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二百三十五太平广记友 (第4/4页)
们的真诚可以使那些虚幻的鬼神至死。你过早的离开人世是件让人悲伤的事情,但是你的文章与天地共存,永世不朽。此时,大概你丧车上的饰物都已经没入荒野中了。你是圣明皇上的贤臣至宝,就象我们这样的泱泱大国也很少有你这样的人才啊!这首悼词,没有人不赞美它写得真诚而富有情感。吴少微写完这首悼词后,病越来越沉重了。他长叹一声,说:生死是人生的大限,我死了没有什么遗憾的。但是,我所从事的事业十分还没有完成一分,这是最大的遗憾啊!吴少微慷慨陈词,说完就死去了。 张说 张说被贬职到岳州,经常郁郁不乐。当时的宰相姚崇因为张说擅长机辨有才干而排挤他。苏颋当时正受到重用,张说与苏颋的父亲苏瑰的关系非常亲密。因此,张说写一首《五君咏》的诗,借魏晋时的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五位名士以自况,并写封信,连同这首诗,派使者一并送给苏颋。告诉使者说:等候到苏瑰的忌日,快到傍晚时再送进苏府。使者带张说的《五君咏》并书信来到京城后,等着到苏瑰的忌日那天将书信投送苏府。过了几旬,到了苏瑰的忌日这天,傍晚时使者将诗与书一块儿投递到苏府。这时,正赶上来凭吊苏瑰的宾客纷纷到来,多数都是苏颋亡父的同事或下属。苏颋读了张说的《五君咏》,痛哭流涕,悲伤得不能自持。第二天,立即上奏玄宗皇帝,大力陈述张说忠贞正直及对朝廷所做的贡献。并说满朝文武都希望皇上重新起用张说,不宜再让他继续滞留在边远荒僻的地方。于是玄宗皇帝下诏书给张说表示慰问。过了不久,将张说调任荆州刺史。这以后,陆象先、韦嗣立、张廷珪、贾曾等先后上奏皇上,都说张说被贬降的时间太长了,应该重新加以考察甄别将他调回京城中来。苏颋常说是他是父亲苏瑰的挚友,自己要更加恭谨地对待他。张说也非常看重苏颋的才干,对苏颋更加敬慕。 柳芳 柳芳和韦述是亲密无间的挚友,他们二人又都是搞史学的。韦述死后,他没有写完的史书,多数都由柳芳续写完成。 杜佑 刘禹锡说:司徒杜佑将穆赞看成象自己的孩子一样。杜佑看到穆赞屡屡受到宰相的上告,因此告诫穆赞说:我有一句话要告诉你,从长远考虑,以后你还是要少树敌为好。穆赞深深地记住了杜佑的这句话,从此以后果然收敛了威严啊。 李舟 陇西李舟和齐瑛的交往非常密切。后来齐瑛官任宰相,李舟还是一个平民百姓。李舟还是常常给齐瑛写信,他认为交朋友不应该因为对方地位高了就不交往了。齐瑛由宰相被贬职到夔州后,李舟给他去信说:三十三官阁下;近年来,你身任一国的宰相,跟很多朋友故旧断绝了往来。我要按正常的礼仪将您看成当朝宰相,好象亵渎了我们多年的友情,于心不忍;我想以故人朋友与您相交往,又恐世俗之人认为我巴结你。几次想给你写信又停下来,一直犹豫到现在。忽然听说阁下改任夔国,从老百姓的愿望来说,你的出任夔国不一定不是一件好事情;为阁下着想,则是功成名就之后退下来,又让你感到难办。我是很了解当今的社会的,仅写此信表示祝贺。但是君在鄱阳云安,我们相距既遥远又有山水阻隔,两方面信讯隔绝,只好这样永远相望着叹息。我久患重病,领着孩子们种田务农,与时世疏隔,阁下又怎能不跟我也生疏了呢?阁下的平素为人我是知道的,大概得到我去世的消息也会平静对待的。然而朝中向阁下这样的官员很少啊,圣明的皇上怎么不知道呢?最后,只希望你努力,自己珍爱自己,望多多保重。 白居易 太子少傅白居易,与宰相元稹非常要好,他二人都以能诗而闻名于世,人称为元白。白居易的诗集中有一首《哭元稹》的诗。诗的大意是这样的:相看掩泪俱无语,别有伤心事岂知。想得咸阳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许棠 许棠有很长时间被困在科举场上,始终未有考取功名。唐懿宗咸通末年,马戴在大同军中任幕僚,许棠去投奔他,一见如故,留他住了好几个月,每天只是谈诗饮宴,从未问过他来后有什么想法。忽然有一天,马戴大宴宾客。席间,让使者将许棠的家书给许棠。许棠异常吃惊,不知道家书是怎么捎来的。打开家书一看,才知道是马戴暗中派去一个使者到他家中去,资助抚恤他家人的生活啊。 陆龟蒙 吴郡人陆龟蒙,字鲁望。他的父亲陆宾虞进士甲科出身,在浙东任从事,家住在苏台。陆龟蒙自幼精通六经,年长后专攻写文章。他与颜荛、皮日休、罗隐,吴融是亲密的朋友。陆龟蒙性情高洁,家中生活贫寒。为了获得赡养家人的俸禄,他与张抟一块儿担任卢江、吴兴二郡长官的副手。当时的丞相李蔚、卢携景很是器重他。罗隐在寄给陆龟蒙的诗中说:龙楼李丞相,昔岁仰高文。黄阁今无主,青山竟不焚。盖尝有征聘之意,诗中暗示李蔚丞相曾一度想荐举征聘陆龟蒙到门下省任职。唐朝末年,朝廷授陆龟蒙为左拾遗,任命的诏书下发之日,陆龟蒙病逝在家中。陆龟蒙,跟皮日休是诗友。 颜荛 给事颜荛被贬官放逐出京城后,死在湖外任上。临死前,他自己撰写墓志。颜荛性情急躁,不能容人。他的墓志是这样写的:家住东吴,跟吴郡的陆龟蒙,是谈诗论文的朋友,相交一世没有改变。陆龟蒙死后,我为他购置棺木,堪寻墓地。不论从情谊上,还是在礼仪上,都没有什么过失。在陆龟蒙之后,有已故谏议大夫高丞之,已故丞相陆扆,是我至死不改变的朋友。其余相识的人,都如同手拉手走过市场,见到有利可图就分手了,不是我的知己。后来还有吏部尚书薛贻矩,兵部侍郎于竟、中书舍人郑撰,是我死前不变的朋友。但是我预料不到我死之后,他们对我的家属子女又会是怎样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