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官阶_第十五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第1/4页)

    第十五章

    项明春知道,在巴结领导上,领导下属的头头们,都吃独食。赵哲的“担”字还没有出口,闷雷样一声钝响,把项明春惊醒了。破案后项明春想,权力这东西竟然这么厉害,居然有人冒死去争,真是不可思议。一杜思宝、项明春、冯司二和刘鎏他们四个人,相约一道去唐都市中心医院,既看望徐县长妻子,又看望老领导萧干。在萧干的病房里,见到了老乡杜思宝,这本来像天上的流星划过,是一件偶然并且平常不过的事件。可是,他们几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萧干竟然是个预言家,病房里上演的一出戏,实际上是场小小的“群英会”在今后的日子里,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丰阳县的几个人来看萧干和徐立身妻子,比别的人晚的原因,就是因为项明春所在的黄公庙乡又发生了一次突发事件。

    这一天下午,项明春接到春水镇党委书记朱茂进的电话,两个人例行了戏谑的言谈以后,奔上了正题。

    朱茂进说:“我说明春兄啊,你不要只顾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嘛。”

    项明春说:“你小子绕啥圈子,有话直说,什么拉车、看路的,不明白你的意思。”

    朱茂进说:“要不你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不你就是去过了。”

    项明春说:“你说什么呀,越说越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朱茂进说:“徐县长的爱人在唐都市中心医院住院,你知道不?”

    项明春说:“我是今天才听冯乡长说的,据说大家都已经去过了。”

    朱茂进说:“是啊,我们在乡镇忙昏了头,好多消息不要说比县直单位晚,比其他乡镇的弟兄们也要晚半拍。我也是昨天听说的。我索性想,既然晚了,就干脆再晚一点去,大轰大嗡的没有什么意思。今天忽然想到,估计你也不可能那么灵通,就想和你商量一下,要不我们明天一块儿去?”

    项明春沉吟一下说:“谢谢你,徐县长的爱人长期有病,我们把她住院的事情疏忽了。冯乡长今天跟我讲后,我就想,我们应当看看去才是正理,转眼又忘了。好吧,按你说的,咱们明天一块儿去,你说说,怎么准备合适?”

    项明春知道,在这种事情上,各乡镇、各局委的头头们,都吃独食,一般并不与其他人结伴而行,好借机上供。朱茂进能够邀请自己一道去表示心情,显见是光明磊落的。办这种事情,项明春本来不愿意参与,尤其是对于徐立身的妻子,常年生病,犯不着这么不停地献殷勤。潮流如此,有时候项明春不得已也得做。再说,徐县长毕竟是自己的领导,人在难中,去看看他的妻子,也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当冯司二向他说了这个情况后,觉得有必要去一下。至于怎么去,心里还没有谱儿,接了这个电话,与朱茂进商量一下,和兄弟乡镇联起手来,不至于出手多了少了埋藏下不必要的尴尬。

    朱茂进说:“我正是想和你切磋切磋,到底怎么表示才是个度。其他人我不知道,反正是凭自己的心意和实力。依我看,我们书记、乡长一同去,没有一吊钱恐怕拿不出手。”

    项明春表示同意,商定明天早上再通一次电话,各自从乡镇出发,到县城会合,一同前去唐都市。

    一吊钱就是一千元。项明春想想,应该拿这么多,毕竟是看病号。现在的医院普遍宰人,一场病下来,需要好多的钱。凑这种份子,真的能够帮助病人家庭渡过难关。至于都知道徐县长是“徐百万”不会因为家里有人害病致贫的。但世上的人,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可以有病;什么都可以无,就是不可以无钱。谁知道徐县长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么有钱?反正有病号的家庭,就有一个漏钱的窟窿,只要是病情难缠,漏进去多少,都不会发出响声。就好像吸毒的人,有多少钱也不够吸一样。所以,帮一把是人之常情。

    项明春叫来冯司二,把朱茂进的意见说了,并且掏出了当天领到的六百元工资,说多一些另备点礼品。

    冯司二眨巴眨巴眼睛说:“这事儿也算公事儿,我看就从大账上出了吧。”

    项明春说:“从大账上出怎么行?没有单据,不好下账。再说,毕竟是我们两个去联络私人感情的,用公款不合适。”

    冯司二知道项明春从来就是这个样子,世人皆醉,唯我独醒。自己是个二把手,没有办法和他分辩,就说自己也拿出六百元,办完事后,多退少补。当时收下项明春的钱,做准备去了。

    当天夜里,项明春脑子里乱糟糟的,为这一段时间全乡的初中合并一事儿cao心。近几年来,乡里的五所初中,除了黄公庙街的第一初中生源没有问题外,其余四所良莠不齐,主要是师资不配套,办得不死不活的。有钱的人家可以把孩子送到县里和乡里的重点初中或者私立初中读书,贫困的人家只好把孩子临时塞在附近的学校里,学不了什么东西,等个子略略长成了,让孩子外出打工。多年来,人们对这种教育落后的现象很有抱怨情绪。

    周志茹分管教育以来,在项明春的启发下,指示教育局认真调查研究这一问题,结论是不言而喻的。前些年,国家教育部门的决策者们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说教育是一种产业。师范教育当然是赔钱的,于是,把中等师范学校统统砍掉了,重点办本科、专科大学,并且也不以师资培养为重点。倒是要求小学教师达到大专水平,初级中学教师达到本科水平。这种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无疑是拔苗助长。师范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教育母鸡,母鸡杀掉了,子鸡也长不好。再说,中国人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上学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年青一代随着整个社会从农业向工业化转型,无不想考入大学,改变命运。所以,真正的大专、本科以上的学生,宁可当“京漂儿一族”也不愿回到穷乡僻壤里来当小学、初中教师。况且,县里的财政紧张,进人指标多用于行政单位或者兼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多年来,从来没有增加过教师指标。民营学校异军突起,纷纷在县城里办起了小学、初中和高级中学,他们真的当成产业办,以营利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