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百合香巾 (第3/5页)
天,而阴阳罗刹则目不转睛地望在他的脸上。此情此景,哪还有半点血腥气味?华云表看了,实在有点恶心。 这时,但见那位诗酒布衣偏脸侧目朝老大秃笔布衣眼角一挤,嘻嘻笑道:“老大,这下放心了吧?我早说过,凡是跟女人打交道,只要带着咱们这位老三,包管能逢凶化吉,诸事如意…” 阴阳罗刹粉颊一红,娇叱道:“姓胡的,你在乱嚼什么?” 诗酒布衣胡山林转正脸来嘻嘻一笑道:“假如听得过瘾的话,一遍不够,咱家还可以再说第二遍。咱家方才是说,凡是跟女人打交道…” 阴阳罗刹脸红如烧,脆喝一声:“姓胡的,你找死!” 顺手一掠,自身边一名婢女腰间拔出一支宝剑,一个死字出口,剑尖颤处,已夭矫如虹地指到诗酒布衣前胸。 诗酒布衣双肩一缩,趁势将老三孤鸣布衣向前一摊,笑着喊道:“她熬不住啦,老三,煞然她的火气” “孤呜布衣”阳步术似乎早就知道他们老二会来这一手,藉一推之势,单袖一拂,旋身侧闪,举止从容,姿势潇洒而飘逸! 阴阳罗刹不虞有此,一个收势不住,剑尖擦腰以分寸之差刺过,几乎一剑伤着心上人。 经此一来,阴阳罗刹不由得更是怒上加怒。她于百忙中,仍然脉脉含情地先朝孤鸣布衣抛了一道歉意的眼色,然后方始一挺手中长剑,脆叱着又向诗酒布衣胡山林纵身扑去! 诗酒布衣一面满院游走,一面怪叫道:“救命呀,老三!刘备说得好: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可续…” 华云表趁此机会,故意庄严地手援长髯,扭头向身边一名幻形教徒皱起眉头问道:“你们教主跟他们三个究因何事而结怨?” 那名教徒似乎感到难以作答,偷偷瞥了场中一眼,然后才凑近一步,戒备地悄悄耳语道:“莫须有!” 华云表得了愣道:“怎么说?” 那名教徒促声道:“那就是说,什么思想也没有。只因我们教主耳闻他们三兄弟,咳,尤其是他们的老三,咳咳,宗老前辈现在应该明白了吗?” 华云表嗯了一声,点点头,没有开口。 现在,他见巢湖三布衣应付这批教徒绰有余裕,自己难关既已渡过,实无有呆下去的必要。于是,他故意倾耳听了听,跟着一变神色,向追逐中的阴阳罗刹沉声道:“前面似乎有点动静,待老夫出去看看!” 阴阳罗刹百忙中高叫道:“陈光、夷方,你两个陪宗老前辈出去一下。” 华云表淡淡说得一声:“用不着” 身形起处,有如灰烟一缕,一忽不见。不但阴阳罗刹唐叶枫看得又惊又佩,就连巢湖三布衣也都为之愕然,心想:轻功如此精绝,其它武功亦可想见。不意在这批狗男女中竟藏有这等高手,我们三兄弟可差点大意失荆州了! 华云表出了庄院,脚下不敢稍停,一口气奔出一百余里。三天后,渡江抵达九华山。 九华山,旧名九峰山,因山有九大奇峰而得名。 唐诗人刘禹锡有两句诗写得最雄壮:“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 但是,李白却以为九峰不像“龙”而像“莲花”因而有诗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九峰到底像什么呢?有人说:“有时风卷天雨晴,聚之连连如弟兄”有人说: “谁云九子化为石,聚头论道挟天公”! 众见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九华山中最有名的古迹,应推山中一座古墓。它是属于唐代进士费冠卿的。元和二年,费冠卿丧母,他叹息道:“子禄养亲耳,得禄而亲丧,何以禄为?” 因而弃官归隐,终老九华山。后来,自号九华老人的杜苟鹤有一首题墓涛对这位孝子表扬得最得体:“凡吊先生者,多伤荆棘间,不知三尺墓,高却九华山”! 往黄山,九华为必经之途。华云表因久慕九华胜名,是日到达,正值午后,乃暂贸行脚,自云峰脚下信步登临。 华云表升至峰腰,因念及自己现下这副面目已为多人所熟悉,继续下去,有所不便,乃探手入怀,另行摸出一副人皮面具,准备换上。 这副人皮面具系包在一角灰色方巾之内。换好面具,戴上方巾,就易容盒内一面小铜片一照,原来竟是一副青年文士面孔。肤色苍白,微呈病容,只须稍为在举止上加以配合,便立刻成为一名文弱书生。 华云表刚将各项杂物收好,耳中忽然听到一阵低微的歌声,歌声继续,音腔嘶哑。华云表倾耳静聆,直到歌声重复到第三遍,他方才听出唱的依稀是 千千石栅树 万万好贞林 山山白雕满 涧涧白猿吟 吟声苦,无人怜… 华云表听了,大感奇怪。此人中气衰微,似有病症在身,似此等人,又怎能来到这种高峰之上的呢? 他一时好奇心起,不禁循着歌声向前搜去。踏着峨石荒草,沿着一条狭道。渐渐深入峰腹内缘。 走了约莫数百步,忽见面前有一座有着圆形拱顶的石洞,洞内底端,隐透天光,原来是条天然隧道,华云表向隧道中一步步走去,忽然间,他停下来了。 身前,约四五丈处,悠然出现一条婀娜的女子身形。 由于这女子背向着这一边,他只看到对方削肩上披着一头长长的秀发,一身蓝衣,已极破旧。这时,只见她一手叉腰,一手掠发,似乎正在眺望着那边上的山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