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第2/2页)
“不会的!”母亲吃力的说:“你再摇一摇!”老陈突然蹲了下去,哭着说:“呵呀,孩子死了!”母亲像疯了似的伸出右手,从农人的怀里抢过孩子去,一边拼命的摇晃 着,一边用颤栗的哭声叫着:“阿艰!阿艰!我的乖乖! ?”她随即瘫软的坐在地上,把小尸体放在大腿上,脸孔压在孩子的紧闭的 眼睛上,不顾危险的放声的哭了起来。小光明站在母亲面前,一边哭,一边 断续的叫着:“mama!mama!?” 敌人的哨兵听见哭声,开了两枪,枪弹带着尖锐的啸声从小石桥的上空 飞过。那位善良的农人立刻把阿艰从母亲怀里夺过来放在地上,用一只胳膊抱起来小光明,一只手把母亲从地上拖起来,恐慌的催促着: “快一点!快一点!他们要?追来了!?” 但刚走了几丈远,母亲又拚命的挣扎着转回身子,声音嘶哑的哭着说:“把阿艰带走!把阿艰带走!我要把我的孩子带走呵!?”月色忽然出奇的皎洁了,照耀在母亲的脸孔上。她的头发披散着,眼泪 纵横着,嘴上和鼻尖上带着鲜血,这是在二十分钟以前被阿艰的小手抹的。 小光明看见mama的脸孔,恐怖而且难过的哭起来,在老陈的怀里挣扎着,要随着mama回到小桥上: “我要阿艰!我要弟弟!我要?呵呵?”老陈没有办法,只好把小光明背在身上,左手抱着阿艰,右手拖着母亲。 他们又逃了五六里路,走进一个小小的村庄。老陈在这村子里有一家亲戚,据说是他祖母的娘家,从老辈儿就替主人家种地过活。走进屋子,母亲因为流血过多,已经显得十分衰弱,脸皮黄得像蜡渣一样。多亏这家老百姓赶忙把母亲放在床上,用布条包扎了伤口,洗去她脸上的血迹,并且用粗麦面做了两碗稀面汤让她喝下。这一家老老小小都围绕在她的周围,关心的望着她,问着她,女人们偷偷的落着眼泪,老头子不住的摇头叹气。母亲稍微的恢复了一点精力以后,艰难的坐起来,要人们从地上把阿艰抱起来放在她的腿上, 于是又暗哑的低声的呜咽起来。小光明站在床边,望望mama,望望弟弟,也跟着哭了起来。 这家老百姓恐怕他们天明后被敌人发现,赶忙用一张小竹床绑做担架,让母亲同小光明躺在上边,送他们连夜赶路。 在大家忙着安排担架的时候,那位背负小光明的农人已经偷偷的跑到池塘边,将身上和汗衫上的血污洗净。他不忍离开这一对可怜的母子而自己回去,情愿继续的伴送他们。他家里只有一个拐脚的泥水匠弟弟,老母亲去冬死掉,所以并没有什么牵挂。小光明的母亲很感激他的好意,一路上也实在多亏他随身照料。 他们的行李挑子在事后不知抛散到什么地方,无法寻找。这家老百姓给他们找了一条破被子铺在床上,还在床头边挂了一个装满开水的小瓦罐。幸而母亲在裤带上藏的几件金首饰和钞票没被搜走,她给了这家老百姓一张十元的法币作为酬谢,另外又给了一张五元的请他们买一口小棺材把阿艰埋葬。这家老百姓坚执着不肯收钱,争执了半天,只留下那一张五元法币,并且立刻派一个孩子去叫醒村里的木匠为阿艰连夜赶做棺材。 临走的时候,母亲又哭着把阿艰放在膝上,用打颤的手指摸摸他的鼻头和心口,希望能忽然发现小孩子还留有一线生机。等再一次证实了小孩子决不能复活以后,她像要发狂似的把嘴唇压在小孩子的紧闭着的,冰冷的眼皮上,暗哑的哭声越发的凄惨起来。人们落着泪把小尸首从她的怀里夺下来,勉强的把她抬起来走了。但走出村边以后,她又回过头来问清楚村庄名子,向送行的老百姓们再三的抽咽嘱咐: “请你们可怜可怜小孩子,给他埋深一点!埋深一点!” “你老放心呵,”人们回答说“一定要埋深的!”“千万埋深一点!我过不久就转回来的?”母亲的声音颤栗了,忍不 住又悲痛的用低声哭起来了。 月落了。小光明一面格斗格斗的抽咽着,在母亲身边疲倦的睡去了。在暗沉沉的夜的原野上,在崎岖的小路上,在闷热的北风里,母亲的哭声继续着,愈久愈变得嘶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