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第3/3页)
的工作时段。冯市长中午有午睡的习惯,一般是在办公室里面的那张小床,或在开会的宾馆、酒店,偶尔也会回家。但是,不论春夏秋冬,黄一平都不能睡,也不敢睡。冯市长午睡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冯市长上午签发、圈阅过的文件需要送回办公室、机要室,冯市长的批示需要反馈给相关部、委、办、局负责人,经过修改的讲话稿需要交到文印室重新打印,等等,或者即使什么事也没有,他也只能守候在房间外边,帮助冯市长接听手机,防止领导被无端打扰,也防止错过重要电话贻误大事。等到冯市长午睡起来,黄一平又随之进入每天的另一个工作周期。到晚上,其实才是冯市长最为繁忙的时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接待、应酬,常常从一家酒店转到另一家酒店,一个宴席换到另一个宴席,陪不完的笑脸,说不完的笑话,吃喝不完的美酒佳肴。黄一平呢,照例拎着两只沉重的公文包,拖着比公文包更为沉重的脚步,小步快跑着跟在冯市长后边,虽然上不了正席,甚至也碰不上筷子,却要空着肚子一杯接一杯帮冯市长带酒。也就在这几年,黄一平的酒量被锻炼出来了,以前几乎滴酒不沾的他,现在可以对着酒瓶干“吹”进去一斤白酒。离开了酒席桌,却不能回家休息。每天深夜,才是冯市长最兴奋、黄一平最辛苦的时段。伴随着冯市长酒后泉水般喷涌的文思,是黄一平永远写不到尽头的材料与文章。有时,于冯市长不过是一言半语的奇思妙想,甚至只是稍纵即逝的灵感一现,可到了秘书黄一平这里,则常常化作漫漫彻夜里的苦思冥想。因此,难得有一天赶在半夜十二点之前进到家门,黄一平甚至养成了前半夜睡不着觉的毛病。 现在,突然脱离了那种生活节奏,黄一平感觉很不习惯,很不适应。本来,早晨可以不那么早起,可到了七点,生物钟自会准时准点苏醒,再想把眼睛闭上就如同遭罪。白天没事了,空闲了,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从书橱里找出很多诗歌、散文、小说,又在小区门口的报亭里买回大摞晚报、快报之类,试图用读书看报打发时光。为了增强读书看报的氛围,他还燃起檀香,泡好西湖龙井、巴西咖啡,甚至准备了除缓、柔和的轻音乐。可是,不管自己下多大决心,也不管环境、气氛营造得多么安静优雅,书报上的字却一个也看不进去。打开电视机、影蝶机也是一样,无论多么生动的画面、剧情都无法进入脑子。后来,他又找来菜谱,买来好多新鲜的菜,希望重拾当年的厨艺。结果,不是把锅烧干了,就是少放了油、盐、味精之类。总之,他已经完全无法静下心来,脑子里装着的还是平时那些事儿,感觉身边还有一个冯市长,随时会对自己发号施令,而自己也随时需要听从召唤、冲锋陷阵。别的不谈,就说自己那只手机,过去整天响过不停,所有需要找冯市长请示、汇报、吃饭、套近乎的人和事,大多先要通过他摸底、通报、预热、沟通,让他感觉不胜其烦,往往连吃饭、睡觉都不得安静。那时,办公室里有规定,冯市长也有交待,秘书手机必须二十四小时开着。有时,夜里正和汪若虹亲热,手机忽然就响了,或者即便不响,脑子里也有根弦紧绷着,搞得自己很紧张,汪若虹也兴趣索然、十分恼火。现在手机忽然沉默了,有时一整天都不响,他却又不习惯了。手里空着的时候,固然总是不时下意识地掏出手机看,生怕有重要来电被错过,有时听到楼上楼下门铃声,或是走在大街上别人手机响,也会神经质地拿出来看一下。夜里,手机放在床头开着不是,关着也不是,后来干脆扔到客厅却更加不放心,搞得整夜不得安宁,旁边的汪若虹同样无法安睡。 有天夜里,黄一平实在睡不着了,就一个人悄悄披衣下床出去蹓达。走着走着,不由自主就走到市府办公楼。看看上边没有灯光,他同门卫打个招呼,说是过来拿样东西,而后悄悄上楼打开自己的房间,溜进了空寂的办公室。黑暗中,他默默坐在那张熟悉的办公桌前,脑子像放电影一般,尽情回味着在这里几年的点点滴滴,直到泪流满面,外边天色将亮。 之后连续几日,他几乎每天夜里都要过来,或是坐在自己办公室,或是悄悄打开对面冯市长的门,静坐那么几个小时,多数时候连灯也不打开。只有重新回到这种熟悉的环境,他的心才能安定下来。 到这时,黄一平已经完全明白,经过几年的秘书生活,尤其是在冯市长身边这段时光,他已经被固定在某个生活轨道上,按照某种特定的频率在运行,现在突然面临改变,则很难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更难回归正常的心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