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求访大贤 (第1/2页)
第三章 求访大贤 金哀宗天兴二年新年。 这是一个寒冷而晴朗的早晨,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刺,严寒几乎要将大地都冻裂了。 益都府最繁华的前门大街上冷冷清清,许多人家的大门都敞开着,屋里已没有人,看不见半点生机,残破的窗子在寒风中摇曳摔打,传来刺耳的‘吱嘎’声。 饥荒给李思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虽然意外得到的粮食极大的缓解了眼前的危机,但还是不足以维持到夏收。 治理、文官、人才便成了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昨天李思业在传唤地保时,无意中得知原潍州太守谢其志赋闲在益都,李思业当即改变第二天察军的计划,一早便和柴焕来拜访谢其志。 看在五斗米的面上,谢其志勉强接见了李思业。 “思业出身草莽,今幸得山东一路,却苦于治理无人,我闻先生曾是潍州太守,能否随我出山?” “大将军高看我了,若将军之志只在一州一路,我劝你不如投靠朝廷,以将军的实力早晚必飞黄腾达;但若将军志在千里,还须良马相配,我虽曾为一州太守,实在是碌碌庸人,否则也不会为这五斗米折腰。我看将军也非李全之辈,谢某倒知道益都有一大贤,愿推荐给将军。” “先生请讲!” “大将军可闻我金国第一诗人元好问否?” “知道,他乃我少年时最崇敬之人,前年还有幸见过尊容。” “以元好问的才能还是此人的学生,此人曾为三任太子太傅,两次出相,后任国子监祭酒,一生门生无数,为我金国三朝元老,现在就闲居益都,以他的见识必能为大将军指一条明路。” “先生所说莫非是赵秉文?他竟然在益都!” “是!我前日还去拜访过他,精神尚好。” “多谢先生指点,我即刻便去,只是现在潍州太守无人,先生可否念百姓旧情,替我治理一二。” “我已准备明日起身去南京,大将军好意我心领了,恕不能从命!” 李思业见谢其志不肯,只得拜谢而去。 待李思业走后,谢其志之子埋怨父亲应该答应赚些禄米,谢其志却冷笑着说道: “他虽占据山东北部,到底不过是一土匪,我堂堂进士之身,岂可委身事匪!再说朝廷恐怕不久就会来山东平乱,一但他败亡,我岂不会被人耻笑千年。” “那父亲为何又推荐赵阁老呢?” “我是看在他善待百姓的份上才向他推荐的,以赵阁老之眼光,或许能为他指条明路吧!” 赵秉文的家在益都的一个小巷里,院墙很高,门却很小,根本让人想不到这竟是一个退休宰相的家。 柴焕上前轻敲了三下,一名小童出来开了门。 “请禀告你家主人,益都李思业求见。” “我家主人出去散步了,你们可愿稍等片刻?” “那就打扰了!” 小童将众人领进了小院,这是一个恍若世外桃园般的地方,满眼都是深青色的苍柏,在四个墙角各种有一丛翠竹,勃勃的生机和外面荒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亲兵自在院中等候,李思业和柴焕被让进了客厅,屋内的陈设十分简单,但却收拾得一尘不染,窗前的几盆盆景处处显露出主人清雅的心境。 小童随后奉上了三杯清茶。 “请稍坐,我家主人即刻便回来。” 不一会儿,一老者从外面散步回来,老者一进门。小童便上去低语了几句,他点点头,迈步走了进来。 李思业见他相貌清奇,须发灰白,身穿普通的长衫,和一般长者并无区别,但却感到他的目光扫过时自己竟有一种被看穿的感觉。 “大将军怎么有时间来老夫蜗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