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进军福州 (第3/3页)
,继而佐刘邦攻项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复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福州成为闽越国的都城。无诸依冶山建城,人称“冶城”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今建瓯市)侯官、东安二县设晋安郡,福州为晋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严高改建郡城,时称“子城”唐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闽县等地复设泉州(即今福州市)。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设福州都督府,从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审知随其兄王潮率兵南下,占领福建全境,创立闽国,定都福州。王审知安置中原移民,选用贤能,兴文重教,浚湖拓城,减税撤卡,发展海外贸易。唐天复元年(901年),王审知在子城外环建大城,设八城门、九便门、三水门,称“罗城”全部用印有“钱纹”图案的城砖砌城。罗城内除官吏居住外,还让百姓按规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围以高墙,称之为坊,这便是“三坊七巷”的雏型。开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筑月城,大城夹在其中,人称“夹城”因南门外一带地势低洼,又建城墙以防洪。是时全城略呈圆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乌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别称三山。后来,王审知的儿子王延钧立国号“大闽”避乱者渐次而来,典章人物,极一时之盛。南宋末,益王赵昰登基于福州,升福州为福安府,作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福建行中书省于泉州,三年后迁返福州。明代,统治者轻徭薄赋,奖廉肃贪,鼓励垦荒,发展生产,福州经济恢复,纺织业、商业、航海业复苏。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夹城与宋代的外城基础上砌石城以防倭,此为府城。 由于地理优势非常的优越,又是靠近了沿海,所以这一刀倭寇来的很多,他们的目标自然是抢劫那些比较富饶的地方,而福州当然是他们眼中理想的境地。 这一次包篆可就聪明多了,可没有如上一次,这别人给的地图都没有搞清楚对错,最后千里迢迢的跑错了地方,这次这地图可是认真核对了好几次,确定没有任何的错误。 “你说梁三那小子到家没有?” 包篆看着眼前的地图,距离这里大概还有半天的路程有一个驿站,自己这些人马也可以在哪里休息一下,这次打倭寇可不是什么秘密行军,所以包篆可没有选那些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地方,全部走大路 唐隐琢磨了一下,道:“这估计也快了,算起了都好了好久了,现在也希望他的家没有被倭寇给占了,不然光靠那小子一个人,能打赢多少倭寇?我可听说了,那些倭寇一个个可都是杀人狂魔,不管老人,小孩,都杀,简直可恶至极” 这些倭寇是挺坏的,包篆心里也知道,可这唐隐是哪里听说的,这一点包篆则有些好奇了,笑道:“你这是哪里听说的?” 唐隐一本正色,道:“我这可是边走边打听的,当然听说了不少,反正我听到耳朵里面这些倭寇都是坏得透顶,嗯,现在让队伍起程吧,这天黑应该可以道驿站” 包篆挥挥手,队伍再次启程,包篆收好了地图,上了马,跟着队伍朝前走去,唐隐则感叹了一句:“方姑娘和柳姑娘都走了,还这有些不习惯,我这画都还没有画” 到现在他这心里都还惦记着没有画成两女的画像,让他的百美图多少有些暗淡失色。 “你这人,简直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戴箐从车里面伸出头来说道。 包篆也没有太在意,反正唐隐这小子哪壶不开提哪壶是经常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唐隐则看看包篆,闭上了自己嘴。 匆匆忙忙的赶了一下午之后,包篆的等人终于赶到了驿站,得知消息的驿臣早就迎了出来,笑道:“公主,王大人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还请恕罪,已经备好了酒菜,公主,大人还里面请” 朱蕊其实也跟着,这时候也下了马来,微微点点头之后也就进去。 包篆没有忙着进去,对驿臣道:“我的那些兄弟好好安置一下,也别亏待了他们” “是,是,王大人,还请放心,下官一定安置妥当,对了,前不久一个自称是大人手下的姓梁的把一匹马放在了这里,说是大人的马” 驿臣说道,也带着询问的意思,当初梁三把马放在这里,就说了这一句,这驿臣也是一个小吏而已,可不敢贪了这马,老老实实的说了出来,当然要是不是的话,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梁三把马放在了这里?” 包篆有些惊讶道,也点点头,道:“待会我让人去看看” 说罢,也就要朝里面走去,而这时候,外面突然有人喊道:“拦住她,别让她进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