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百分百实力 (第3/5页)
错,虽然时处初夏,但傍晚地天气并不炎热。李杰将众人先安排的吃饭的地点,然后独自去 接石清。 一路上李杰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从灾区回来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李杰却仿佛过了十几年一般。 直到此刻,他才深刻的体会庸小说中那杨过可以等16年,真不知道他是怎么等的!他李16天都已经快要熬死了。 火车站早早就站满了跟李杰一样的人,今天的这列车是灾区驶回来的专列,回来地都是第一时间赶往灾区的救援队伍。 灾区救援工作已经进行到最后,加上后续救援队伍进入,灾区已经不需要如此多的救援人员了! 这些第一批进入灾区的救援队因为长期高强度劳作,很多人都病倒了。所以他们第一批进入,也第一批被换回来。 这些人的家属跟李杰一样,心中很是担心,毕竟灾区余震不断,又差点发生水库溃堤的事件。 李杰看了看手表,大约还有10几分钟火车就到站了。但就是这十几分钟大家却都等不及了,人群渐渐地sao动起来,不停的向前拥挤。 火车一声长鸣,驶进了火车站,巨大的惯性让这个钢铁怪兽又滑行了很远才停下。 兴奋的人们已经开始摇动手中写着亲人名字的牌子,虽然还没有人走出来。 李杰也难耐心中的激动,翘起脚,希望能够早点看到日思夜想的石清。 渐渐人潮涌出,火车站里此刻亲人相聚,是满脸幸福的泪水,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李杰很是羡慕这些重聚的家庭,于是更加期盼自己地小青石能快一步赶来了。 越来越多的从火车走出来,越来越多了人泪流满面的拥抱,然后欢笑着离开。 李杰眼看着人越来越少,却唯独看不到他一直在等待的石清,他此刻已经有些慌了。心想,难道石清没有回来?难道她在灾区出现了什么不测? 越想越是害怕,李杰记得前段时间看到过救灾英雄牺牲的报道。他现在很害怕,害怕石清会有什么意外。 李杰此刻也顾不得什么谦让,也顾不得什么风度了。本来他是站在后面,翘着脚来观察。 此刻人已经少了很多,李杰也挤到了前面,期盼地看着前方。 但是没有。渐渐的人已经少的可怜了,可是李杰依然没有等到石清,李杰觉得心中无比的凄凉,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 如果石清真的发生什么不测,他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继续的生活下去。 在李杰心灰意冷的时候,他突然又看到一对身影,其中的一个赫然是他再熟悉不过地石清。 “石清!我在这里!”李杰兴奋的高声叫喊着。李杰的濒死的心又重新复活了。 石清看着高兴的如孩子一般的李杰不禁觉得好笑,现在都没什么人了,就算李杰不高声叫喊她也能看到。 她本来挺害怕没有人来接她,这次去灾区父母都不知道。这十几天是一段痛苦的煎熬。亲眼看着众位同胞无奈的离开人世,她只能拼命地工作来麻醉自己。 特别在李杰回去了以后,她更觉得心中空空的,每天夜里睡觉前都是最难熬的时候,此刻她看到了李杰,心里终于踏实了。 “你去吧,我家人也来接我了!谢谢你,石清!”说话的是一位老医生,他在灾区受了伤。走路有些不便。 石清是因为帮他才下车这么晚地,此刻他的家人也来了,石清也放下心将他交给家人照顾。她平静的走出火车站,这里是她熟悉的BJ市,不是那个让全国哭泣的C市。 李杰在她眼前兴奋的跳跃着、呼喊着,刚刚她还觉得李杰很好笑。可是此刻却不知道怎么的突然感觉很难受,眼泪也不争气流了出来。 石清加快脚步快速跑出站台,跑到李杰身边,她被李杰紧紧的保住了,那宽阔的肩膀让他觉得很温暖很安全。 可越是这样,她越是哭泣,仿佛要将这压抑许久地感情完全爆发出来。 “小青石,我再也不会让你离开我了!”李杰抚摸着她的头发,在她耳边说道。 “嗯!我也是!”“对了,我给你准备了一个礼物。你一定会喜欢!” “我不需要什么礼物,你不要丢下我就好!”李杰双手放在石清的肩膀上,看着她坚定的说道:“我怎么会扔下你,这次是没有办法,你也应该明白!跟我来,我带你去看礼物!” 石清瘦了很多,李杰也在地震灾区呆过,那里什么环境他很清楚,大概只有阿瑞斯那样的家伙不会瘦。 康达药业的众人们早已经等候在饭店,无聊间他们纷纷猜测李杰会带来一个什么样地人。 可当李杰将石清带来的时候,他们大跌眼镜,谁也没有想到最开始的八卦预言竟然是正确的。 “这位是石清,我的女朋友!”李杰是这样介绍的,得到的结果是众人起哄,石清害羞的脸红。 “大家不要闹,石清是陆浩昌教授的得力助手,也是那次药物研究的主力!我希望她能加入到我们地团队,并且成为团队的领导力量!” 李杰的话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陆浩昌的免疫制剂神话谁都听说过。这已经成了一面旗帜,就像比尔盖茨对于计算机人士的影响。 石清也愣住了,她没有想到李杰会说这些,随即她明白过来,这就是李杰送给自己的礼物吧! 她其实并不喜欢临床的工作,制药工程这个老本行才是她的兴趣所在。这个她只不过跟李杰抱怨过一次,没有想到竟然被李杰记在心里。 “大家先来吃饭!别愣着了,今天是高兴的日子,大家都多喝点啊!”李杰笑道。 康达重新复生,又得到了石清的加盟,的确是让人高兴。其实他们都忘记了李杰也是那次研究的主力。 应该是李杰在临床方面的光环太耀眼了,让人忽略了他曾经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