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栈桥边七女侠聚义西峰台众豪杰扬帆 (第2/3页)
佬说过的话,以及想灭掉小龙会的意思一五一十的作详细汇报。大个李竟然忘却了还有一个等在房间里哭啼的乔杏丫。 凉炕上乔杏丫合衣而卧,在油灯最低限度的光亮下苦苦等侯到天明,乔杏丫不相信大个李说在澳门户籍学籍上报之后就不能改动的说词。乔杏丫本人就是在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里读的书,不但她自己的姓氏由年改为姓乔,同学之中也有过多例改动姓名的事,哪回不都是随意改动。小孩子不似成年人要交捐纳税,新名字必须报予保长替换下旧姓名那么费事,只要到学校那里与校长和老师那里知会一声就行。大个李在责怪大凤把孩子们都惯坏了的同时,却夸魔儿在学校里的门门功课都考第一。以魔儿的上进心和聪慧,认为这个孩子将来必定是李家的掌门人。 大个李说的这些话,在乔杏丫听来就是存心要霸占她的魔儿。倘若魔儿仅仅是她乔杏丫一个人的孩子那就不打紧,只要大个李名正言顺的娶她为四房妻室,魔儿姓连还是姓李又有什么关系。在马镇的大儿子还是她主动送与刘家继承香火。可魔儿是花和尚留存在世的唯一后代,花和尚临终之前交待过她要将孩子抚养成人,无论如何也要将魔儿改回姓连。 等到天亮也没见大个李回来,这个时候屋里屋外的世界都如同死去了一般的寂静。乔杏丫恍然想起傍晚叫唤“瓦西里”那个声音是来自哪个女人?想想自己与大个李久别多年才得相会的第一个夜晚,连一个吻都没有给她乔杏丫留下,哪里还有当年待她的半点温馨。这一夜似乎特别的长,大个李与那个俄罗斯女人同炕共枕在温柔浪漫的时候,她乔杏丫却只有这盏昏黄凄惨的油灯相伴。顿时觉得自己已经被大个李抛弃,心如死灰。没和任何人打招呼就走出了战俘营驻地,就近雇了一个脚夫牲口回到卫县政府。就在她的脚要迈进县政府大门的那一瞬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冒出要先回莲台庵向花和尚磕头告罪的念头。知人知面不知心,该遭天打五雷轰的大个李竟然擅自将魔儿改了姓李,并且以极为荒谬的理由拒绝再将魔儿改回姓连。这天下唯有花和尚才是真正疼爱她的男人,可是花和尚留存在世的唯一后代却成了李家的儿子。既然连身家巨万的叶秀眉都可以看破红尘出家当尼姑,听说在莲台庵还修复了观音庵堂,附近的百姓已经有人前去膜拜上香。她乔杏丫的后半生也应该收敛起浪漫的情怀清心寡欲,要不然怎么能对得起花和尚以牺牲生命的呵护疼爱? 柳黑豆率领的加强立营才进入河北的境内就停止向东北开拔,还有一部分正在行军途中的部队也要调头返回山东。有确切情报,国民党军队有大举进犯根据地的企图,保卫在抗日战争中获得的胜利果实成了当务之急。 受命往港澳地区以经营商贸为掩护,实则为八路军采购紧缺物品的二凤来到莲台庵。告诉叶秀眉,已经是少校军衔的傻弩陈至今仍然守着光棍之身,而她有傻弩陈在泉城的确切地址。 二凤正告叶秀眉,若是诚心要出家当尼姑,就没有必要问她傻弩陈的下落。若是想要得到傻弩陈的确切地址也可以,条件是随她一同去南方经商。叶秀眉挂在二凤名下投资在德国商行里的一万元钱,早在二凤与橘次郎在赌场斗法的时候,为了迷惑跟踪的日本狼人故意让赵秘书挥霍一空。上次在收买夹口煤矿的时侯本该一起还给她,却又因为叶秀眉是要将卖煤矿的钱分给两个哥哥。二凤为了给叶秀眉留下一条退路,这一万元钱没有一并归还。现在她卖掉夹口煤矿获得到巨额的利润财大气粗,倘若叶秀眉愿意与她一起去南方经商,连本带利可以还她两万元。 对待乔杏丫二凤却是为难得多,乔杏丫是这个世界唯一使她既爱又怕的女人。爱的是这个女人不仅有惊艳的美丽和莫名的娴雅气质,思想上除了有几分不合国情的浪漫,似乎就是一个不存邪念的单纯女孩。尤其是那一口流利的英语,是今后与外国商人做买卖最可靠的翻译。再则自视甚高的二凤也不屑占有乔杏丫多卖出的十万元,当她知道了乔杏丫为什么也要当尼姑的来龙去脉,清楚这是一场误会,却不敢将事实说破。二凤觉得很欣慰,乔杏丫爱和恨的人都不是自己的丈夫,这个误会正是二凤求之不得的结果。既然乔杏丫断绝对大个李的痴恋,也使二凤不用再为jiejie的后半生担忧。现在的二凤终于可以放心的将乔杏丫收纳在麾下,她不但对乔杏丫保证以后会有办法使魔儿改回姓连,而且还要将乔杏丫多卖出的十万元算作在她公司中投资的最大股东。可是乔杏丫若是要想得到儿子和这十万元钱是有着与叶秀眉同样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服从她的领导,一起去港澳做买卖。 叶秀眉与乔杏丫离开了莲台庵,之后没几天妙静也出门游方。两个多月的时间访遍附近的尼庵,却没有从尼姑之中寻找着一个她认为有慧根的传人,只好一路念着阿弥陀佛回到莲台庵。 一个有生吃鲜花嗜好的女人名字叫荠子,才刚过三十岁的年纪,却被丈夫指责她是因为嗜好食鲜花而导致不孕,犯的是七出的第一条。要求她从戒食鲜花,或者离婚这两条之中做决择。荠子因为无法戒食鲜花的嗜好在莲台庵上住了快两个月,她是不想回娘家讨兄嫂的憎厌上的莲台庵。 而离开莲台庵寻访传人的妙静,几十年来的生活一直是靠化缘和挂单渡日,再加上年纪老迈将农事遗忘。心里着急着要找着一个有慧根的弟子传授她那套奇异的内功,所以才会忘却即将要收成的粮食和果子云游四方。荠子来到莲台庵一直没见着住持,而庵上又有很多的粮食,以及叶秀眉植下的菊花可以供给荠子充饥和解馋。于是荠子就住下来代行起主人的工作,荠子做事向来手脚麻利,成熟了的金丝小枣和粮食在香客的帮助之下都收获晒干后归仓。妙静回来的时侯,荠子正在翻晒最后收成的柿饼。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面对这个极有慧根,又没有嗔心的荠子,妙静恍然顿悟六祖的那段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彻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