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刺林案 (第2/3页)
补充。而这些,宋总长觉得不现实么?” 摇头道:“总统先生所言,实在是向无先例,这个法之时,我便说过,若要实施起来,必须有强硬之机构为保障,否则,很难推行。” “这倒是,不过这一点,宋总长请放心好了,这两个机构,将由我直接领导。”林云笑了笑“这下,应该没问题了吧?” “总统先生,工业振兴法和农业发展调整法,我并十分反对,我只担心,此法案并无实力去实行。” “这么说,你还是在反对发行国债啊。”林云叹了口气说道。 — “是地。”宋教仁直言不讳的回答道。 “那依宋总长的意思。还是要向外国银行贷款咯?”林云苦笑着问道。 “是地。”语气还是那么肯定。宋教仁抬起头来,直视着林云说道:“于外国贷款发展本国实力,是有例可循的…” “比如日本。”林云打断他的话说道:“其实,是国会仍然不信任我罢了。”他叹了口气,将那几张纸放回到办公桌上。“近来风闻宋总长有毁党造党之说,不知道是否属实?” 宋教仁警惕地看了眼林云。回答道:“的确如此。” 林云微笑着说:“就我所知,早在南北议和的前后,便有许多同盟会会员,其事实上是排满主义者,狭义地民族主义,认为革命的目的已经消失,于是便从同盟会中分化出来,另组成了一些为了争取政治地位的小政党。它们只是竖起一块招牌,发出一篇宣言,拉出几个名气大的政治要人作为他们地领袖,以便于进行个人的政治投机。” “还有些政党是以地区关系或历史关系结合起来的。所有这类政党都没有旗帜宣明地党纲,没有一定的政治主张,跨党脱党视为家常便饭。其所拥戴的领袖,也可能兼另外一个党的领袖,而被推者就如同兼任公司行号地董事长一样,是一个挂名差使,对任何一党都不关心。我想。这便是宋总长毁党建党之初衷吧?” “确实如此,我虽不才,愿将此事进行到底。” “此事很好,本总统一向认为,共和之国体,必须有若干党派来轮流执政。使政府之肌体免受腐蚀,常新求存。在这件事情上,我支持你!”林云慨然允诺,脸上浮现出真诚的神色,倒让宋教仁颇受感动,如果他知道林云此时已经下定决心搞独裁的话,恐怕就不会说出感激地话来吧? “向外国银行的贷款,也是要的。”林云干脆抛出自己的底牌。“但是金额不会太大。我想,宋总长应该不会再有理由反对这两项法案了吧?” “请容我再考虑一下。”宋教仁起身告辞。 公允的说,他是个天才的政党活动人物。但是他所提倡地内阁总理制,并不能完全受到同盟会内部同志的认可。对于林云。他亦有着怀疑的一面,但是经过刚才的一番谈论,他觉得此人在政治上胸襟开阔,并非人们所说之“独裁者”而他所怀抱的理想,正是要抵制这样的独裁,实现真正的民主,虽然他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民主,自己尚有些疑虑。 共和元年(公历1901年)十月六日:。辩论之后,终于以两百二十票对一百八十六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国家经济建设实施法案》和《发行国债法案》。 在通过这两项法案之后,林云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国民大会,也就是在这次大会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刺林案。” 《共和先驱报》曾就此案做了长篇连续报道,不妨来看看当时这份销量最大的民办报纸是怎么描述当时地场景的。该文章的撰写人张光亭曾对人言:“此文章甫一问世,报纸销量便立刻激增,实为共和开元以来民众最为关心之事件。” 在这篇名为《刺杀林大总统之阴谋案》的报道中,张光亭这样写道: “十月十日,乃是林大总统就《国家经济建设实施法案》及《发行国债法案》获得国会通过而召集国民大会演讲之日。当是时,万头攒动,民情激昂,群众高呼‘共和万岁’‘林大总统万岁’凡不知几次,声狼震云,场面几近失控,实为后来总统遇刺埋下隐患。” “下午四时,林大总统身着白色云服(林夫人所设计之服装,由军装改变而成)准时现身于讲台之上,彼时,大总统容光焕发,精神熠熠,就国会通过此两项法案之重大意义,发表演讲。会场之中,时已近万人。然总统演讲之时,鸦雀无声,惟有一西洋扩音器不时发出杂音,使身处场外边缘者颇为不能聆听总统演讲而深感遗憾。” “余由于工作之故,得以靠近讲台,仰望总统之雄姿。余之速记者,乃刘雅馨女士。其记录概略如下:‘前几日,国会通过了两项法案,法案地内容,详见诸报刊之中,我想诸位亦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