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奔丧 (第3/5页)
任何好感。我不大喜欢吵闹,却又害怕寂静。这个城市有很多杨树,自由大路的两侧是生长了若干年的杨树,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杨絮就被风吹得满天飞扬。夏天,它们枝叶繁茂,编织了大片大片的绿阴覆盖着焦灼的马路。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还干过离家出走的傻事,事情源于一次考试,我打小抄,不是我抄,而是我把答案传给了同学,我的语文卷被打了0分。我怕回家挨爸爸打屁股,就一个人离家出走了。口袋里一共有五毛钱。沿着长平公路一直向南,向南,柔软的天空灰暗下来的时候,我看看细小手腕上的表,已经是傍晚的七点钟了。从我的身边不时飞过大卡车,飞鸟一群一群从头顶掠过,似乎在嘲笑我的孤单。公路的两侧是浓密而浩繁单调的庄稼。偶尔有一两个女人,头上包裹着花花绿绿的头巾在地里劳作。就是那个夏初,我第一次抵达澹川。 ——我徒步从蘅城走到澹川。 ——在澹川,我用五毛钱给爸爸挂电话,电话通了,我就哇啦一声哭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电话局的人着急了,催促我快说话,要不一会儿就断了,我才哇啦哇啦地说:“爸,我离家出走了。” 他说:“岛屿,别怕。爸爸就去接你。” 父亲当时正在长影拍电影,他披星戴月地赶到澹川的时候,我已经蜷缩在电话局门前睡着了。他把我抱起来,一遍遍叫着我的名字。那个夜晚,爸爸的手,声音,脚步,爸爸身上的味道,爸爸的一切第一次形象逼真地向我传达了什么叫做亲情的温暖。 我问爸爸:“你怕黑吗?” 爸爸说:“怕,不过和你在一起,爸爸就不怕了。” 让人记住过去的所有,是一件残忍的事。 我一直是一个悲伤的孩子。 有好几次,我和曼娜在一起的时候这样对她说,每每这样开场之后,曼娜就一本正经地端坐在我面前,像是要听报告似的。 非常不巧的是,伊诺发来的E-mail也是这般开场。尽管我已经把那封邮件彻底删除,但还是不能把信里提及的内容在我的记忆里抹除。 我讨厌所有把事实的真相戳穿给我看的人。他们太过残忍,揭开我尚未愈合的伤疤,脓化成血,冲溅出来,染红了我的左手,我在横冲直撞地闯进夏天的蘅城的街道上游荡,汗水不安地淌出来,提醒着这个冗长的夏季,唯有孤独与我为伴——如果不是这封E-mail,我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辗转反侧,处心积虑地回忆童童生前的那些微小可疑的细节,在我的心中,童童将一直保持着一个清白无辜的形象,像是杜拉斯笔下的那个少女,湄公河上不及十六岁的法国少女。扶住船舷向远处张望。 岛屿你好: 有一些话,一直想说却终没有说出口。搁置到今天,我将要走了,不是回赤塔,是去一个比赤塔更遥远的地方。 其实,认识童童先于你。是在一节课上,她代替她的对外汉语教师给我们上课。就是那天我来晚了,当我抱着球一身球衣闯进教室的时候,她对我冷漠地说:“Getout!”连头都没有扭一下。 我忽地就对这个倔强而冷漠的女孩产生了兴趣。 后来,在五月花酒吧,我见到你,清爽的男孩,你的眼神,少有的温暖,在酒吧摇晃模糊的光影之下,你仄仄的眼神让我想到了故乡天上洁白的云朵,还有你长长的睫毛,显示着你是柔软的孩子。你的对面,是我不久前认识的桀骜的女孩——童童。她像一只翩跹的蝴蝶在秋千上荡来荡去,却总也荡不出你的视线。 我知道,那是一个世界,只能容纳下温暖和两个人。我的闯入从任何角度说都是一种入侵。假如没有那个女孩,我也许会端着一杯啤酒,一只手插在裤兜里,从容不迫地走过去,坐在你的对面,像久违的老朋友一般打着招呼。可是,不行,我被隔在了你们的世界之外,找不到进入的缝隙,只能妒火中烧虎视眈眈。你还记得那天你唱的歌吗?是我所不熟悉的一个中国歌手的歌,很好听,像是一首民谣,却有着绝望一般的温暖。 我不会记错,是《那些花儿》。 我现在还记得你唱歌时认真投入甜蜜的样子。 其实,这已不是第一次见你,彼此擦肩而过已有若干次,你的歌声,干净,带着淡淡的委屈和哀伤,将我彻底感动。我忽然想靠近你,想你成为我的朋友——大约我总想在别人的身上找到一些我没有的东西,或者在异国他乡,我需要一个依靠,需要一点奢侈的温暖——故事到这里才拉开了帷幕,所以说我们的相识并非偶然,从一开局便是我的一手策划。 是的,你是一团火,是我一生以来觉得唯一可以带给我安慰的朋友,可是你却一次次把我抛弃,走廊上、广告牌下、酒吧里…每一次的原因无非是因为童童。你躲避着我,像躲避着当时刚刚开始流传的瘟疫一样。 三月二十二日。根本不是我的生日。我是秋天出生的孩子,只有秋天出生的孩子才会有像我一样的忧郁。春天出生的孩子收集着的是满怀的温暖。我欺骗你三月二十二日是我的生日不过是拿这个日子来考验你,在我和童童之间,我难道真的一点都不值得在乎吗?哪怕是一种敷衍了事的祝福?没有!都没有!你让我失望、伤心,你根本而且从没有把我当作朋友。 于是,我把目光锁定了童童。 我的目的是让她离开你。 她是你的软肋,驱除了她,我乘虚而入,这是我美好的规划。于是,我有条不紊地展开了自己对童童的情感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