡减地苦笑着,缓缓地摇头,婉言拒绝了上楼顶。 见春看到,就是mama,精神也大不如前了。"文化革命"前任纺织厂党委副书记的mama柳佩芸,"文革"以后靠了边,"三结合"的时候当了个党委委员,mama申请下车间劳动,被 批准每天上常日班。她的鬓脚出现了银丝,脸也瘦多了,见春还发现,mama晚上失眠。她询问过mama,有啥心事?可mama总是摇头否认。 有一天晚上,心有疑念的见春走到爸爸屋门前,隐隐听到mama在用焦虑不安的语气对爸爸说: "老杜,我看你忍住这口气,算了吧!睁只眼闭只眼…" "不成!"爸爸斩钉截铁地道,"我这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对造反派的胡作非为,不能听之任之!" "杜纲,求个太平吧,你也得为三个子女想想啊!"mama唉叹了两声,低语着。屋里一阵沉默,杜见春收住了脚步,猛然醒悟道,爸爸mama心事重重,也无余暇顾及她呀! 每天一早,爸爸、mama、哥哥都去上班,家里独有杜见春一个人,守着一整套屋子和那个小厨房,她简直是没事儿可干。"封、资、修"的书她是不看的,即使她想看,也找不到。一九六六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和四旧时,这类东西都扫到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去了。爸爸mama和哥哥都在单位吃午饭,晚饭才回家吃。mama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她不要回家探亲的女儿cao劳家务,一清早起来买了菜,要到每天下午四点以后,杜见春才煮饭炒菜,忙一阵儿,其他时候,她都觉得有一股无形的烦闷压迫着她。她真想早几天赶回镜子山大队去,可赶回去干啥呢,离春耕大忙季节,还早着呢!总不见得赶回去是为守那集体户楼上楼下两大间屋子吧。有时候,她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柯碧舟,那个家庭出身不好的知青,他怎样在山寨度过严寒的冬天,他在干些什么,他为什么会钟情自己,就为了我们一次次地不期而遇?这种回忆往往被最后那次见面打断,每想到柯碧舟对她讲的那些话,杜见春心里总会觉得又好笑又羞愧,还带着点怜悯他的滋味。说来也怪,想到这儿的时候,她的心会抑制不住地狂跳起来, 脸也会微微泛红。她是头一次看见人当着面这么深情地凝视她呀!即使柯碧舟是那么个人。 自然,杜见春眼前也时常浮现出苏道诚那张漂亮的脸,他那流利的口才,可靠的家庭条件。看得出,苏道诚在向自己献殷勤,他同她接触时,显得格外小心翼翼,表现出极力讨好的神情。想到这些的时候,杜见春心底里是甜滋滋的,有一股莫名其妙的自豪感。但苏道诚究竟是个怎样性格的人,杜见春却还看不清楚。其他更多的时间里,杜见春就感到无聊了。一阵莫名的空虚在不断地向她袭来。她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在前几年还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地投身于火热的斗争生活,心想,不能叱咤风云,至少也要做潮头上的一朵狼花。谁料到,如今却不知干什么好。每个插队落户知识青年,不管他下乡的年限长与短,不管他是什么性格的人,他都经历过这一彷徨、茫然、烦恼得不知所以的时期。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这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特别是回到城里探亲,看到爸爸mama、哥哥jiejie、甚至弟弟meimei,都去上班、都去读书,都有事情可做,心情就更为烦躁了。邻居、同学、朋友,好心的老人和不怀好心的人物,总会有意无意地问到你下乡的近况。听到山寨的艰辛,听到你二十多岁了还没工资,他们的脸上就会显出一种既是同情又掺着漠视的神情,这神情也经常刺激着你。还有,社会的舆论,人们的种种不负责任的议论,更给这种刺激加了分量。那年头,谁都明白这一点,报上越是吹嘘下乡光荣、下乡大有可为,下乡是为了缩小三大差别,而在生活中的知识青年,却越是受人歧视,被人瞧不起,为寻找工作到处奔波,托人贿赂,形成最具讽刺意味的鲜明对比。一个知识青年,每当这种时候,心情会变得暴躁、狂怒、气恼,急切地盼望着出路。经过这一时期,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人,各种各样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家庭出身的人,便会自然而然地设法寻找到自己的出路,沿着生命指示的道路,继续往前走。 杜见春不止一次地听说,男知青们抽烟、喝酒、打牌、发牢sao,其中一小部分,还偷窃、赌博、打群架、争风吃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甚至一些女知青,也跟着堕落了,她们借结婚的机会把户口转离农村,指望筑起一个安乐的小窝儿。为过那些数不清的层层关卡,为盖那些一个又一个的圆图章,她们请客、送礼、不惜变卖自己的一切。 当然,杜见春决不会走这样的道路。但是,她该怎么办呢?她将走到哪里去呢?一九七○年严冬那个时候,多少知识青年在思索这个问题啊!其实,这不光是一千多万知识青年的事情啊,每一个知青都是父母所生,每一个知青都有兄弟姐妹,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计啊! 可也无法,阴谋家们正在阴暗角落里施展诡计,祖国这条航船上的各级各部门,都还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家伙煽动下进行着无休无止的路线斗争。 杜见春并不知道这一切,她只晓得,大好的青春年华,不能这样百无聊赖地白白虚度。但她又不明白,究竟怎样生活,才算没有虚度青春。她脑子里装着的,是一句句连成串的豪言壮语,可这些英雄的铁铮铮的语言,改变不了她的现状,填补不了她的心灵啊。虔诚的革命热情,当年曾怎样地激励着她去造反,去冲锋陷阵啊!可今天,这股熊熊燃烧的烈火,在她的心里渐渐没有原先那股狂猛的势头了! 就在这样的日子里,苏道诚来找她了。 杜见春万没想到,自己在火车上随便说出的家庭住址,苏道诚竟然记得那么清楚。回到上海几个星期,他显得更漂亮了,脸变白了,头发吹过风,随便梳向一边去,铁灰色的涤卡上装,厚花呢裤子,潇洒自如,风度翩翩,不同一般。他坐在杜见春家客厅沙发上,喝茶、吃糖,右腿架在左腿上,微笑着询问杜见春,探亲假过得愉快吗?生活是否有意义?听杜见春抱怨枯燥无味,他摸出两张票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