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_卷二百五十八嗤鄙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百五十八嗤鄙一 (第4/5页)

襦文集》。张由古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张由古一直升至司计员外,后因获罚被流放庭州。当时中书令许敬宗省理狱案,便写了价帖子把他召回来,张由古十分欢喜,当他来见许敬宗时,因受到责难而惧怕得双手战抖,把笏都掉在了地上,嘴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开始被授与殿中正班,因有位尚书郎在上殿时站错了位置,他便对领驾的长官说:跟这个员外郎小儿没什么好讲的,就该把他倒提起来狠打!朝官们都很鄙视他。

    侯思正

    唐代时有个叫侯思正的人,当过衙役,说话时吐字音不正,他是因告发有人叛变而被授予侍书御史官职的。他在审理皇上交办的案子时,一天比一天刻毒残酷。在他审问原中丞魏元忠时说:你赶紧去承载白司马得了,不然,你就去把孟青吃喽!白司马是个大山坡,在洛阳,人们称它叫白司马坂。孟青原是军中的将军,曾用棍棒打死了琅玡人王冲。侯思正本来是个巷里中的平庸之辈,因而常用这样的话去威逼囚徒。但是魏元忠在语言和气度上均未屈服,侯思正气怒而将他大头朝下地拖他。魏元忠慢慢地站起来道:算我运气不好,就好象是骑了头恶驴被摔了下来,可是脚还被挂在鞍镫上,于是被这贼好顿拖拉。侯思正大怒,又把他拖了一阵,道:你竟敢抗拒皇上派来的人,我要上奏把你杀了!魏元忠道:侯思正,你如今是国家的御史,必须知道礼仪轻重。你这样需要魏元忠的头颅,为什么不拿锯来截去!用不着逼我反抗,怎么想拿我去做邀官请赏的资本?你负有上边的使命,不能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却说什么"白司马孟青",这是什么语言!若不是我魏元忠,没人对你指教!侯思正惊慌地站起来,害怕而又惭愧地说:思正该死,我真的不明白这些,多亏了中丞的指教。于是把他领上台阶,按照礼数坐下来问话。魏元忠也慢慢地坐下,神情自若。侯思正语音不正,当时禁止屠宰时,侯思正道:今天已判定要屠杀你,可是鸡(说成gēi)鱼(说成yú)猪(说成jì)驴(说成lóu)俱(说成jū)不得吃(说成kěi),因为光吃米(说成弭)面(说成miè),如(说成ruí)何得饱。侍御史霍献可听到后忍不住笑了,侯思正便把他告到了武则天,武则天很生气,对霍献可说道:我知道思正不识字,既然我已经用他了,你为什么还要笑他呢?献可便把鸡猪之事学了一遍,武则天也不禁大笑。侯思正叫人作笼饼,他对厨师说:给我作笼饼,可缩葱作。若是比较起来,买的笼饼葱多rou少,所以叫你缩(少放)葱加rou。当时人们称他为缩葱侍御史。那时还有个叫来俊臣的人,抛弃了元配妻子,上奏非要娶太原的王庆诜的女儿不可,侯思正此时也奏请要赵郡李自挹的女儿,皇上下敕让政事堂商议。商议时,中书省的侍郎李昭德拍着手对各位宰相说:太可笑了!太可笑了!宰相们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去年来俊臣贼劫王庆诜女,已经大为辱国了(暗喻臣娶王女),今日此奴又请娶李自挹女(唐皇帝也李姓),这不是又一次辱国吗?于是这件事被阻止。后来侯思正竟被李昭德棒杀。

    王及善

    唐朝时有个叫王及善的人,才学平庸,行为猥琐,精神迟钝而不清醒。在任中书令时,人们说他是雉鸠落在凤凰池(中书省又称凤阁)。不久又迁转文昌台(尚书省)任右相,身为宰相不去做国务政柄大事,而只去监管不准令史(未入流的小官)的驴子进入都省官署,而且整天都在监督驱赶,从不暂停。因而这时人们又称他为驱驴宰相。

    逯仁杰

    周朝(武则天朝)时有个叫逯仁杰的人,是河阳人。在户部任令史小官时,制订了一项新政策下发全国各地,这项政策主要是改变过去对农村户籍和税赋帐目的管理办法,规定十分繁细,法令之下又派生出许多条文。规定每村必须设一社官,社官之下还要设平直老三员,分别掌管各种帐簿案卷,并要求上锁。一时间在乡间村吏泛滥成灾,形成了十只羊就有九个人放牧的局面,人们纷纷散逃。可是宰相见识浅薄,认为这是万代可行的好政策,因而授予逯仁杰户部郎中的官职。实行数年后,因百姓越来越苦,这项法令才逐渐停止。

    袁琰

    周代(武则天朝)时,有个吏部考功司的令史袁琰,在禁止娱乐的国忌日里,因有些人搞了聚会,他充当录事时,便在其状子上判道:司曹官署里总是很繁闹,没有一时间歇。没有因国忌之时,就不展现其欢乐。在坐的人都很鄙视他。

    台中语

    周朝(武则天朝)的兵部侍郎侯知一,在他年老的时候,皇上下敕让他退休,他上表不服老,并在朝堂里跳跃奔走,以表现自己敏捷轻便。张悰在丁忧期间(古代的官员在遇上父母丧事时要解职在家守孝),自己请求复职。吏部主事高筠的母亲去世,亲戚要举办丧礼,高筠说:我不能守孝。员外郎张栖贞被人起诉,他却骗人说自己正遭母忧守孝,不肯去答辩。当时在尚书省官署中对此说道:侯知一不伏致仕,张悰自请起复,高筠不肯作孝,张栖贞情愿遭忧。这些人都是没有教养的人,全是些礼教之外的东西。人面而兽心,不正是这样的吗?

    沈子荣

    周(武则天)朝时,吏部有个参加铨选考试的人沈子荣,试卷有二百道题,可是考试那天一直没动笔。有人问他怎么不答,他说:无非是运气不佳,今日的题目,没有一个相当的,有一道题中讲述的事迹倒跟我知道的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人名又不同。到第二年又参加考试,题目是关于水磨的论述,沈子荣又未动笔,人们又问到他时,他说:我能答的水磨是蓝田县的,今天问的是富平的水磨,我如何下笔?听到的人没有不为他鼓倒掌的。

    武懿宗

    周朝武则天赐宴招待内亲,正在喝的高兴时,河内王武懿宗忽然奏道:臣有急事要禀告君主,子有急事要禀告父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