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百一十画一 (第3/5页)
烈裔口含颜料,喷在壁上就形成龙兽形象,用手指划地面就象用绳子丈量一样的准确。他手一转划出的方形和圆圈就象用尺子、圆规等工具划出来的似的。烈裔可以在一寸见方那么大的地方画上各种山岳、河流,各个国家的版图。他特别擅长画龙画凤,画出的龙凤活脱脱的,唯恐它展翅飞去。 敬君 齐国的敬君擅长绘画。齐王建造一座九重台,召见敬君去九重台作画。敬君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他非常想念他的妻子,于是绘了一幅妻子的画像,很美,跟真人一样。齐王看见了这幅画像,也觉得画的女人非常美丽。于是齐王赏赐给敬君钱百万,将他的妻子迎入宫内为嫔妃。 毛延寿 前汉元帝时,后宫里的嫔妃特别多。元帝不能经常都看到她们,于是画工们给这些嫔妃们每人画一幅像,元帝看着画像喜爱那个就召见那个。后宫里的嫔妃们都纷纷贿赂画工,多的给十万钱,少的也得给五万钱,为的是让画工将自己画得妩媚漂亮些,好得到皇帝的宠爱。只有王嫱不肯贿赂画工,这样,她始终没有让元帝召见过。后来,汉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匈奴的单于派来使者向汉元帝求婚,请求将一位美女嫁给他们的君王为正妻。汉元帝按照画工们绘制的画像下诏将王嫱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待到将王嫱召见来时,元帝才发现她的美丽容貌压倒后宫。其余的那些嫔妃们谁也没有王嫱美貌。而且,眼前这位他第一次见到的嫔妃,行、立、坐、卧、一举一动、一频一笑都是那么的闲雅大方,妩媚得让人销魂。汉元帝深深地感到惋惜与后悔。但是事情已成定局,堂堂大汉朝的天子得讲信誉,不能再更换人选了。于是,元帝命人彻底追究这件事情。将所有宫内的画工都处死。抄没画工们的家产时发现,每个画工的家产都超过一百万。其中有一个画工叫毛延寿,杜陵人,他为作人像画丑陋的、老的、年轻的,都画得真实生动。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等画工都擅长画牛马群图。然而画人像不管是美是丑都赶不上毛延寿。下杜阳望也画得一手好人像。他尤其擅长调配颜色,也是同一天被处死。一时间,京城中的画工很少了。 赵岐 后汉赵歧,字邠卿,京都地区杜陵人,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他给自己绘的寿像藏在郢城中。画像上画有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人位在宾座,将他自己画在主位。这四个人给他献赞礼祝寿。汉献帝建安六年。赵歧官任太常卿。 刘褒 后汉刘褒,汉桓帝时代的人,曾经给云台阁作画,人们看了后感觉热;又画《北风图》这回人看了感觉凉了。官至蜀郡太守。 张衡 后汉的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才高过人,生性聪慧,通晓天象,擅长书法,多年官任郎中,后来出任河间王相,享年六十二岁。以前,建州满城县山中出现一只怪兽名叫骇神。人头猪身,长相非常丑恶,各种山神鬼怪都厌恶它。这种怪兽在水边石头上出现,张衡前去山中想将它画下来。他来到水边取出纸笔后,怪兽又不出来了。有人说:这只怪兽惧怕画它,因此不出来了。于是张衡收起纸笔,双手交叉着放在胸前,一动也不动,怪兽果然出来了。张衡悄悄用脚指将它画下来。这幅画现在有人称它为《巴兽潭》。 徐邈 魏徐邈,字景山,好喝酒,擅长绘画。魏明帝游赏洛水,看见从水中出来一只白獭。明帝非常喜爱它而又不能捉到它。徐邈说:獭喜欢吃鲻鱼,见到鲻鱼不怕死地抢着吃。之后,他就在画板上画上鲻鱼挂在岸边,果然引得群獭争相来食,终于捉到一只白獭。明帝赞叹地说:徐卿你画的鲻鱼简直都神了,竟能将白獭引来!徐邈回答说:我不常执笔绘画。我作的画,都跟这幅鲻鱼差不多。 曹不兴 谢赫说:江左吴地有个画人叫曹不兴,在五千尺阔的绢上画人像,心想手到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画上的人物头、脸、手、脚、胸膛、两肩、脊背,都非常合乎比例。这是很难做到的,只有曹不兴能画到这种程度。陈朝谢赫也擅长作画,有一次他悄悄走进曹不兴作画的秘室中,看到曹不兴画的一只龙头,栩栩若生,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一只真龙头。谢赫叹服不已。 卫协 晋人卫协。《抱扑子》说:卫协、张墨、并列为画圣。孙鸿收藏的《上林苑图》,是卫协画作中最好的一幅。还有《七佛图》,画上的人物都不敢给他们画上眼睛。恐怕点上后,人物活了以后从画上走下来。顾恺之评论画说:《七佛图》与《烈女图》都是卫协的真迹,人物壮美而情趣盎然。《毛诗北风图》也出自卫协之手,构思的奇巧在于表现人物的情态上。这是一幅短卷,长装八分。张颜远题字:唐宪宗元和年间,同族人惟素要将这幅画卖给我家,我的祖父答应用名马,精绢二百匹买这幅画。后来,惟素又将这幅画卖给了韩愈。韩愈的儿子韩昶,借给了相国段文昌。段文昌留下了真迹,却将摹本还给了韩昶。会昌元年,见到了段文昌家中收藏的真本,后来又在襄州从事那里见到了韩家摹本。谢赫说:古人的画都很粗糙,到了卫协才开始精美起来。作画的六种技法比较全面地运用了,而且日渐精熟。卫协的画虽然还没有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却已经超越了以前的诸位画师,是世间从来未有过的绘画精品。他的作品在画坛第一名家曹不兴之下,在张墨、荀勖之上。 王献之 晋王献之,字子敬,年轻时就负有盛名,风流豪迈,草书、隶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