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_卷二百零三乐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百零三乐一 (第4/6页)

让人心神迷乱的靡靡之音,跟风雅等古曲有本质的区别,不适宜下臣推荐演奏给国君听的啊。于是,卫灵公再不听四时新曲又重新料理国事了。因此,卫国臣民都赞美卫灵公。师涓对于自己违背雅颂等古曲清新古朴的风格而谱写靡靡之音的四时新曲非常悔恨,认为这是丧失了作为良臣的cao守,于是退隐不知去向。蘧伯玉在通达九方的闹市街口焚毁了师涓制作的所有乐器和谱写的新曲,惟恐后来的人们制造传播这些乐件和曲子。师涓所谱写的新曲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了。世代太久远了。到今天,师涓当年谱写的新曲早已失传了,只记录下它的一些篇目及大概意思而已。

    楚怀王

    洞庭有山浮在水上,水下面有金子造的堂馆数百间,相传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住在这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篌、管、笙、箫奏出的优美的乐声响彻山顶。楚怀王时,怀王和群臣在洞庭水边饮酒吟诗。因此有人说:潇湘洞庭的仙乐,能让听到它的人不老,古时候的《咸池》、《萧韶》等雅乐也不能相比。因此,每到四仲节日,楚怀王都与群臣绕山游宴,不同的时节演奏不同的乐章。唯有在演奏仲春节律的乐章时,中间夹入金钟如水轻流。一边听着这优美的音乐,一边在山南饮酒作乐。当时正是初夏五月,却演奏《皓露》、《秋霜》等曲子,曲中藏着冷硬肃杀之气。此后,楚怀王喜欢重用jianian雄之辈,贤良的人都离他远去。只有上大夫屈原苦苦劝谏楚怀王,却遭到怀王的贬斥被流放,隐没在沅水、澧水一带。楚怀王不断地迫害屈原。屈原悲愤绝望投入清冷的汩罗江中溺死。楚国民众思慕屈原,称他为水仙。

    咸阳宫铜人

    秦咸阳宫有铜人十二枚,坐着约高三五尺,并排坐在一领大席上,手中各自捧着琴、筑、竽、笙等各种乐器,身上披着华丽的宽大绶带,栩栩如生,跟活人相差无几。席下有根铜管,管的上口高数尺,其中一根管子中空,里面放进去象手指头那么粗的绳子。让一个人吹那根空管,再让一个人拉动管中的绳子,这时铜人手中的乐器就会一齐舞动发出音响,跟真乐器一样。

    隋文帝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在翟泉得到玉磬十四只,文帝将它们悬挂在庭院。有两个身着白衣的神人来击玉磬,奏出绝妙的乐曲。

    唐太宗

    唐太宗很重视标准规范,想振兴文化教育事业。于是,就命令太常卿祖孝孙校正宫商,起居郎吕才研习音韵,协律郎张文收考证律吕。让他们删去那些芜杂散滥的,整理出标准规范的音律。于是,整理编制出来降神的乐曲,九功舞蹈,很快在国内传播开了。初时,祖孝孙认为江南梁、陈等地的乐曲多掺杂着吴、楚的小调,北方周、齐一带的乐曲多用的是胡戎的伎艺。于是他悉心探索北南乐曲的不同风格,再参考古乐曲,创作了大唐雅乐,以着十二律,各顺其月,以序为宫,叫旋宫。按《礼记》上的:伟大的乐曲与天地相和。《诗经》序上说:太平时代的音乐以安定为乐曲的题旨,他的政事就通和,因此又创作编制了十二和的乐曲,共三十曲八十四调。祭奠天地以黄钟为宫,祭奠大泽以大吕为宫,祭奠宗庙以太簇为宫。至于一年四季在五郊祭迎五帝祈求丰年时,就随月用律为宫。起初,隋朝的乐官只用黄钟一宫,扣七钟,余下的五钟悬在那里不扣。到了祖孝孙创造旋宫之法后,十二钟都扣,再没有悬在那里不扣的了。当时,张文收非常通晓音律,认为肖吉所制的乐谱不怎么详细,他研究考查了历代的音律沿革,截取竹管制成十二律来吹,用来标志十二旋宫。唐太宗又召张文收在太常卿祖孝孙手下工作,让他协助祖孝孙审定雅乐。太乐古钟十二,人称哑钟,没有人能通晓演奏它的办法。张文收用吹律调它,发出的声音才畅彻悦耳,通晓音乐的行家们都佩服他的技艺高超。张文收被太宗授与协律郎的官职。待到太常卿祖孝孙过世后,张文收开始又采集祭祀天、地、宗庙的乐曲,进行仔细地删改、整理、编纂,终于使乐教完备了。又 润州曾掘地得到玉磬十二只献上。张率更扣击其中的一只说:此磬是晋时某岁制造。这年闰月,造磬人按照月份制的,应当有十三只,现在还缺少一只。应当在取出黄钟的地方东边九尺再挖,一定会找到缺少的那只的。人们按照他指示的地方去挖掘,果然又挖出一只磬来。

