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凤_第十二回危难千佛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回危难千佛寺 (第5/7页)

诸位抬爱,二姑赏识,把兄弟推举出来,作为领队,兄弟心中很感激,也警惕于自己的责任,我和诸位一样,对很多事事物物,有着很多不解之处,也无法回答诸位提出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诸位少问。”

    唐琳等四个人面面相觑,半晌说不出话。

    石玉轻轻咳了一声,接道:“诸位,请快些吃饭,吃完饭,咱们还要赶路。”

    一顿饱餐过后,石玉率领唐琳等行出了千佛寺。

    篷车已上套,马已备好了鞍镫。

    金二姑的声音,由篷车中传了出来,道:“上路,正西方向。”

    石玉似是很了解金二姑所指之处,提缰纵马,当先带路。

    自离开崔家坞后,这一行人,大部份是夜间奔行。

    篷车的幕布垂帘,隔断了石玉、唐琳对车中人物的了解。

    不过,常日相处,唐琳又暗中留意,也瞧出了一些蛛丝马迹。

    他发觉了那篷车中,有不少的人,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女婢。

    其中之一,很可能就是方兰。

    那是篷车中最少有四个人,崔姑娘、金二姑、方兰,和另一个随行的女婢。

    快马如飞,不大工夫,已然行出二十余里。

    一条急流,横陈面前,拦住了去路。

    一座宽敞的木桥,可通车马的坚实木桥。

    但石玉却一勒缰停了下来。

    敢情在那木桥前面,一排横立着四个手执大刀的中年人。

    石玉举手一挥,篷车停了下来。

    打量四人一眼,石玉冷说道:“四位请让让路。”

    右首执刀人,冷笑一声,道:“咱们眼巴巴的赶了千里路,一太早就站在桥头上,难道是在喝西北风么?’

    石玉皱皱眉头,道:“这么说来,诸位是专门在等我们了?”

    执刀人道:“不错!”

    石玉道:“现在,我们已经来了,诸位准备如何?”

    右首执刀人冷笑一声,道:“你们让开去。”

    石玉刷地一声,抽出长剑,道:“看来,咱们如若不打一个胜负出来,诸位是不会让路了。”

    右首执刀人点点头道:“如是不先把你们击败,诸位是不会让我们逼近篷车了?”

    石玉道:“不错,诸位如是想行近篷车,那就要先打败我们。”

    右首执刀人点点头,道:“这个,老夫明白,所以…”

    回顾了三个同伴一眼,道:“咱们合手而上,以四对五,也不算仗势欺人了。”

    三个执刀同伴,一欠身道:“但凭大哥吩咐。”

    石玉长剑一摆,回顾了唐琳等一眼,道:“亮兵刃,咱们要在二十招内,搏杀强敌。”

    南岳四刀都有了相当的年纪,石玉等五人却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

    但见寒光芒闪动,刀剑搭上了手。

    南岳四刀合作了数十年,创出了一套四刀合搏之术,但见刀刀连环,攻势猛烈异常。

    石玉等却是各自为战。

    五人虽然很年轻,但每个人的剑法,都有着相当的造诣。

    尤其是石玉,剑招快速中,有一种大家气度,完全是名门大派的风范。

    不大工夫,双方已然搏斗了五十余招。

    南岳四刀越打越是心惊。

    四人久走江湖,见闻丰富,发觉了这五个年轻人,不但剑法精奇,而且剑路各异,有武当剑路,也有蛾嵋派的剑法。

    武当、峨嵋两派,又是目下江湖中,盛极一时的剑派。

    这等正大门户中出身的人,怎会为虎作伥。

    石玉目睹南岳四刀结成了一座刀阵,由攻势改采了守势,闭封户门十分严紧。

    双方形成了一个相峙不下之局。

    石玉久战不下,不禁动了怒火,长啸一声,挥剑直进,硬向四人结合的刀阵之中冲去。

    只闻一阵金铁互击的锵锵之声,不绝于耳。

    南岳四刀结合的严密刀阵,虽然将石玉的一击拦住,但石玉这一击却暂时冲破了四人的刀阵。

    唐琳乘隙一剑,刺中了一个握剑人的左腕。

    南岳四刀结合严密的刀阵,因为一个人受了伤,整个的刀阵,都起了变化,门户也不若先前的严紧。

    石玉奇招连出,又伤了两人。

    两人的剑伤都不算太重,但却都在执刀的右臂之上,暂时失去了再战之能。

    这时,只要石玉一声令下,四人立刻会死于唐琳等的剑下。

    但石玉却还剑入鞘,冷冷说道:“你们已经败了。”

    南岳四刀互相直望了一眼,突然转身而去。

    篷车中,传出了金二姑的声音道:“石玉,你放走南岳四刀的处置没有错,只是下手仁慈了一些,如是能把他们伤重一些,那就尽善尽美了。”

    原本还有三分傲气的石玉,此刻却变的非常温柔,一抱拳道:“属下记下了。”

    金二姑的声音,重又传了出来,道:“很好,现在可以向前赶路了。”

    石玉跃上马背,一提缰绳,快马向前奔去。

    五骑马行过了长桥,篷车才快步向前行去。

    这一路行去,十分顺利,一口气又走了二十余里,没有再遇上麻烦。

    烈日当空,车、马奔行了二十余里之后,马身上已是汗水。

    这时,正行在一座树林前面。

    人有些口干,石玉一勒缰绳停了下来。

    篷车疾驰而至,也在道旁一株大树荫下停了下来。

    显然,篷车中人,也同意了石玉稍作休息的意思。

    林旁树荫下,有一个竹子搭成的茶棚,摆了三张桌子。

    卖茶的是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人,和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坐在茶棚中,看样子,似是祖孙身份。

    石玉翻身下马,行入了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