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第2/4页)
坐着一个人。可他们出了这个大院,立刻威风八面,让多少人巴结都来不及。 朱茂进说明了他们的来意,陶科长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这一次公选不是我这个青干科的事情。公选马上就要开始,要抽调组织部、人事局、市委党校等许多部门的人,组织临时的办公室。不过,我可以把我掌握的情况透露给你们。” 陶科长赶紧从公文堆里,找到了一份刚刚起草好的一个领导讲话稿清样,把上面的内容向他们说了一遍儿。包括公选的对象、条件、用人的方向,进行的方法、步骤,等等,交代得比较清楚。朱茂进问刘鎏:“刘镇长,你看还有没有需要继续请示的?” 刘鎏说:“陶科长,您能不能跟我们说说,考试的命题是哪里出的?” 陶科长说:“这个我可说不上来,全省的统一行动,肯定要找一些大专院校的教授和专家命题。据说,市里要根据报名情况,可能以市委党校为主设立考点的。” 刘鎏又殷切地说:“陶科长,能不能说一点出题范围?” 陶科长说:“这个我更说不上来。我想啊,关键是基本功,功底扎实了,怕什么考试?此外,面试也是重要的一关,笔试进线了,才能进入面试这一环节。多种方面组成的领导和专家评委,主要是看应试者的思路、谈吐、气质和风度。这些都是要准备应对的。这样吧,我给你找一点参考资料,至于管用不管用,我就爱莫能助了。” 说着急匆匆地扒来扒去,找出来一些《公务员暂行条例》之类的东西,这些刘鎏都有,并且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后来才知道,书店里更加紧跟形势,跟的速度比这个陶科长他们组织部里的人更快,所有的应试参考书不久就泛滥成灾了。 等刘鎏和朱茂进千恩万谢地收下陶科长无私地赠送的资料,陶科长看看墙上的钟表,再有二十多分钟就有十二点了,转身对二人说:“咋办,到家里去吃饭?” 朱茂进和刘鎏知道,陶科长让“到家里去吃饭”就像清朝官场里喊“上茶”一样,是逐客的表示,急忙站起来说:“对不起陶科长,耽误你的时间了,这样办,我们请您出去用餐,请您务必赏光。” 陶科长说:“不必了,我还得到对门的中学里接学生。既然你们忙,要走,我就不留你们啦。” 出得门来,陶科长比他们还着急,大步流星地朝电梯的方向奔去。朱茂进他们二人又拐到老乡那里,见已经锁了门,其他办公室的人员也都人去楼空了。两个人觉得,尽管没有找到应当找到的人,但已经确凿地得到公选即将开始的消息,收获还是不小的。二朱茂进和刘鎏从市委办公大楼里出来时,接到了项明春和冯司二他们两个的电话,问他们事情办完没有?若办完了,赶快过来,我们已经订好了雅间。朱茂进说,你们先点菜,我们马上就到。 远远看去,上访的群众已经散了。可见民以食为天,领导们要吃饭,群众们也要吃饭。他们又看见马小飞在他们的桑塔纳车前,正和司机在说话。马小飞见到二人过来,赶紧迎上来说:“朱书记、刘镇长,我一直在这里等着你们。多年不见了,我一定要请你们吃顿饭。” 朱茂进开玩笑说:“马老板,你不是要请我们喝茶吗,怎么又改成吃饭了?” 马小飞一点也没有觉得朱茂进的话里有什么讽刺意味,解释说:“南方人把早饭说成喝早茶,我说习惯了,并不是咱们家里喝茶的意思。” 朱茂进没有再说什么,乡里乡亲的,少不得拉上他一道,到饭馆去吃饭。 他们来到滨河路边上的那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农家土菜餐馆”找到项明春和冯司二。 项明春见到马小飞也跟着来了,深感意外,暗暗想,真是冤家路窄,自己竟然意想不到地在这里与情人的老公会面。因为确实想知道邬庆云的消息,碰上自己送给人家一顶“绿帽”的家伙,未必不是好事。于是,尽管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还是非常热情地同马小飞握手打招呼。马小飞见到项明春,同样非常高兴,说早就听说项主任当上党委书记了,没有拜访,今天在这里碰见,真是三生有幸!项明春见人家这么说话,倒有点羞愧的感觉,怔怔地说不出话来。 冯司二拿出厚厚的一包书籍,递给刘鎏说:“喏,这是项书记在书店为你购买的复习资料。” 刘鎏接过来,急忙翻看,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非常欣喜,连声感谢两位老大哥雪里送炭,想得这么周到。 项明春和朱茂进请马小飞坐上首位置,马小飞说:“你们都是领导,我怎么能坐那里?”说什么也不肯坐,项明春和朱茂进不再谦让,在最里边的两把椅子上坐了下来,冯司二、刘鎏和马小飞打横,两个司机坐在下首位置。 马小飞咋咋呼呼地要招呼小姐点菜,项明春说:“马老板不用cao心了,菜已经点好了。” 在等待上菜的时候,马小飞对他们说:“请客在座次上,很有讲究。在南方,已经同国际接轨了,后边居中的位置是主人的位置,就是掏钱的人,他的右首才是主宾。” 朱茂进说:“哟,你不坐这里是怕掏钱呀?” 马小飞略略愣了一下说:“哪里,哪里,我坐哪里,都可以埋单的。” 冯司二说:“马老板,你这已经是老皇历了,咱们这里早已是这个样子了。要不,请马老板坐上座?” 马小飞尴尬地“嘿嘿”笑笑,没有接过冯司二的话茬儿,继续说:“咱们老家把桌子里边的位置,叫做上座。这上座不是轻易让人坐的,要看辈分、职务和年龄。我给你们讲个笑话,有一家人家请客,来的客人都很谦虚,拉拉扯扯的,谁也不肯到上首去坐,主人家的孩子钻过去,一屁股坐了下来说,你们不坐我坐!主人见孩子这么不懂事,把孩子拉出来,照脊梁就是一个大巴掌,孩子呜呜地哭着走出去说,怪不得你们都不往里边坐,原来是怕挨打呀!” 所有人对这个并不可笑的笑话没有大笑。项明春想起了当年在他家里吃饭时,他说的那个“抓虾(抓瞎)”的笑话,觉得这个家伙嘴臭,总是说一些虽然应景,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