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百年往事)_第十七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第3/7页)

时机引爆炸弹。

    那时,摄政王载沣代替自己的儿子、年幼的宣统皇帝行使国家领导权,他派出的特使是代表大清国的,但出乎意料,载沣对自己这两个年轻的弟弟要求异常严格,这次出使不但没有安排隆重的送、迎仪式,甚至连随从、侍卫也没有派,他是有意要锻炼他们,同时由于每年大量的赔款等,朝廷的国库早已空虚,载沣要从自己的亲属做起,给世人做个榜样,以此来推行他的缩减开支、整顿朝纲的远大抱负。

    载涛和载洵身着便装,自己拎着皮箱随着普通人一前一后下了火车,载涛回过头招呼弟弟:“你快点儿!”

    载洵紧走几步跟上来:“来了!这箱子太沉了,我得叫个人拎箱子。”

    “不是早说好了吗?这次出门轻车简从,凡事都自己来,眼瞧着就到家了,怎么最后这点儿苦倒吃不了?”载涛不满地看着他。

    载洵赶紧认错:“哥哥教训得是,我以后改,其实这事儿怨我,我在巴黎从一个摆地摊儿的艺术家手里买了座雅典娜女神的青铜雕像,这东西好是好,就是太重了。”

    “你呀,就是喜欢这些洋玩意儿,这叫玩物丧志,懂不懂?”

    “人家洋人的玩意儿咱也得学学,在有些方面,咱就是不如人家。”载洵辩解着。

    “什么时候都别忘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终还是老祖宗的东西可靠,洋人的玩意儿嘛,不过是用用,不可走火入魔…”

    载涛和载洵夹在人流中向外走,这边,黄复生等得心急:“他们应该有人护送,怎么还没出来?”

    “别急,也许还在后面,我们的消息绝对可靠。”汪兆铭悄声安慰着。

    终于见到前门楼子了,载涛长叹一声:“总算到家了!说了半天还是家里好,那洋人的鬼地方没什么意思,我可是再也不去了。”

    载洵仿佛还没过够瘾:“去过的地方就算了,没去过的,大哥再有安排,我还去。”

    “那往后,你替我得了…”

    他们二人从汪兆铭、黄复生面前擦肩而过,革命党精心策划、准备的一次刺杀行动就这样因为摄政王的廉洁而流产了。

    这当口,张幼林带着母亲、妻子,还有他们刚满一岁的儿子小璐来到守真照相馆照“全家福”只见铺面上着板儿,大门紧锁,张李氏皱起了眉头:“今儿个是什么日子,怎么没开门儿呀?”

    “妈,别着急,洋学生都起得晚,没准儿还睡懒觉呢,咱们得等会儿。”张幼林安慰着。

    庄虎臣从荣宝斋里出来,看见他们,紧走几步迎上去:“老东家,您怎么在这儿站着呀?”

    张李氏看了看照相馆:“我们来照相,可都这时候了,还不开门儿。”

    庄虎臣摇着头:“唉,这些留过洋的,没法儿说,夜里挺老晚的不睡,早晨不起,要不是他们照相的技术好,我看这买卖早该关张了,要不,您铺子里等吧?”

    “师傅,不用了,他们来了。”张幼林指着远处。

    马车停下,汪兆铭、黄复生和陈璧君先后从车上下来,张幼林迎上去:“汪先生,你们出门儿啦?”

    汪兆铭阴沉着脸:“嗯。”张幼林觉出气氛不大对头,小心地问:“你们这铺子,今儿还开门儿吗?”

    “开门,请稍等。”黄复生说着把皮箱放在地上,掏出钥匙打开了大门。

    陈璧君招呼着:“老人家,请进吧。”

    张李氏抱着小璐端坐在前排,张幼林、何佳碧站在他们身后,摄影师黄复生给他们纠正姿势:“张先生,头向右歪一点儿,再来点儿,好,行了!大家都别动,小朋友,看这里。”黄复生手里摇着一个拨狼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啪”闪光灯一亮,相机快门按下,一张“全家福”拍完了。

    “相片儿什么时候取?”张幼林问。

    黄复生略有犹豫:“这两天我手里有点事情,您要是不着急,过几天怎么样?”

    “没问题,相片儿洗出来,你放到荣宝斋就行,省得万一你们有事出去,我白来一趟。”

    “好!”黄复生把张幼林全家送走后,挂出了“暂停营业”的牌子,关上了大门。

    三个人围坐在桌子旁,沉默了良久之后,黄复生才感叹地说道:“真没想到,这两位王公贵族还挺廉洁,居然没有随从前呼后拥的,自己就出来了。”

    “是啊,要从他们的身份、地位来说,木应该随着一般的平民百姓出站。”陈璧君附和着。

    汪兆铭坚定地挥挥拳头:“这次行动没有成功,我们再谋划下一次!”

    数日之后,张李氏惦记着全家福,催儿子去取,张幼林在路上买了份《帝国日报》,进了荣宝斋后就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儿地看起来。

    新来的伙计王仁山恭恭敬敬地奉上茶来:“东家,您喝茶。”

    张幼林应了一声,漫不经心地问:“隔壁他们把相片儿送来了吗?”

    王仁山摇摇头:“没听说,我给您去问问掌柜的。”

    不一会儿,庄虎臣从铺子后门进来:“幼林,相片儿还没送来。”他在张幼林身边坐下,压低了声音:“不知你听说了没有,这些日子,革命党…”

    庄虎臣才开了个头,汪兆铭手里拿着“全家福”走进来:“张先生,你的照片洗好了。”

    庄虎臣站起身迎上去,接过“全家福”赞叹着:“照得真不错!”说着递给张幼林:“你瞧瞧。”

    张幼林依旧埋头看着报纸,接过“全家福”瞟了一眼,随口支应着:“是不错。”

    汪兆铭凑过去:“张先生,你看什么呢?”

    “《帝国日报》。”

    “哦,这是同盟会的白逾桓白先生他们办的报。”汪兆铭显然对这份报纸很了解。

    张幼林用手指弹着报纸:“这上面讲得太好了!”

    “是啊,中国要自强自立,就得实现孙中山先生倡导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民国,平均地权’。”

    “要是建立民国,那眼下的大清国怎么办?是改制,还是另起炉灶?”

    “当然得另起炉灶!”汪兆铭有些激动“不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自强、自立也是空谈!”

    庄虎臣听着不对劲儿,见铺子里没有别人,这才没制止他们。

    张幼林注视着汪兆铭:“汪先生,你这一番高论,很有点儿革命党的味道。”

    “就是。”庄虎臣附和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