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安居乐业_第一章我什么都没干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我什么都没干呀 (第3/3页)

已因风狼沉没,幸好沉没之地离6地不远,小人泅水过海,是而进到城里,未想此地竟是登州,已偏离目标多矣。”

    林靖文这样说6放是非常相信的。此时的造船技术虽然达,但船只抗风狼的能力依然不高,尤其是在辽国,根本就不能建造大船,要是林靖文能乘大船出海那才让人不能相信。再说,虽然已经有了指南针,但毕竟不如六分仪、经纬仪等专业定位工具,此时在海上定位不是那么容易的,偏离航道那是常有的事,只是偏离多少而已。

    6放再询问了一些事情,林靖文一一回答,反正一口咬定自己是宋人,只是被辽人掠去而已,现在心怀故国所以就跑回来了。这种事在宋朝虽然不多见,但也算不上是稀罕事,宋朝积弱并不能保护百姓,百姓被外族掠取为奴那是常有的事,有些受不了外族奴役的就跑回来,只是这成功率实在不高,但也不是没有,林靖文为自己编的这个故事还真的生过不少,很让人信服。

    6放此时已经大致相信了林靖文的话,于是跟孙理、曹阿民商议:“孙大人,曹大人,以本官之见,堂下之人所言应该属实,未知两位大人以为如何?”

    谁知那孙理却第一个摇头:‘不然。堂下之人虽然言辞谈吐皆非常人,看其模样倒也端正,不过此人奇装异服不说,连头都剃掉了。身体肤受之父母,岂能随意剃掉?依下官看,此人即便不是jianian细想必也非良善,先定他个不敬不孝之罪再说。‘

    6放听得眉头大皱,他倒忘了孙理信奉的是周敦颐学派,这一派的儒生最计较的就是这个。而6放却不以为然,堂下之人身处北国虎狼之地,能活命就不错了,头剃就剃了呗,大节却没有亏,心怀故国,不远千里之遥跑回来,就这些个小事没必要揪着不放吧。心下对孙理大为不满,不过看在同僚的份上也不与他计较,不还是有曹大人在吗,曹大人应该不计较这个,不由把目光转向曹阿民。

    曹阿民不负所望,直接就说道:‘孙大人此言差矣!堂下之人身处北国虎狼之地,有些事岂能由得自己,比如说这头,契丹人逼他剃他能不剃吗?此人心怀故国,不远千里南归,此情此意足以证明他敬奉圣上和祖先,岂有不敬不孝之说,孙大人之言下官不敢苟同。‘

    知事比不得通判,只是个僚官,比通判低了一级,以曹阿民的精明本不是肯随便得罪上官的人,不过那要看是为什么了。

    孙理虽说是和6放同级的通判,却不过是个寻常之辈,既没有家族可以依靠,也没有什么大的后台,只不过走运被放任一任通判,下一任能不能连任还难说的紧。

    但6放就不一样了。青州6家,别说京东两路,就是在河北、京西各路也是有大势力的家族,6放身为6家子弟,最起码这登州知州之位是能连任的,以后升官也不难,岂是区区一个孙理能比的。

    眼下6放欣赏堂下之人的态势很明显,他是要保人,而孙理却是要横插一杠。以曹阿民的精明,为巴结6放而得罪孙理是完全值得的,何况这只不过是小事一件,就是得罪了孙理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后果。所以曹阿民才说了上面一番话,倒不是他也看林靖文顺眼,实际上在他眼里林靖文一介流民算哪根葱。

    孙理大概是犯了儒生的通病:读之乎者也把脑袋读锈逗了,他完全看不出来这里面的门道,他只是觉得这6、曹二人放任一个不敬不孝的流民,实在有违圣人教化。只见他气愤地一拂袖,怒道:‘二位大人此言孙某实在不敢苟同,圣人言’身体肤受之父母’,圣人之言岂能不遵?此人如此大逆不道,依孙某看应斩,级悬于城门,以示圣人之言不可有违。‘

    得了,刚才还只是治罪,现在变成斩示众了。

    这下不但6放看不过去,就是推官、判官也看他不顺眼了,一旁的推官先反对道:‘孙大人此言不妥,我《大宋律》中并无剃判斩之条文,况且也无此种先例。,即使堂下之人有违圣人教化,最多也只能判他个监禁之刑,斩实在太过。‘

    判官随后说道:‘是极。孙大人所言委实太过,非良吏所能为。‘

    孙理话一说出口就知道自己脑袋被驴踢了,现在被推官、判官反驳也在他意料之中。不过他孙理是什么人呐,秉承儒生一贯的脸皮厚过城墙的传统,当下就顺着判官的话说道:‘好,就判他个监禁之刑。‘实际上他这话又过了,通判并没有断案的职责,这次要不是涉及到jianian细的事他甚至没有列堂的权力,更不能定人罪刑。

    但6放却不想和他计较,这真要是计较的话他孙理说上个十天八天的圣人之言都不成问题,那时候就头疼了,再说大家还是同僚,还得相处几年呢,堂下的人虽然自己很欣赏,但判监禁就监禁吧,又不会死人。

    在6放默许、推官判官无所谓的情况下,林靖文在刚来宋朝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成了一名囚犯:监禁十月。

    直到这个时候林靖文才能说上一句话,不过显然已经没什么用了:‘大人,我可是什么都没做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