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酒群龙之首财:弃 (第7/10页)
过法场啊。” 赵佶哼了一声:“劫法场又如何!朕说召他回来就回来,只要他能保护朕,谁能叫他走!蔡京为的不过是壮大巩固他的势力罢了,怎么你也如此腐迂!” 诸葛苦笑道:“圣上英明,老臣愚昧。惟相爷曾以皇上旨意下诏逐这人和他那一伙同伴永不得人京,除非圣上再降旨免其罪,否则只怕无人敢讳旨意。” 赵佶道:“这个容易,下旨就下旨。下旨,下旨!免罪,兔罪!” 诸葛小花忙打铁趁热,道“他的名字叫王小石…另外一位江湖好汉,正主持‘金风细雨楼,大局,是个人才,名叫戚少商。” 赵佶听着便不耐烦,拂袖道“那你替朕拟旨,朕发下去,那个叫什么王小…二的,还有商少戚的,全赦免罪,给朕好好的保驾,自有他荣华富贵,享用不尽的!” 诸葛心中暗叹一声,恭首道:“是…” 赵佶忽双眉一皱,扪须沉吟道:“这…这什么商少戚的,名字听来倒是挺熟的…” 其实他以前受傅宗书之播弄,曾下旨围剿救灭戚少商的“连云寨”一伙人马,后因戚少商掌握了这糊涂天子的身世机密要件,由诸葛先生说项,作为“交换”这个“道君皇帝“才终止追杀令,让戚少商得到平反,并让戚少商得以对追杀陷害自己的人报复诛灭——这等死伤甚钜、牵连极众、历时甚久的拼搏逃亡、生离死别,对皇帝而言,只不过是一个点头、一次摇头的事,所以他犹有印象,但记不清楚,已算是记忆奇佳,对此事(因涉及他大位身世这谜的原故)算是略有图心的了,要换着别的人(甚至忠臣良将)其他的事(乃至出兵开战、镇压屠杀),他才没记在心里,还远比不上一首歌、一首诗、一个美丽女子的舞姿,更令他梦魂牵索呢! 诸葛轻咳了一声,凑前半步,垂首低声道“是戚少商…江湖上给了他一个外号: ‘九现神…鹤’。” 他原本要照直说出戚少商人称“九现神龙”但忽想起“龙”字可能引起天子之讳,故把最后一字即时改为“鹤”字。赵佶听了就不以为意,只吩咐道: “你就叫那钻民什么鹤的戚少商照旧主持那‘大风暴雨楼’…还有那王小二也让他回来好了,只要朕平平安安,朕就不杀这些流氓。” 诸葛先生心里暗自浩叹,但总算已有了皇帝的旨意,达成了一事,忽又紧皱双眉,轻叹了半声,随即收住。 赵佶果然发现他欲言又止,奇道:“先生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尽说无妨。” 他今天召见诸葛先生,谈了下来、只觉甚为合契,便不介意多说几怀反正,找玩乐儿,这诸葛老几远比不上蔡卿,但若论朝政国事,这老家伙也自有一套见地,可以一听。赵佶是这么个想法。 诸葛却就等皇帝这一间。 “还有一事…”诸葛欲言又止“本来可以不理,却对圣上却隐伏祸患:但若老臣提了,又怕日后蔡相、童将军会嫌老臣多事,怪责下来,曲解了老臣对皇上一片苦心忠诚…” 赵佶道:“诸葛你忒也多虑!对朕有好处的,怎容京、贯等竖子置咏!你说出来便罢,朕来处理。” 诸葛先生道:“谏言大夫陈礼之子陈念珠舍身护驾,拨乱反正一事、似乎善后不佳。” 赵佶一怔,道:“这事有下文么?” “有。”诸葛即答“陈念珠得瞻圣上龙颜神采,即时弃暗投明,为圣上奋战除好,建功非凡。只不过,他跟童将军因其父发配充军事有隙,让童将军受了些难堪,而他又不欲出卖他的恩主,以致自刎当堂,大众都不欲得罪童将军,故都没为这位奋身护驾的陈壮士好好发丧,其尸首仍曝寒于刑部。他曾奋力护圣保驾,死后却落得是如此下场,恐怕天下真心效忠于圣上之好汉,各暗自惶惊之己,恐生异心。” 赵佶一听,勃然大怒:“那壮士救朕有功,虽然顽冥不灵,为掩其主罪行而自刎,但对朕仍有救命之德,岂可不将之风光大葬!” 诸葛小花立刻脸露迟疑之色,”可是…童将军那儿…恐怕面上…” 赵佶嘿声道:“他脸上长了花是不?壮士尸体,全国悼丧,并追封赐谥英烈神勇大右将军名号,这是朕的意旨!” 诸葛先生心中暗喜,但仍有点半吞不吐:“不过…他曾为相爷门客,还曾出卖过主子,老臣怕这样一封,蔡相他赵佶这回再也忍不住了,大骂道:“诸葛小花,你这老懵懂!你这叫助纣为虐,为好羽翼,处处维护蔡京,在他平日在朕前常说你不是,你对他还如此死尽忠心——要不是念你老实、持重,朕也一同把你革除算了!” 诸葛先生心中暗笑,忙责己求恕,恭称圣明,赵佶这才消了些气,听诸葛婉转说明:平日惯听相爷指使,而蔡相又多得圣上支持,故而对蔡相之意向不敢有拂云云。 赵估听了,只骂诸葛腐迂,但心中不无警惕:看来平常太信宠蔡京了,以致天下只知有蔡相,不知有天子,——这还像话么! 偏在此时诸葛先生说到“…其实许多事儿,原是上决策英明,但执行官吏阳奉阴违,以权谋私,才致天下怨怒,不辨明暗。像陈念珠生性如此壮烈,对圣上这般忠心,但其父陈礼却因蔡相、童将军倾轧权斗致身败名裂,命殒于途,本与圣上纳谏无关,但天下人皆以为圣上下雅纳善言,委实是…唉…老臣为此,也抱屈不已!” 赵佶怒道:“朕一向广采雅言,虚心纳谏,那有这等冤枉事!你把陈礼父子满门追封加溢,莫让天下有一人对朕之宽怀大度,稍有误解!” 诸葛先生恭声道:“是!”赵佶有点余怒未消,忽想起一事:“依先生之见,童贯此人才干如何?” 诸葛忽闻此问,不由一怔,正琢磨间,赵佶已说:“那一次,陈烈士喘了他一脚,骂了他几句话,倒把朕骂得一省:他结怨民间,向来俱闻笞骂不止,但朕每派他出征,均获报军功,攻城掠阵,少有折损,故而对他封赠良多。不过,他若是骁勇善战,那次在醉杏楼怎么让陈烈士一脚就踢了个筋斗,如此不济?卿家的看法如何?” “诸葛一听,大喜过望。当时蔡京、童贯、王黼等为保权位,为饱私囊,骄泰奢侈,贪欲无度,还藉故征兵,寇边侵邻,以致流寇变生,民死于野,生灵涂炭,战祸连天。重贯虚报战功,藉此一路耀武扬威,搜刮剥削,百姓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