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_伤寒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伤寒例 (第2/4页)

满,犹生寒热,则病不除。若表已解,而内不消,大满大实,坚有燥屎,自可除下之。虽四五日,不能为祸也。若不宜下,而便攻之,内虚热入,协热遂利,烦躁诸变,不可胜数,轻者困笃,重者必死矣。

    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夫如是,则神丹安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虚盛之治,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岂容易哉!

    况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死生之要,在乎须臾,视身之尽,不暇计日。

    此阴阳虚实之交错,其候至微;发汗吐下之相反,其祸至速,而医术浅狭,懵然不知病源,为治乃误,使病者殒殁,自谓其分,至今冤魂塞于冥路,死尸盈于旷野,仁者鉴此,岂不痛欤!

    凡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而执迷妄意者,乃云神丹、甘遂,合而饮之,且解其表,又除其里,言巧似是,其理实违。夫智者之举错也,常审以慎;愚者之动作也,必果而速。安危之变,岂可诡哉!世上之士,但务彼翕习之荣,而莫见此倾危之败,惟明者,居然能护其本,近取诸身,夫何远之有焉。

    凡发汗温服汤药,其方虽言日三服,若病剧不解,当促其间,可半日中尽三服。若与病相阻,即便有所觉,重病者,一日一夜,当日卒时观之,如服一剂,病证犹在,故当复作本汤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三剂乃解;若汗不出者,死病也。

    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依证与之。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忽然大汗出,是为自愈也。

    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数。

    凡得病厥,脉动数,服汤药更迟;脉浮大减小;初躁后静,此皆愈证也。

    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xue。又身之xue,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九xue,灸之有害;七十九xue,刺之为灾,并中髓也。

    凡脉四损,三日死。平人四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四损。脉五损,一日死。平人五息,病人脉一至,名曰五损。脉六损,一时死。平人六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六损。

    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脉阴阳俱盛,大汗出,不解者,死。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脉至乍疏乍数者,死。脉至如转索者,其日死。谵言妄语,身微热,脉浮大,手足温者,生。逆冷,脉沉细者,不过一日,死矣。

    此以前是伤寒热病证候也。

    译文

    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正月中指寅

    惊蛰二月节指甲春分二月中指卯

    清明三月节指乙谷雨三月中指辰

    立夏四月节指巽小满四月中指巳

    芒种五月节指丙夏至五月中指午

    小暑六月节指丁大暑六月中指未

    立秋七月节指坤处暑七月中指申

    白露八月节指庚秋分八月中指酉

    寒露九月节指辛霜降九月中指戌

    立冬十月节指乾小雪十月中指亥

    大雪十一月节指壬冬至十一月中指子

    小寒十二月节指癸大寒十二月中指丑《阴阳大论》说:春天气候温暖,夏天气候炎热,秋天气候凉爽,冬天气候严寒,这是四季正常气候的变化规律。冬季严寒,自然界各种生物深深地潜藏、伏匿,懂得养生的人能顺应自然之性而防护固密,所以不能被寒邪所伤。如果不慎感受了寒邪,这就叫伤寒。四时之气皆能伤人而致病,但伤寒这种邪气,是最为凛冽、肃杀的邪气,所以为害最烈。

    感邪后立即发病的,名叫伤寒。感邪后不立即发病,寒毒邪气藏于肌肤之内,到了春季发病的,就成为温病;到夏季发病的,就成为暑病。所谓暑病,是热甚而重于温病的病症。所以辛苦劳累的人,春夏季之所以多患温热病,并不是感受了时行之气,而是由于冬季触犯了寒邪,寒邪伏藏所致。

    所谓时行之气,是指时令的反常气候,如春季天气应该温暖却反而很冷,夏季天气应该炎热却反而很凉爽,秋季天气应该凉爽却反而酷热,冬季天气应该寒冷却反而温暖异常。人们如果感受了时行邪气,不论男女老幼,就会患相似的病症,这就是时行病。

    如果要想知道四时正常气候致病及四时不正常的疫疬之气致病的规律,可以按历法来推算。一般来说,农历九月霜降节以后,气候应当逐渐变冷。渐至冬季严寒,一直到正月雨水节前后,寒冷才渐渐解除。之所以叫“雨水节”,是因为冰雪融化而变为雨水的缘故。到了二月惊蛰节前后,气候渐渐温暖,渐至夏季炎热,到了秋季气候又变凉爽。从霜降节以后到春分节以前,凡是触犯霜雪雾露,感受寒邪后,立即就病的,叫做伤寒。九月十月间寒气还较轻,致病也较轻微;十一月十二月间严寒凛冽,致病就重;正月二月间寒冷渐渐消退,致病也较轻。这些都是冬季调摄不当,恰好感受寒邪,立即就病的病症。如果冬季有反常的温暖,触犯而致病的,就叫冬温。冬温毒邪与伤寒根本不同。冬温的发病有先有后,或交相重叠,病情有轻有重,其治法也就不同,它的症候表现如后章所述。

    在立春节以后。如果没有突然出现严寒天气而又没有结冰下雪,却发生了高热的疾病,这是春天的阳气升发,引动了冬季伏藏的寒邪,变成了温病。

    从春分节以后到秋分以前,气候突然变冷,因而致病的,都是时行寒疫。三月四月间,有时天气骤然寒冷,此时人体阳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