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风已满楼 (第4/5页)
人都觉得因千姬是meimei之女,才娶了她做儿媳。可是这样一来,人们却可能说,因为秀赖是jiejie之子,阿江与夫人才把千姬许配与他。这岂非乾坤颠倒?宗薰说时势变了,可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便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吗?但亦如宗薰所言,阿江与夫人还无儿子,她不能发怒,她没那般笨。但家康和秀忠又是怎生想的? “或许,”宗薰乘势道“将军是想在让位之后,再看看对于自己创建的太平,世人究竟怎么理解。当年赖朝公告诫众人,绝不可直接接受上皇封赐,必须通过将军才能领受,这是镰仓幕府的本钱。可义经却以为,这是说给众家臣听的,他们之间乃是兄弟,便未放在心上。这是宗薰的理解。” “…”“然而,这个疏忽,却十分要命。义经公未经兄长间意而接受了上皇赐封,众家臣自无法平静:九郎未服从命令!若兄长因他是胞弟便坐视不管,他们必会逼问:天下可还有公正?作为处理天下大事之人,赖朝公断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忍痛斥责了义经公。可被斥责一方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兄弟因此失和,兵刀相向。丰臣和德川虽非骨rou兄弟,已故太阁和将军却是郎舅,大纳言大人正室和夫人又是亲姐妹,内府大人和表妹千姬小姐已喜结秦晋之好,这远比赖朝、又经二公关系更是亲密,这才是重点。”宗薰依然热心解释,不说服淀夫人似不罢休。 宗薰不是会将别人不幸放在心上之人。有时,他会做个冷静的旁观者,可今日他却与平常不同。为了说服淀夫人,他举出赖朝公兄弟旧事,但说着说着,才发现此与江户大坂的关系竟如此相像。他立时感到巨大的不安。为了太平,信长公、秀吉公和家康公等武将费尽心血,不论利休、蕉庵、曾吕利还是宗久,也都为了此愿奔波一生。若江户大坂之间再起战事,别说秀吉公建造的这个大坂,就是堺港和京城,也可能化为焦土。 “夫人,常人以为,时势变迁和自家并无关系。可夫人不能这样,赖朝公兄弟便是很好的例子。丰臣氏自当为众人楷模,如此,内府大人也定能得到善报。” “我明白,我明白了!”淀夫人眼里噙着泪水“时势变了…故,秀赖必须率先服从将军。你就这般说好了。” “小人不敢。此乃为了天下太平,为了太阁地下的冥福,也是为了内府大人,为了黎民百姓…” 看到淀夫人流泪,宗薰一时不知所措。他这才发现自己的铁石心肠。 “请夫人见谅。小人乃是因为想到了赖朝公旧事,无法平静。” “你说得很好!”淀夫人不再掩饰挖苦之意“时势变了,天下之事已经由宫里全权托付给了将军。” “正如夫人所言。” “要想改变这个事实,就必须发起战事,战而胜之?” “道理上是如此。” “好,我会将这个理好生向秀赖说明。不仅是秀赖,我也会拜托福岛、加藤,以及所有尚与我们有来往的人。告诉他们,时势变了,若是对丰臣氏还抱有忠义之心,就必率先服从江户。” 这样一位通情达理的夫人,为何此前无人将事实真相告诉她?宗薰突然想要指责片桐和小出的疏忽。 “我知道了。将军在天下公亡故的年纪就要退隐么?”淀夫人喃喃道。 淀夫人绝非不明事理之人,宗薰想,问题还是她身边人缺乏见识和诚意。不管怎么说,这样罕见的重担让一介女流来背负,的确勉强。倘若身边的亲信不指点,不反复提醒,她的动摇自是必然。然而在宗薰看来,这城中如今实在缺乏这种有识之士和有诚意之人,到底谁才能真正明白太阁遗愿的深意? 在堺港,宗薰乃是可以公正评价信长公、秀吉公和家康公三代的大志和业绩之人。信长公伟略过人,秀吉公才能超群,家康公的治国方略让宗薰愿为之肝脑涂地。但这太平,便是这三位志士造就的吗?非也。信长擅识人,秀吉善用人,家康则兼二者之长。正因如此,他们各自拥有忠心能干的家臣,而且从未误断过大局。但仅有这些,便能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有一种东西在背后帮扶了他们的大业,万千世人往往看不到它。不用说,它便是众生的希望,是百姓的意愿。宗薰认为,这种力量单独看去,虽甚是渺小,可合为一道,便为滔滔大河,可决定天下方向。 此流默默在乱世流淌了一百余年。世人已经渐渐淡忘太平为何物,但在心底,却处处憧憬盛世,时时探索太平。故,当他们感到有太平之象,即便无人鼓动宣扬,他们也会暗中帮忙。宗薰想让淀夫人明白此理。 “夫人,宗薰还有一事…请莫怪宗薰多嘴。” “噢,那就听听,你的话让我平静了下来。” “不,此事或许会扰乱夫人心志。小人深切感受到夫人舅父总见公与太阁大人、将军这三公的奇缘。” “奇缘?” “是。若无此三公,天下依然战乱无休,黎民苍生还在遭受涂炭之苦。” 淀夫人坦率地点头“是啊,言之有理。” “是奇缘啊!”宗薰看到淀夫人同意自己的说法,感到是明言的时候了“若无三公,首先便不会有大坂城。大坂现今仍只是石山本愿寺的门前小町,四周芦苇丛生。” “说的是啊。” “这么一想,便觉总见公实在睿智。” 淀夫人见宗薰首先赞誉的非秀吉,而是信长,眨巴着眼睛,面带不解。 “夫人您大概也知,想到在大坂筑城的乃是总见公,太阁大人乃是继承了总见公遗志。” “不错。” “小人有时会想,莫非三公乃是不忍看着苍生受苦,而降临到人问的神佛?” “嗯,是蛮横粗暴、浑身血腥的神佛。” “非也,非也。这三公之间,从未发生过真正的争斗,此便是明证。太阁大人和将军此前唯总见公马首是瞻。” “这话不差。” “总见公从一开始便视将军大人如亲兄弟一般。总见公总是把将军称为三河的兄弟,二人同心协力。太阁大人也迅速继承了总见公大业。” “是啊。” “太阁知总见公和将军之谊,故即便有小牧之役,却并不在意,甚至将亲meimei许配与他,成秦晋之好。要是三公之间互有交恶,怎会有如今太平?这种奇缘,对于万民来说,愈想愈觉得庆幸。” “的确如此。若是三人相争,现在肯定还是乱世。” “是啊。”宗薰不觉身子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