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中央精神 (第1/2页)
第十七章 中央精神 稻田养鱼一切顺利,各大队的鲤鱼苗子、鲫鱼苗子都和鄙人一般,茁壮成长。眼见得稻田里鱼儿成群结队穿梭来去,一年到头难得开一次油荤的乡亲们一个个喜笑颜开,没口子夸赞公社严主任、柳主任。却很少有人知道,严主任柳主任的日子,有些不大好过呢。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的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中提出了新的理论方针。 说的乃是“凡是领袖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领袖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报一刊按照时任党中央主席、军委主席的一号人物的要求提出来的。 前世的时候,我对政治不大关注。理由很简单——轮不到。 我一个打工的草根阶层,没那资格。 然而这个理论方针,我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只要是从那会活过来的人,不痴不傻的话,都听说过。这事闹得动静挺大,直接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我只是没想到,这事居然也影响到严主任和老爸。 公社革委会主任、副主任,呵呵,级别差太老了吧? 因此我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与柳家山大队的全体大人小孩一样,日夜盼望田里的鱼快点长大。除此之外,就是雷打不动的随周先生读书。 直到严主任和老爸再次联袂而来找周先生说话,我才得知一点端倪。 遇到大的,敏感的政治问题,两位主任就会找周先生聊聊,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我对这个有点不理解。 周先生是个好老师。却未必见得是个好政客。老夫子学识渊博。刚直不阿。值得敬佩。但这并不表明。他可以很好地把握时局地走向。否则地话。也不至于沦落至此。向他讨教政策问题。不会误入歧途吧? 我还真有点替严主任和老爸担忧呢。 想想也难怪。他俩地亲戚朋友同事一总加起来。也找不出比周先生更有学问地人。遇到疑难。不找周先生又找谁呢? 自然。我不是神仙。哪能一下就知道严主任和老爸来找周先生干嘛。但他们谈话。我是一准要旁听地。他们也习惯了。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们来看周先生都要带点吃食。这次带地。居然是一个猪头和一壶米酒。 看到那个猪头,我两眼目光烁烁,口水极不争气地涌了出来。猪头rou,真是好东西啊,上辈子年轻时节,我可以独自消灭一整个猪头呢。 严主任笑呵呵的:“小家伙,眼馋了吧?算是伯伯奖励你的。” 我撇撇嘴,嗔道:“伯伯做事好不地道。明明是来看先生,一个猪头做两回人情。” 严主任顿时瞠目结舌。 周先生哈哈大笑:“玉成,欺老莫欺小,这下子知道厉害了吧?” 老爸笑骂道:“小俊,小孩子家说话不积口德,有这么跟严伯伯说话的吗?” 我笑笑,快步走过去接过严主任手里的猪头和米酒,转身朝屋里跑:“师母,师母,好吃的来了…” 师母手脚利索,不一刻猪头已然下锅,虽然不像后世有诸多调料,只是白水加点盐巴,却也香气扑鼻,引得人食指大动。 “你们三个先喝着,一会就好,一会就好…”师母笑眯眯的,一迭声说道。 “师母,不急,我们就是找老师说说话…哎呀,有一阵子没来看老师了。” “你周老师教了那么多学生,也就玉成你一个人讲仁义…” 暴汗! 师母这是对我直接无视了。不过…咱也确实没为先生做过什么。 “哪里哪里,那是我离得近而已。” 严主任嘴里客气,却冲我连连眨眼。 嘿!这位严太爷原来也还童心未泯呢。 我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索性还他两个老大白眼球。 大伙先是扯一些闲话,周先生对稻田养鱼这个主意倒是十分赞赏,说是为探索集体生产力发展做出了可喜的尝试。 大家都还小心翼翼地避免着“发财致富”这样的字眼。因为当时讲究的就是越穷越光荣啊。 严主任含笑望向我,我连连摇头。严主任笑笑,也就不多言。“稻田养鱼”经过公社革委会集体讨论之后,已然成为组织决定。再将“首倡”的大帽子戴到一个小屁孩头上,未免有些不合适。虽说“名人效应”是我所向往的,不过以我现在的年龄来看,出名也要讲究个度“聪明会读书”是我目前最合理的出名途径。其他的,咱还是将功劳归结于领导和组织得了。 猪头rou终于出锅,师母偏心,先就夹了几块结实的“核桃rou”(瘦rou)放到我的小碗里,满脸慈爱之情。我自然毫不客气,也不顾正烫嘴,手撕嘴啃,吃了个不亦乐乎。 “老师,对于中央提出的这个精神,你怎么看?” 严主任抿一小口米酒,很随意地问道。 恰如晴天一道霹雳,将我嘴中正咬着的一块猪头rou震得掉回碗里。 唉,我是不是满脑子猪rou了?居然连这样重要的事情也会忘记?莫不是严主任和老爸已经采取了什么行动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国内官场,从古至今都盛行“站队”身在官场,就必须有“派”假使有谁想逍遥物外,做一个逍遥派,两边讨好的话,结果一定会像“蝙蝠”既做不成飞禽也做不成走兽,成为首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