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3/7页)
得不出此下策。还请诸位领导多多原谅。” 熊副书记还说:“现在处理决定的初稿快出来了,正式成文前还会征求市里的意见的,也就象征性地罚点,好回去交差,至于已被检察院拘留的人员,我们可管不了了,只能由他们按法律程序办理。不过根据群众举报,市里有关领导在这次走私车上户过程中是得到过好处的,我们已责成市纪检部门继续追查,希望市委大力支持。” 文书记点头道:“这熊书记您放心好了,市委对反腐的认识是明确的,决心也是很大的,我们一定全力支持纪检部门的工作。”又回头对市纪委尹书记说:“老尹你有什么困难讲一声,我们为你排除干扰,创造办案条件。” 高志强转述到这里,毕云天说:“追查就追查吧,我还怕他们不查呢,不查清楚,人家还以为我毕云天得了好多好处。”高志强说:“云天你有这个态度我就放心了,我知道你是什么人。”毕云天说:“谢谢高书记的理解!” 临走前,高志强还吩咐毕云天道:“你也不要死死地守在病房里,这样没病也要憋出病来的。到外面走走嘛,生命在于运动。”毕云天说:“高书记您放心,我会善待自己的。”高志强说:“这样就对了。” 可高志强走后,毕云天想起这次给走私车上户的事是集体作的决定,背黑锅的却是他一个人,省里的检查组走了,市纪委还要继续追查,心里就有气,于是伸手捞过枕边的杯子狠狠往地上砸去,吓得从门外经过的护士小姐慌忙跑进来,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但过后毕云天又有些后悔,这何必呢,自己没问题,莫非还怕他们查出问题来?心想,好吧,就听听高志强的话,到外面去走走,在病房里憋久了,真的有些不是滋味。 出了医院大门,抬眼望了望街上流动的车辆和人群,一时又不知往什么方向走才好。平时出车入辇,只说声去哪里,司机就会很快把你送达,那是用不着你亲自选择道路的,现在要由自己决定何去何从了,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不过毕云天立即意识到了,此时此刻的他本来就是毫无目的的,并没有什么地方要去。 毕云天自嘲地笑笑,信步朝前挪去。 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个地方,竟是紫江旁边的紫街。毕云天觉得有点奇怪,自己怎么走着走着就到了这里? 紫街是毕云天的出生地。紫街因傍着紫江而得名。紫江来自西南方向高高的紫山。开始紫江是一条涓涓细流,名曰紫溪,经过紫山县城时已成了一条紫河,待它七弯八拐,到了临紫市,就成了浩浩荡荡的紫江。 临紫市是一座古城,旧属吴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临紫市地方史志办的人说,开初的临紫其实就是一个码头,周围六县九镇的木材都要在这里集中,然后由木材商雇人扎了木排,顺紫江放往长江。码头上的生意一旺,就有了一条紫街,医药百货,餐饮典当,烟花歌舞都兴隆起来。紫街于是像蚕吃桑叶一样,慢慢向深处向远处蚕食开去,最后成为远近有名的府地。 不过再怎么变化,紫街的雏形似乎还保留着。一眼看过去,那溜青的石板路,斑剥的木楼,高扬的当幡,脱了漆掉了笔划的门楣上的招牌,无不让人想起这紫街最初的模样来。还有从檐下从老槐树的黯影里走过的紫街人,你见了他们那静如止水的眼神和不慌不忙的飘逸的身影,还以为他们仍然生活在褪了色的旧时代,与世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天毕云天被一种神奇的力量牵引着,一直走到街底才停下来。他眼前是一道斑剥的宅门。他就在宅门外站着,久久不愿离去。那道宅门里曾经住过一个女人。毕云天没法将这个女人从脑子里拂去。毕云天心里明白,他之所以不由自主地到了这个地方,原来就是为了赶赴记忆里这个女人的邀约。 紫街虽然年深月久,人事变迁不断,但有两姓人却一直居住在这里。哪两姓?一曰毕,二曰梅。毕云天记忆中的女人就是梅家女。这个梅家女长着一双桃花眼,桃花眼漂亮迷人,有一种勾魂摄魄的魔力。这个女人名叫梅丽臣,比毕云天小五六岁。梅丽臣从她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跟这个叫做毕云天的男孩联系在了一起。 那是一个薄雾如纱的清晨,梅丽臣挎着花书包才迈出屋门,就望见一个男孩骑着一部旧自行车从街外飙了过来。梅丽臣认识他,他是前街毕家的小子,每天都要骑车从这里经过,到街外的向阳小学去上学。他的车骑得特别快,但每次骑到她家屋门口时,只要她站在门边,他就会把车速放慢,朝她笑笑。她就觉得他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觉得他骑着车从街上飞快地飙过的派头很足。她就想,如果哪一天能坐在他的车后,跟他一起去上学,那一定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梅丽臣终于可以上学了。她像以往一样站在门口朝毕云天笑着。毕云天也像以往一样放慢了车速。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的车慢着慢着就停了下来。他看到了她屁股后面的花书包。他说:“你上学了?”她偏着头说:“是呀。”他说:“你敢坐我的车么?”她说:“敢。” 毕云天就笑了,一弯腰把梅丽臣抱上了车子的后座。然后一边上车,一边回头叮嘱道:“坐稳啰。”梅丽臣嗯一声,抓住了座位下的铁环。而且把头靠在了毕云天的背上。听见身下的轮子吱吱地响着,梅丽臣就觉得毕云天的后背是那样的宽厚,那样的柔软,美美地微合了双眼。立即她就看见那白色的薄雾变成了彩色的丝绸,梦幻般飘扬起来。 真是日月如梭,在毕云天背上这么一靠,眨眼间就靠过了六个年头。这时梅丽臣小学毕业了,毕云天也从向阳小学隔壁的中学毕业,刚好碰上高考恢复,他不声不响就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那个时候的大学还属于精英教育,大学生很俏,毕业后北京和省城好几家单位都到学校去要毕云天,他完全可以任选一个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