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赵国 (第2/3页)
“前月,的 和顿丘姚襄连兵救襄国,被冉闵杀得大败,最后还地三万兵马出其不意,这才杀得冉闵大败,退回城。今陛下意欲速平城,于是尽起襄国精锐七万,由我等带领南下。如相持而战,我等还能自保不败,但是襄国唯恐日短,必定会催促我等急战。这冉闵只是损兵过半,实力犹在,加上这冉闵神勇无比,将兵精锐,一旦攻城不下,再被其反击,我等恐怕死无葬身之地了。” 众将听到这里,不由赞言道:“大人所言极是。”另有几个已经明白刘显心思的人居然纷纷嚷嚷道:“在这乱世中还是保命要紧,跟着这赵主混恐怕没有多大的前途了,毕竟他是胡!” 刘显狠狠地盯着那几个人几眼,那几个人的声音顿时暗了下来,缩着头退到众人身后去了。刘显挥挥手说道:“算了。不要乱说了,我们现在最重要地是如何从这城安然退回去!” 突然,一阵喧哗声从前方遥遥地传来,就像是远处的暴雷声随着大风传了过来。刘显一愣,脸色变得无比凝重,也迅速变得铁青。他的目光向远处投去,希望穿过远处空间的障碍,将不知道的事实真相看得一清二楚。 但是他左右的众将没有这份定力。不由纷纷鼓噪起来。他们都知道前面是自己的前锋两万余人。上至前锋将领。下到士卒军官,大部分都是胡,可以说是赵国“国人”最后一点华的。他们自然也对城地冉闵恨之入骨,所以一马当先地在前面当先锋。而他们更前方是城,那里有“国人”们恨之入骨也畏之如虎地冉闵。前方有事,是不是前锋遭到冉闵地袭击?众将可没有援救前锋的心思,他们最想知道和担心的是冉闵到底出动了多少人马?然后再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 “大人!大人!”一名偏将在众人的猜想和不安中策马急驰而来。边跑边高声大喊。 “怎么回事?”刘显沉声问道。 对面的军官满头是汗,但还是很容易地让人看出他是一名“国人” “大人,长翼将军、安东将军等带领我等前锋探至城二十余里时,突见冉贼从率众从前方直杀过来,其持双刃长刀,策高马,势不可挡,有如猛虎下山。众将军纷纷上前接战。但都不是一合之敌。不到一会数十将军都横尸马下。冉贼不一会便杀入前锋军中,手里的双刃刀舞得跟车轮一般,不到几息之时便有数百余将士死于其手。众人不敢挡其正面。连忙分向两边避其锐锋。冉贼如长刀劈狼,施然杀入军中纵深。” 该军官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终于顿了一口气,然后满脸焦急和诚恳地对刘显言道:“大人,快派援兵吧!冉贼杀入军中后,其部纷纷跟入,大败我军。我等抵挡不住,只得纷纷后退,还请大人速派援军,否则前军恐怕会全军覆灭。” 刘显听到这里,依然神情不变,只是问了一句:“魏军有多少人马?” 军官一愣,但是很快回答道:“有兵马三万多。” 刘显身后地众将一听,都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而刘显却直瞪瞪地看着那名军官,看得他浑身发麻。过了一会,刘显突然说道:“我立即发兵援救前军。” 军官一喜,连忙拱手弯腰道:“多谢将军-”这时,他突然听到一声刀出鞘的声音,然后一阵破风声直传过来。军官心中一惊,刚一抬头只见一把闪着白光的刀片越来越大,最后一阵剧痛随着一道金属的寒意从脖子那里传来。 刘显看着军官的尸体扑通倒在自己坐骑前,手里拎着滴血的佩刀,然后转过头来冷冷地说道:“全军立即开拔撤退!” “是的大人!”众将齐声应道,过了一会,在人声鼎沸中,一名偏将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我们撤到哪里去?” “阳平!”刘显已经用身后的“赵”字旗将自己地佩刀拭干净,一边将刀插回刀鞘,一边断然地说道。 偏将一愣,他知道襄国在城北边,阳平在城地东边了,而主帅刘显的命令居然是往东边撤。但是偏将不敢再问了,在刘显阴冷的目光连忙对传令官喊道:“全军向阳平开拔!” 冉闵追得很快,刘显刚带领大军奔到阳平郡元城下,冉闵就带着大军衔尾追了上来。刘显看了看形势,前面地元城虽然是阳平郡的郡治,但是在这几年的城、襄国拉锯战中早已残破不堪,根本不能用来防御。而自己虽然有近四万之众,但是士气低落,根本不是魏军三万得胜之师的对手。 刘显只得背元城而阵,然后自己出阵,与冉闵对阵面谈。 “魏王殿下,我等原是同朝为臣,还请看在往日的情份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