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历史洪流 (第2/4页)
实可以这样子作。 不过攻打俄罗斯,却受到俄罗斯国土太辽阔,后勤补给问题而大败而回。 他心知道,对他一向不满的民议院将会发起全国公投而罢黜他。 于是,他竟然先下手为强,领著自己十多年来,几万名秘密派到国家军队服役,绝对忠心于他的亲兵,以及一些和他想独揽大权的人,一起包围两所议院。 他用武力要胁那些议员,要改变国家宪章而令自己拥有独裁的权力,那些议员们本著爱国之心及权力下不服。 于是,他便杀了很多不服从他的议员,宣布解散两所议院,成立一个”国家统治委员会。”由自己亲信担任要职。 而他公开宣布全国的军队,必须听从这所统治委员会的调动。 就在那位皇帝将他独裁的心愿,慢慢实行之际,有人开始公开反对了。 有一个当年竞争皇位落选的人,现在就任艺术学院院长,在邺城高呼反对皇帝的行为。 “大家忘记了”民主之母”冯海琳所说的话吗?我们不能有一个独裁的皇帝,大汉是一个民主的国度。 我们要求皇上立刻停止他独裁的行为,现在皇帝正在践踏我们大汉人民的自由,破坏我们的平等权利,分裂我们国家的团结。 我们提出抗议,要求全国人民公投罢黜皇帝。 我们不承认由国家统治委员会,作为我们国家的领导。”同时间,他在邺城创立了“自由大汉临时议院”让各地商联会及民论会的人,到来当临时议员,以示抗议皇帝解散两所议院。 很多不满皇帝的前民议员及商议员,也来到这所临时议院,支持反抗那名独裁的皇帝。 然而,这位院长在’自由大汉临时议院’成立后不到十天,就在邺城被枪杀了。 当时大汉的火统,只有国家军队才能拥有及制造,民间还没有这种技术。 虽然没有证据,但很明显是那位独裁皇帝的行为,企图杀一警百,将所有反对的声音消灭。 但是,这位皇帝杀了反对他的人,却不能制止更多人的反对。 全国所有人醒觉了,他们的皇帝正在实行独裁主义,任何反对皇帝的人都会有这个下场,令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利被侵犯。 于是,那位院长的十七岁女儿继承父亲的遗志,在她号召下,全国军队逐步来到邺城,准备收复被皇帝控制的首都。 那位皇帝见事态不妙。 而且投降必定会被判死刑,把心一横,竟然以割让九州郡及朝鲜半岛的条件,请求东洋人出兵协助他稳定局面。 对于他卖国的行为,全国人民都被激愤了。 那些东洋的援军还没来到,在大汉的军队已经攻进北海了。 那位皇帝还死不悔改,他大声说。 “国家统治委员会命令你们立刻撤退,否则军法处置。” 不过,各地的军队,并没有理睬他,照样进攻首都长狼城。 兵力相差太过悬殊下,那位皇帝在混战中被杀了。 不过这场内战,造成十多万人的性命牺牲。 “自由大汉临时议院”在进占北海后,就自行解散了。 他们决定由各地重新选出议员,令大汉尽快回复正常运作。 他们很有自信,在内战时的表现,将会令他们重新踏入议院。 果然,绝大部份的成员,都能成为两所议院的议员。 两所议院第一件事,就是讨论是否废除帝制及朝廷,正式成立一个共和国。 但是,两所议院还没到辩论堂进行争论,就已经各自否决了。 他们认为,现在的制度运作很好,那位独裁者只是个别事件,并没有需要作出改变。 所以,全国人民又要再次投票,选出新的皇帝。 而那位号召各地军队对抗独裁者,艺术学院院长的女儿,由于拥有皇家血统,以高票数当选,成为新一任女王。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结。 东洋人以那位独裁皇帝割让九州及朝鲜为由,要求大汉朝廷履行承诺。 那位女王自然不允,东洋人便立刻出兵,攻打九州郡的海军。 那位少女只懂得音乐,政治这些东西对她是一片无知。 但她却在当上女王不到几天,就决定亲自去对抗东洋人的入侵。 有人劝她先要坐稳位置,稳定她的权力,打稳根基,不要那么心急的离开首都作战,白丢了性命。 但是,女王走到梅香城的’和平女神”神像下,大声的呼喊。 “我不懂得政治,不懂得权力斗争,不懂得军事。 我只知道,现在东洋人入侵我们大汉领海,打算欺凌我们大汉人。 身为皇帝,我必须靠自己来为大汉的人争取和平,我怎可以因为自私,而出卖大汉子民利益?我怎样面对那些选我作皇帝的人?” 说完,就领著皇家军团的水军,到九州郡去了。 于是,就是这番话,令只懂得音乐的她,因为她的热爱和平,成功当了四十多年的女王,也是大汉历来当皇帝最长时间的人。 因为大汉经过内战,需要的是热爱和平的皇帝,来引领国家慢慢回复元气。 同时间,这次内战后,大汉国家宪章上,第一条改成”不得内战”第二条就是”不得独裁” 经过这次内战,以后的人没有人再打算独裁统治国家了。 大汉的权力斗争,因为君主共和制度,令全国老百姓可以反对独裁统治,而从来没有涉及内战,得到真正的和平,真正的强盛。 君主共和令所有大汉的人团结一起,过著富足而幸福的生活,它是大汉历来最伟大的发明,实在当之无愧。 大汉的货币制度,毫无疑问是大汉经济强盛的最重要原因。 大汉的人全部认为,邱清梅提出的’银本位’制度,是大汉帝国的基石。 大汉商业百花齐放,各行各业发展蓬勃,全是因为大汉的货币稳定的原因。 银本位令大汉从来没有滥发货币,物价腾飞的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