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夜愈美丽_4.愈夜愈美丽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愈夜愈美丽堂 (第1/3页)

    4.弄堂

    这一天有很好的太阳,在弄堂里洒下金灿灿而又刺目的一片阴光。

    弄堂很长,弯曲着显出仄仄平平的样子。两旁是法式的老房子,三层高,带着依旧可见当日精致模样的弧形阳台,还有高高的美而无用的烟囱和几近落地的长窗。一些长春藤和另一些开着红色五角形小花的枝蔓攀在灰色的墙上,逶迤向上直到阳台和窗口。

    弄堂几乎占了上海居住地的二分之一,总是有着温暖的市井的阳光,花花绿绿拿出来晾晒的衣物,从公用厨房飘出来的炖鸡或炸大排的香味,还有穿着睡衣满头发卷的漂亮女人和从小孩手底传出来的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

    走进弄堂就是沁人肌理地走进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小而曲折的弄堂藏在大马路的梧桐掩映的皱褶里,藏在高而疯狂的钢筋建筑的背后,像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堂而皇之的一户大人家里的一个小小后院,平实沉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是的,这一切与城市正面的辉煌、繁荣、享乐、疯狂、强劲、暴烈无关,弄堂有着自己的市井道德观,弄堂像一滴浮在沸腾的油上面的小水珠。

    弄堂口开着一爿小小的烟杂店,店主人是个退休的原鞋厂工人,戴着一副黑框的老式眼镜,儿媳妇从纺织厂下岗后就来店里做

    女孩几乎每天都在中午12点左右的时候来买饭,那时候菜都卖得差不多了,老头总是把剩下的菜打双份给她。她递上钱,说声谢谢,有时还附带买包香烟,然后慢慢地转身离去。

    她似乎不上班,也很难猜到她的确切身份。

    听住她隔壁的李阿姨讲,这女孩白天都呆在屋子里,把音乐开得又吵又难听,像着了火一样,她一般在看书、画画、写东西,戴着一副眼镜,像个大学生,一到了晚上,女孩会打扮得妖里妖气地出门去,有时在半夜两三点的时候听到开铁门的声音,她总是很晚才回来的,不知道这女孩究竟是干什么的,上门找她的人也是男不男,女不女穿着奇装异服,浑身冒着奇怪的香气。

    有时候音乐太吵或者一大群人说话的声音大响,李阿姨上门提意见,女孩总是说对不起,可不一会儿屋子里又照样像着了火一样。李阿姨正准备联合一帮左邻右舍找到屋子的房东,非得让那女孩早点搬走不可。

    中午醒来的时候,女孩觉得肚子很饿。

    趴上拖鞋,打开窗户,打开唱机,打开电视,打开浴室的门,马桶和浴缸像圣洁的百合,在中午时分在她眼前闪闪发亮。

    女孩穿过长长的弄堂去那家烟杂店买盒饭。店里的老头每次都给她满满一大盒菜,尽管她知道自己吃不了那么多可她也从不跟老头说,老头的眼睛在老花镜后看起来挺善良的,她喜欢老头脸上那种慈悲的表清,像一头老老的山羊。

    弄堂里洒满了中午时分亮晃晃的阳光,她低头看到自己脚底下小小的人影,她突然想,这个小小的人影就是一个事实的缩影,即“她永远都是个小人物”这一事实。

    可这事实现在伤害不了她,她现在只想回到屋子里吃一顿饭。

    吃完饭,她脱下衣服,走进浴缸,打开水龙头洗澡。吃完中饭后洗澡这个习惯是在跟德国情人同居时养成的。他们总是在睡意朦陇中吃完一天中第一顿饭,然后相拥着站在浴室的水龙头下,往对方的身上涂抹沐浴露。肌肤与肌肤相触,那感觉就像一种温柔的雪崩。

    水流在身体上,她真正地醒了。是的,睡意已消,面目清朗,把那一连串的梦扔在脑后,(她总是为如此庞杂而又从不重复的梦暗觉吃惊,它们似乎比真实的生活更具体系、更有质感),在车间噪音般的音乐里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她对大镜子里的自己点头微笑。

    她在白天的模样看上去清爽、无辜、善解人意,与夜晚时的憔悴、混乱、神经质简直有天壤之别。这种差别还存在于白天她住着的这条弄堂的安静与夜晚她出没的那些酒吧、饭店、地下室的激烈。白天和黑夜,安静与疯狂,市井和前卫,过去和未来,她总是交叉着行进于这同一城市背景下的不同两极。白天不懂夜的黑,有了过去是否就不再拥有未来,怎样从安静中剥离出疯狂,摩天建筑中的机械质感到底距离千百条弄堂的凡俗底气有多远?

    这总让她迷惑不已,不知道她的生活究竟维系在城市的哪一极上。

    时代列车呼啸前进,个人是渺小的,而喜悦和痛苦都是被放大了的。透过天使的眼睛去伪存真,努力发掘,发掘生活的全部喜剧性,发掘我们之所以存在于世纪末创造世界的全部理由。

    轰隆隆的工业音乐使她的小破屋着了火,音乐像着了火的垃圾一样向她劈头盖脸地袭来,Comeonbaby!Areyouready?

    她抽着烟,踩着摇摆舞步旋至墙边,一把撕下贴在墙上的一张日程安排表,接下去做点什么?

    得按计划行事。简单明了地。这将是不可思议、富有成效的一天。

    看两边鳞次栉比的建筑群峨然耸立,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激棱闪光让你睁不开眼,这些现代建筑是人类追求工业文明最疯狂的产物。它们干扰光线辐射,影响空气流速,压迫着城市地表的密度,使城市以每秒0。0001微米的速率下陷人海,同时它们还挑衅着城市人日益荒芜的视野和渐增渐高的智商。

    夹在两排钢筋水泥建筑中的是一条被真正懂情调的上海人喻为“后花园”的淮海路。美美百货、巴黎春天、伊势丹这样的顶尖百货的进驻使这条五彩斑斓充斥着时尚和垃圾的河流更以加倍的时速流动、奔涌。

    女孩脚步轻快地走在美丽的淮海路上,对着两旁的橱窗和广告东张西望。一些像卡通娃娃一样的漂亮女人不时地挟香风走过,她们是那种特权阶层的异性的理想猎物,有时她们也会反过来做猎手。

    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