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3/6页)
是个会养猫的人。” 丹凤拼命搜寻着记忆“听人说,总督府里似乎是养了很多猫…” “我想知道他的一切。”迷迭兴致浓厚地再次打量起画中人,并扬手向丹凤示意。 丹凤一点就通“我这就找人去把他所有的底细都调查清楚!” 迷迭以玉笋般的纤指轻弹着手中的绘像,愉悦的笑意,在她菱似的唇瓣上徘徊不去。 “就是你了。” *** 西门烈有种被监视的感觉。 他确定,这绝不是他的知觉过敏,也不是近来因披星赶月的赶路而过度劳累的缘故,确实有人在看他。 西门烈身子半倚在山道旁的山石上,低首俯瞰华山云门周围的风景,并定眼四处寻找着那道让他浑身都觉得不对劲的视线,究竟是从何而来。他可以明确清晰地感觉到,有股如影随行的视线,已经隐隐地跟在他的身后数日,而那视线,仿佛像是在窥看刺采着他,令他这阵子背后都觉得凉飕飕的。 缥缈的山雾云海中,西门烈并没找着那道视线的来由,但他却在迤逦曲折、艰险崎岖的山岭峪道上,看到了某个急于追上他的步伐,在豁道上身形摇摇欲坠,走来甚是令人胆战心惊的身影。 两个月前,为了帮助蒿山盟主靳旋玑寻找失散亲人,他千里迢迢地赶至北岳恒山,帮助靳旋玑顺利找到二弟北堂傲后,他也顺道向靳旋玑告知自己是他另一个失散的弟弟,自此之后,他便马不停蹄地想赶回华阴完成另一件急须待办的紧急事件,但这个脚步慢,赶起路来当走马看花的靳旋玑,硬是在路上拖拖拉拉了老半天,害得归心似箭的他不得不改而取道华山,以节省路程争取宝贵的时间,可是在他们俩才登上华山没多久。他就发现… 靳旋玑居然有惧高症! 西门烈烦闷地朝下方大吼:“靳大侠,动作再不快点天就要黑了!”他到底要像只蜗牛爬到什么时候才能克服他的恐惧? 走在路宽约一尺左右,建筑在高耸人云的峪道小径上,靳旋玑再一次为自己危险的境况捏了把冷汗。 从他跟着西门烈登上华山起,他就开始怀念故乡嵩山那一点也不折磨人也不骇人的山路,并且不停地在心底埋怨着为华山开山设道的先人们,为何要在这根本就不适合人爬的山上设道。 敝不得人们会口耳相传“自古华山唯一道”这种鬼地方,完全役有空间再辟第二条更宽的路未走。虽说华山之景美不胜收,但走在这豁道上,他可是半点赏景的闲情逸致也没有,此时此刻。他只希望自己能有足够的勇气和运气走完全程,因为在山壑下方的保处,依稀可见前人烈士零落的白骨遗骸,不时地提醒着他,要是他的运气一个不好,他就有可能跟那些先人们一块作伴。 满头大汗的靳旋玑,仰首看着远处那个倚在石边已经乘凉许久的西门烈,终于深深体认到在地人和外来客的差别。 走在他前头的西门烈,仿佛不把这些足以把他吓破胆的惊险山壑给看在眼底似的,身手矫健得有如山林野猴般,脚跟一蹬、身子一跃,就轻轻松松地攀上崎险的峪道,不但走来如履平地,还可一路哼着愉快的小曲漫步,也不普见他喘过个大气。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爬上这华山上难得一见的平地后,靳旋玑便瘫坐在青葱的草皮上,安抚胸膛内那颗过度剧跳的心,打算休息一会后再继续挑战等会儿要走的险路,但位在他身后的一道巨大石影,又让他转过身去一探究竟。 “回心石?”他两眼打直地瞪着石上的大字。 “回心石走华山峪道的尽头,游人至此,上则更险,下则不忍,处于犹豫之中。”西门烈不耐烦的声音自对面的山崖传来。“会在石上写那三字,主要是在告诉登山的人们,不愿再登者可以知难而退,如仍继续前进,接下来就要经过千尺豁、百尺峡、苍龙岭等十分奇险的地段,” “有多奇险?”靳旋玑一骨碌地自草皮上跃起,走至崖边问。 西门烈柯行地向他介绍“路径两旁保壑千仍、峰渊似海、三面临空,登山者需手挽铁索、脚蹬千锁’窝上登…” 靳旋玑压根就没听完西门烈后半段的话。 两脚在崖边站定后,一缕软胖的云朵即吸引去了他全副的注意力,当他低下头想看清那缕云朵时,却赫然发现,华山的千幽万壑就近在他的脚底下,而这深不见底的山谷上方,什么羊肠小径也没有,就只有一道可凌空手攀的铁索,和一条可以脚踝的铁链连接着两边的山崖。 难怪那些英明的先人们要在此竖立回心石,光是看到眼前的这副情景,他就已经够犹豫要不要踩上铁链走过去了,而在到了对面山崖后,还有比这更艰困的路在等着他,若是打消念头不上去的话,那他之前爬得那么辛苦不就全白费了?这回心石上的字还写得真贴切,果然是上则险,下则犹豫,必须回心转念好好考虑一番。 在靳旋玑的脸上写满犹疑不定时,冷眼旁观的西门烈先声夺人地开口。 “别告诉我你要打退堂鼓。”没用的家伙,一路上山来,就哼哼唉唉地抱怨个不停,好不容易边哄边骗才带他;走到此地,他居然为了块石头就想打道回府。 靳旋玑恐惧地直咽口水“我惧高…”若是他脚下一滑,恐怕不只是会摔散,就连想要把尸骨拼凑齐全都很困难。 “不过来你就少认一个弟弟了。”西门烈凉凉地提醒他。 ""我摔死了还不是一样认不到弟弟。“又没人事先告诉他认个弟弟得这么出生人死的! “这么点高度就怕摔死,你是怎么当上嵩山盟主的?”他盟主之位的可信度,实在是很需要商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