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_卷二百五十诙谐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百五十诙谐六 (第3/5页)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反唇相讥道:您虽然没有"银花合",还有"金铜钉"吗!原来,张昌龄曾写一首赠张昌宗的诗。其中两句是:昔日浮立伯,今同丁令威。(按:今同丁,谐音为"金铜钉"。)于是,二人互相拍掌大笑。

    侍御史

    唐朝时,京台监察院西行中间,叫横劈房。凡是搬迁到这座房子里住的人,必须先设盛宴招待宫里的人,然后才能住进去。这座房子,最初没有窗户,后来有人开置了窗户。唐中宗神龙年间,侍中杨再思兼任御史大夫,所有的宰相都来送他上任。中书令魏元忠曾经担任过监察官,对宫禁中的掌故一向特别熟悉。他戏谑地指着这座房子说:这是横劈房。各位宰相询问其中的缘故,魏元忠详细地讲述了这座房子的由来及其延革。御史问:这座房子最近拆迁吗?有人回答说: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迁移。魏元忠说:将要给它开个窗子出气,因此不迁啊!在场的人听了都欢笑不止。况且,御史这种官职,是专门纠察郡府和朝中各司在执行、尊守纲常、法度上,以及署理各种政务上,有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实在是让各位官员有所顾忌。官员们背地里都辱骂御史为神情严峻的冷血动物。北方突厥人(按:现在的蒙古族。)称御史为吐屯。武则天当朝执政时,突厥人派使臣来朝见。诸位使臣中,唯有吐屯单独站立,不步入使臣的行列。主管对太子讽谏、规劝事情的谕德官张元一以幽默诙谐闻名于朝中。他问突厥使臣:这位单独站着的人是谁?翻译回答说:吐屯,就是御史。张元一戏谑地说:人们都说我大唐朝的御史神态严肃冷峻,这位蕃邦的御史也特别严肃冷峻啊!满朝文武百官听了后,都喧闹哄笑不止。

    李安期

    唐朝吏部侍郎李安期,是隋朝内史李德林的孙子,安平公李百药的儿子。李安期为人机智精警。一次,有一位候选的官员没有入选而被打发回家。这位落选的官员说;我被放回去,羞于见到来京那条路啊。李安期问:你从哪条路来的?这人回答说:从蒲津关来。李安期说:那么你就取道潼关去吧。这人说:回到家中见到妻子感到羞耻。李安期说:你的妻子原本跟你非常熟悉,肯定不会耻笑你的。还有一个落选的人,将应试选官的档案拿来给李安期看。李安期看了档案中该人的考卷说:你的书法功力稍微差些。该人回答说:应试那天我从马上掉下来把脚跌坏了。李安期问:脚跌坏了怎么会影响你写不出来好字呢?于是,在试卷上批示道:刚才看了你的试卷,不但是跌伤了脚,你的内心也受到了损坏。该人羞愧地走了。还有一个候选官员叫杜若,被安排在芳州为官,这个人既感到羞愧又不服气,找到李安期来述说。李安期说:你没有听说过芳州盛产杜若吗?这个人说:我这株杜若可以赠送给您。李安期说:此时不是彼时。这个人说:此若不是彼若。李安斯听后笑了,为这位候选官改任别处。还有一位吴郡的候选官员,在前任时,档案上记载有酗酒的前科。李安期看后说:你在前任上有不好的表现啊。这位吴郡的候选官回答说:我就知道有人使暗枪伤我。李安期说:为你拔除暗枪。这人回答说:你是大贤人啊!李安期说:你能有勇气参加候选,还给你一个好官的名声。这人说:都怪你来晚了。李安期听后笑了,选任他一个新的官职。

    邓玄挺

    唐朝人邓玄挺来到寺院烧香拜佛,跟寺里的僧人们到菜园里观看他们种菜。看到车水的水车上一个换一个地连放着木桶,是这些小木桶从井中将水汲上来。邓玄挺问僧人:法师们亲自踏水车,一定是非常辛苦啦?僧人们回答说:分派仆役们来啦。邓玄挺应声问:法师们如果不是亲自来踏,用这么多木桶干什么?僧人们听了后感到很愕然,经过思索,才知道是邓玄挺将木桶误认为幪秃(按:幪为头巾。)还有一次,邓玄挺与谢佑一块儿射箭。起先,邓玄挺认为自己是能手。待到互相比赛时,他射了几十只箭,都没有射中箭靶子。谢佑说:一定是箭不好使,从来没射过这么差。邓玄挺应声回答说:只须责怪射箭的人技艺不高,为什么怨箭不好呢?在场的人都欢呼雀跃,认为邓玄挺反映敏捷,擅长机辩。权玄福任萧机,被派遣为郎中员外,很长时间了才让他上任。有位郎中家厅前有一株临阶枣树,长出一株小枣树,是从砌台阶的砖缝中拱出来的。谁见了都感到惊奇。邓玄挺当时正任员外郎,说:这株枣树不惧怕萧机,于是专门从砖缝中拱出一株小枣树来。兵部侍郎韦慎身材极其矮小,当时的同事们都戏称他为侏儒。邓玄挺刚刚被授予员外郎后,郎中员外们都来看望他。韦慎自谦地说:我为人庸俗鄙陋,滥竽充数也任个郎官。以你的杰出才干,应当更上一层任个绿袍员外。邓玄挺立即回答说:绿袍员外有什么资格可以比得上你这个侏儒郎中呢!在场的人们听了后,都哈哈大笑。

    元福庆

    唐朝人元福庆,是河南人氏,官任右台监察。元福庆跟同任右台监察的韦虚名、任正名,都气宇轩昂、精神饱满,风度不凡。殿中监察朱评之写诗赞美他们三人说:韦子凝而密,任生直且狂。可怜元福庆,也学坐痴床。任正名听说这首诗后,自己将与他的那句也学坐痴床改成也学俊且强。

    尚书郎

    尚书郎,是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官员。自两汉以后,皇上精心挑选担任这个职务的人选。到了唐朝,从开国皇帝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起,尤其重视这个官职的人选安排。唐朝定下来的体制,尚书省下属吏部、兵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六部。吏部、兵部为前行,是最为重要的官职。从刑部、工部后行迁任兵部、吏部前行,都是最好的升迁。至于考工员外,是专门掌管科试举荐官员升迁、降罚的官员,员外郎中最让人仰慕的是司门、都门。主管屯田垦荒的官署,主管山川林泽的民署,以及主管祭器、酒膳、外交等官署,均属后行。平常日子闲散、怠慢,一点事情也没有。当时人都说:掌管城门、巡道的,和掌管水道漕运的,升入尚书省的不计其数。百戏里,有表演吏部的办事员与水部的办事员相遇,忽然都跌倒在地上。过了好长时间才站起来,说:冷热相互冲击,于是就跌倒了。唐玄宗先天年间,王上客任侍御史,认为自己才干声望都很高,一定会被精选到尚书省,而且盼望进入前行。突然任命他为膳部员外郎,因此王上客略略有些惋惜、惆怅。吏部郎中张敬忠知道这件事后,写了一首打油诗,来戏谑王上客。这首诗是这样的:有意嫌兵部,专心取考功。谁知脚踜蹬,几落省墙东。膳部的办公室在尚书省府衙的东北角紧靠墙边,因此有上面这句诗。

    御史里行

    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置里行,都不是正式的官员,也没有一定的名额限制。分别设有御史里行,侍御史里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