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救世决心下 (第2/3页)
五岁的少年,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都穿着破烂的衣服,显然经过了长途跋涉,路上的艰辛都清楚地写在了两个人的脚上了。 bsp;老妇人点点头,缓缓地说道:“哎,都是苦命的孩子,还这么小。进来吧,我这里还有点吃的。”说完转身向屋内走去,高勇听到老妇人的话后,心中十分感激,立刻走上前扶住老妇人,搀着她进了屋。 bsp;这是一间干净的不能再干净的屋子,靠北墙的地方是低矮土炕,上面铺着厚厚的枯树叶;东北角有一个炉灶,上面是一口冒着热气的铁锅,里面煮着一些野菜汤。 bsp;老妇人示意二人坐在炕上,自己在墙角翻出来两个破碗,给二人每人盛了一碗,这两碗几乎将野菜都盛了出来,端给二人说道:“孩子,凑合着喝吧,粮食都被乌桓人抢走了。” bsp;高勇接过那一碗还冒着热气的野菜汤,眼睛红润着说道:“谢谢老奶奶,如果我将来出人头地,一定会报答您的!” bsp;老妇人摆了摆手,叹息道:“报答什么?都是苦命的人,只有穷人才肯帮穷人…这个世道啊!”看着老妇人那无奈的双眼,高勇实在说不出任何安慰的话语。老妇人转身给自己盛了碗水喝了起来。 bsp;高勇大口大口地喝了几口热汤,一股暖气迅速的流进了自己胃中,那是一种无比舒服的感觉,也是让人终身难忘的感觉。 bsp;差不多把水都喝完的时候,高勇对已经将野菜吃完的苏雪莲说道:“雪莲,这些给你吃。”之后将碗内剩下的野菜都倒进了她的碗里。 bsp;苏雪莲疑惑地问道:“勇哥哥,你吃饱了吗?” bsp;高勇点点头:“吃饱了,你看这里已经装不下了。”说着还拍拍自己装满水的肚子。 bsp;老妇人看到了这一切,嘴里叨念道:“真是一个好孩子!如果我孙子还活着也这么大了!” bsp;高勇隐约听到了她的话,走到老人身边问道:“老奶奶,您的孙子?” bsp;“唉,前几年这里遭旱灾蝗灾,再加上乌桓鲜卑劫掠,人都活不下去了。可是官府不但不管,反而拉壮丁加重税,说是为了抵抗外族…结果我儿子死在了战场上。剩下了一个八九岁的孙子。家里没有了劳力,没有办法种田,儿媳妇因为心急得了场大病,跟着走了…可怜我的孙儿没了爹娘…后来连着两年大旱,孙儿就…活活给饿死了!就在昨天,那帮乌桓畜牲又来了,烧了几间屋子…” bsp;听过老妇人的话,屋内沉默了许久。 bsp;苏雪莲好像感觉到了老妇人那份悲伤,眼睛红红的靠在高勇的怀里…高勇想起了自己在那个时代没有见过面的奶奶,想起了自己也未曾得到奶奶的疼爱,鼻子酸了起来。 bsp;“老奶奶,您就收我做您的孙儿吧!”高勇坚定地说道。 bsp;老妇人吃惊的转过身看着高勇,嘴在微微地颤抖:“真的吗?” bsp;“真的,孙儿虽然现在没有办法让您过上好生活,但是请您相信,孙儿一定会努力的!” bsp;老妇人热泪盈眶,手捂着嘴… bsp;高勇拉着苏雪莲走到老妇人身前,跪下说道:“孙儿见过奶奶,!” bsp;“好,好孩子…呃…不不不,是好孙儿!”说着将高勇和苏雪莲搂在了怀里… bsp;经过聊天,高勇了解到在这远离东汉统治中心的辽东边地,地方官就是皇帝,他们掌握着贫苦百姓的生杀大权,拉丁加税都是一个人说的算。更重要的是现在这个时候军备废弛,当地的边军兵力不足,加上粮草辎重经常不能按时送达,导致士兵逃亡严重,使得边军在面对乌桓鲜卑的侵扰时往往选择坚守营寨不予迎战,这也是李头数次请求出战不被允许的原因之一。 bsp;边军不出战,那些战力更弱数量更少的郡兵只好选择躲在高大的城墙后面,任凭乌桓鲜卑肆虐。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悲惨的局面。当然了,这里面也少不了边军校尉、郡太守贪生怕死的原因。 bsp;不过,老奶奶也不清楚现在是何年何月,毕竟他们遭受了太多的苦难,面对东汉官府见死不救的恶行,忘记也许是最好的良药。虽然没有弄清楚具体的时间,高勇心里仍然很高兴,因为自从来到了这里他很快有了几个亲人。 bsp;然而世事无常,谁都不会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bsp;还没有高兴多久的高勇在第二天的早晨突然发现老奶奶已经在昨晚熟睡中故去了。临走时脸上还带着幸福的笑容。 bsp;跪在老奶奶坟前的高勇呜咽着说道:“奶奶,虽然我们只有一天的缘分,虽然我只做了您一天的孙儿,但是在我的心里您永远都是我的奶奶…永远都是…” bsp;想起了这些天的经历,想起了路上的所见所闻,高勇心中对乌桓的仇恨更强烈“我——高勇,在这里对天发誓:只要有机会,我定会报这血海深仇!乌桓,如果不把你们斩尽杀绝我的‘高’字倒过来写,!”说完拉起苏雪莲大步离开,从此踏上了跌宕起伏而又充满辉煌的一生! bsp;高勇背着苏雪莲向南沿着小路走了几里才遇到一条像样的道路。说它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