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二百零三乐一 (第1/6页)
卷二百零三·乐一 乐 舜白玉琯 师延 师旷 师涓 楚怀王 咸阳宫铜人 隋文帝 唐太宗 卫道弼曹绍夔 裴知古 李嗣真 宋 沇 王仁裕 李师诲 琴 玙璠乐 刘道强 赵后 马融 杨秀 李勉 张弘靖 董庭兰 蔡邕 于頔 韩皋 王中散 瑟 阮咸 乐 舜白玉琯 舜之时,西王母来献白玉琯。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舜祠下得笙白玉琯。知古以玉为琯,后乃易之以竹为琯耳。夫以玉作音,故神人和,凤凰仪也。(出《风俗通》) 师延 师延者,殷之乐工也。自庖皇以来,其世遵此职。至师延精述阴阳,晓明象纬,终莫测其为人。世载辽绝,而或出或隐。在轩辕之世,为司乐之官。及乎殷时,总修三皇五帝之乐。抚一弦之琴,则地祗皆升。吹玉律,则天神俱降。当轩辕之时,已年数百岁,听众国乐声,以审世代兴亡之兆。至夏末,抱乐器以奔殷。而纣yin于声色,乃拘师延于阴宫之内,欲极刑戮。(阴宫囚人之所)师延既被囚絷,奏清商流徵调角之音。司狱者以闻于纣,犹嫌曰:此乃淳古远乐,非余可听悦也。犹不释。师延乃更奏迷魂yin魄之曲,以欢修夜之娱,乃得免炮烙之害。闻周武王兴师,乃越濮流而逝。或云,其本死于水府。故晋卫之人镌石铸金图画以象其形,立祠不绝矣。(出《王子年拾遗记》) 师旷 师旷者,或云出于晋灵之世。以主乐官,妙辩音律,撰兵书万篇,时人莫知其原裔,出没难详也。晋平公时,以阴阳之学,显于当世。乃薰目为瞽,以绝塞众虑。专心于星算音律,考钟吕以定四时,无毫厘之异。春秋不记师旷出于何帝之时。旷知命欲终,乃述《宝符》百卷。至战国分争,其书灭绝矣。晋平公使师旷奏清徵,师旷曰:清徵不如清角也。公曰:清角可得闻乎?师旷曰: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败。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愿遂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一奏之,有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掣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病。(出《王子年拾遗记》) 师涓 师涓者出于卫灵公之世。能写列代之乐,善造新曲,以代古声,故有四时之乐。春有《离鸿》、《去雁》、《应苹》之歌;夏有《明晨》、《焦泉》、《朱(朱原作之,据明抄本改)华》、《流金》之调;秋有《商飚》、《白云》、《落叶》、《吹蓬》之曲;冬有《凝河》、《流阴》、《沉云》之cao。此四时之声,奏于灵公,公沉湎心惑,忘于政事。蘧伯玉谏曰:此虽以发扬气律,终为沉湎靡曼之音,无合于风雅,非下臣宜荐于君也。灵公乃去新声而亲政务,故卫人美其化焉。师涓悔其违于雅颂,失为臣之道,乃退而隐迹。伯玉焚其乐器于九达之衢,恐后世传造焉。其歌曲湮灭,世代辽远,唯纪其篇目之大意也。(出《王子年拾遗记》) 楚怀王 洞庭之山浮于水上,其下金堂数百间,帝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彻于山顶。楚怀王之时,与群才赋诗于水湄。故云,潇湘洞庭之乐,听者令人难老,虽《咸池》《萧韶》不能比焉。每四仲之节,王尝绕山以游宴。各举四仲之气,以为乐章。惟仲春律中夹钟,乃作轻流水之诗,宴于山南。时中蕤宾,乃作《皓露》《秋霜》之曲。其后怀王好进jianian雄,群贤逃越。屈平以忠见斥,隐于沅澧之间。王迫逐不已,乃赴清冷之渊。楚人思慕之,谓之水仙。(出《王子年拾遗记》) 咸阳宫铜人 秦咸阳宫中有铜人(铜人原作铸铜,据明抄本改)十二枚,坐高皆三五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竽笙,各有所执。皆组绶华采,俨若生人。筵下有铜管,上口高数尺。其一管空,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琴瑟竽筑皆作,与真乐不异。(出《西京杂记》) 隋文帝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于翟泉获玉磬十四。悬之于庭,有二素衣神人来击之,其声妙绝。(出《洽闻记》) 唐太宗 唐太宗留心雅正,励精文教。及命太常卿祖孝孙正宫商,起居郎吕才习音韵,协律郎张文收考律吕。平其散滥,为之折衷。作降神乐,为九功舞,天下靡然向风矣。初孝孙以梁陈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而作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按《礼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诗序》云,太平之音安以乐,其政和。故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曲八十四调。祭环丘以黄钟为宫,方泽以大吕为宫,宗庙以太簇为宫。五郊迎享,则随月用律为宫。初,隋但用黄钟一宫,唯扣七钟。余五虚悬而不扣。及孝孙造旋宫之法,扣钟皆遍,无复虚悬矣。时张文收善音律,以萧吉乐谱未甚详悉,取历代沿革,截竹为十二律吹之,备尽旋宫之义。太宗又召文收于太常,令与孝孙参定雅乐。太乐古钟十二,俗号哑钟,莫能通者。文收吹律调之,声乃畅彻。知音乐者咸伏其妙,授协律郎。及孝孙卒,文收始复采三礼,更加厘革,而乐教大备矣。(出《谭宾录》) 又 润州曾得玉磬十二以献。张率更叩其一曰:晋某岁所造也。是岁闰月,造磬者法月数,当有十三个,缺其一,宜如黄钟东九尺掘。必得焉。求之,如言所得。(出《国史异纂》)又 贞观中,景云见,河水清。张率更制为《景云河清歌》,名曰燕乐,今元会第一奏是也。(出《国史异纂》) 又 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作秦王破阵乐之曲。后编乐府云。 又 《破阵乐》,被甲持戟,以象战事。《庆善乐》,长袖曳屣,以象文德。郑公见奏《破阵乐》,则俯而不视;《庆善乐》,则玩之不厌。(出《国史异纂》) 卫道弼曹绍夔 乐工卫道弼,天下莫能以声欺者。曹绍夔与道弼皆为太乐,合享北郊。御史怒绍夔,欲以乐不和为罪。杂扣钟磬声,使夔闻,召之无误者,由是反叹伏。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夔与僧善,来问疾,僧具以告。俄击斋钟,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其或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迄,出怀中锉,鑪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夔云:此磬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出《国史异纂》) 裴知古 裴知古奏乐,谓元行冲曰:金石谐和,当有吉庆之事,其在唐室子孙耳。其月,中宗即位。(出《谭宾录》) 又 裴知古 知古直太常,路逢乘马者。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