    又 唐贞观年间,天上有祥瑞的景云出现,地上黄河水变清了。张率更写了一首《景云河清歌》,名为《燕乐》,今天元会第一个演奏的就是这首歌。

    又 唐太宗平定刘武周的叛乱后,河东的百姓当道载歌载舞来庆贺。军士们争相演奏秦王所作的古歌《破阵子》。后来,乐官将这首古歌编入《乐府》。

    又 《破阵乐》演奏时,军士披戴铠甲,手执戟矛,边歌边舞,用来象征征战冲杀的场面。《庆善乐》演奏时则人们随着乐曲舞动长袖、踢腿曳屣,用来象征文德昌盛的景象。郑公一听到奏《破阵乐》时,就低下头不看;奏《庆善乐》时,则百看不厌。

    卫道弼曹绍夔

    乐工卫道弼,是个普天下没有人能够用声律来骗他的人。曹绍夔与卫道弼都是执管声律的官员。有一年冬祭北郊,曹绍夔不知因为什么事由得罪了御史大员。这位御史大员以乐律不和为由治曹绍夔的罪。于是他乱敲钟、磬,召曹绍夔来辨识音律,曹绍夔没有一个音听差了,这样,反让这位御史大为赞赏佩服。洛阳有一僧人,他房中有一石磬每天半夜时就自己鸣响。僧人感到怪异,惧恐成病。到处请术士,千方百计地用符咒制服石磬,让它别在自鸣了,始终未见成效。曹绍夔跟这位僧人是好朋友,听说僧人病了前来探望。问起得病的缘由,僧人如实相告。曹绍夔听了后,隔了一会敲斋室内的钟,于是磬就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僧人说:明天你摆上一桌盛宴招待我,我一定为你除掉这个妖磬。僧人虽然不信曹绍夔的话,但还是希望他能治住妖磬,仍然在第二天摆上一桌酒席招待他。曹绍夔吃罢酒宴,从怀中取出一把锉,将僧人室中的石磬锉了几个地方,这以后石磬再也不自鸣了。僧人苦苦问询曹绍夔为什么他锉一锉,石磬就不自鸣了?曹绍夔告诉他:石磬的鸣声跟斋屋中的钟声的音律相合,你敲钟磬就发声相和,就是这个道理啊。僧人听后大喜,他的病也很快就痊愈了。

    裴知古

    有一次裴知古奏乐,然后对元行冲说:金石谐和,必当有吉庆的事情啊。这种吉庆的事情应在唐宗室中。就在他说这些话的当月,武则天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恢复大唐国号。

    又 裴知古

    裴知古去太常官衙,途中遇见一个骑马的人,听听他的声音,私下说:这个人立即就会从马上摔下来。有好奇的人随在那个骑马人的后面观察,行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