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_终卷之章长安曼陀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终卷之章长安曼陀罗 (第6/8页)

海到底于何时,又在何处见过王羲之的字迹呢?“我国有王羲之的‘丧乱帖’,是从大唐国传过来的。”空海解释:“那是辑合王羲之大人五通尺牍成卷的,但不是真迹。”“是这样呀。”“是‘双钩填墨’而成的。”所谓“双钩填墨”是真迹上覆盖一张可透见的薄纸,用细笔钩描其下字迹轮廓,然后在其轮廓线中,用真笔填上浓淡合宜的墨汁,此技法主要运用于书法复制。

    尺牍第一行,是以“丧乱”两字起首,所以后来便以“丧乱帖”称之。

    “你见过王羲之的‘丧乱帖’,所以知道吗?”“是的。”空海的对答流畅无碍。

    “这确是王羲之真迹。本来写在东晋首都建康的宫殿壁面之上。”宪宗说:“听说,当时的天子自山阴县传唤王羲之进京写下的。”宪宗继续解释着。

    “据传,晋朝亡国后,北魏孝文帝想得到此墨宝,于是派人将壁面切割成三面,然后运至洛阳,作为宫殿壁面之用。”“尔后,我大唐太宗在位时,又将此墨宝自洛阳运出,移至现在这一太极殿上。”自北魏孝文帝至唐太宗,掐指算来,已近二百年历史。自王羲之初次写壁,则超过四百年以上。

    此壁上真迹,竟能保存至今。

    真是令人神往的历史纵深,既深邃又有厚重感。

    逸势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惟有空海,仍然一副如常的表情立在那儿。

    “本来,三壁都有墨迹,但因老旧剥落,两面壁上的字迹已不见踪迹了。玄宗时曾派人修缮过,所以才会留下白色壁面。”玄宗时期算来,也匆匆过了五十年——“所幸安禄山那小子,没有对此真迹下手。所以,才能保存至今…”“——”“不过,白壁就这样搁着,也十分可惜,所以,不知多少回,朕都想找人重新书写——”据说,一旦站立在此壁面之前,任何人都会畏缩不前,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因为一旁是王羲之的书法,另一边要并列自己的作品,光想到此点,有人便害怕得直发抖,以致连笔都握不住了。

    这也难怪。

    五十余年来,两壁依然留白至今。

    “空海,如何?”宪宗问道。

    “这面壁,就由你来写点什么吧。”咕噜。

    逸势的喉结上下滚动,屏息以待。

    “皇上寄望于我的,就是这事吗?”“正是。”空海望向回话的宪宗。

    他在估计宪宗的真正意思。

    难道他想试探我?宪宗想看空海畏缩不前,并看他将如何拒绝,以为取乐?然而,这样的想法浮现脑际,不过是刹那间而已。

    空海知道自己体内流动的血液,不可抑止地温热起来了。

    这不是干载难逢的机会吗?自己所写的书法,得以并列在王羲之墨宝之旁。

    不知不觉,空海的心跳加快,脉搏贲张,满脸泛红。

    宪宗到底想试探什么,这已无关紧要了。众人面前,宪宗亲口说出这一件事。

    只要空海点头应允,此刻,包括宪宗本身,谁也阻止不了了。

    “乐意为之。”空海脸上浮现笑容,点了点头。

    本来,大唐帝国皇帝所期望之事,是不容他人拒绝的。话虽如此,如果写了无趣的字——空海已完全没有这种担忧了。

    “两壁原本写了什么字呢?”空海问道。

    “可以查明。”宪宗点了点头。

    宫中当然留有记录。

    “可是,我不打算说。没必要重写一样的字。”“知道了。”空海才颔首,旁边的侍者便说道:“这边请,东西都准备好了。”空海定睛一看,房内一隅搁着一张书桌,笔、墨、砚一应俱全。

    用的是大砚台,水也准备得很充足。

    粗细不同的毛笔,准备了五只,都是既大且粗的笔。

    “磨墨之时,你思量一下,要写些什么。”宪宗说。

    【十二】空海人在右侧白壁之前。

    壁面附近,搁着一张书桌,其上盛有墨水饱满的砚台。

    空海右手握住笔,笔端悠悠蘸湿墨水。

    看不到空海紧张的模样。

    ——这男人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宪宗身边的侍者们,用异样的眼神望着空海。

    ——王羲之在大唐的价值,这男人真的懂吗?——为什么,他看起来如此沉稳镇定?人尽皆知,大唐历来多少杰出书法家,在此壁前畏缩不前,写不出一个字来。

    握着饱含墨汁的笔,空海站在壁前。

    顿了一口气,空海说:“那,就动手了。”话才落下,手已舞动起来。

    手笔酣畅流动。

    毫无停滞。

    空海握在手中的笔端,连续不断地诞生文字在此世间。

    速度飞快。

    宛如观赏一场魔术。

    空海的rou体看似也在壁前尽情舞蹈。

    一会儿,便写下一篇诗来了。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空海写就此篇诗作之时,惊愕、赞叹声四下沸腾。

    此是秦汉之际,与汉国刘邦争霸的楚国项羽所作的诗。

    最后一战之前——也就是倾听“四面楚歌”的项羽,觉悟死期将至,令其爱妾虞美人起舞时所作的诗。

    骓,是项羽的爱马。

    此后,项羽以一己之剑杀了虞美人,随后骑骓奔向战场。、由于左侧壁面有曹cao诗作,空海有意让两者相互呼应,因而选用同为乱世英雄的项羽之诗作。

    趁字韵未散之际,空海右手再握住四只笔。

    加上最先握住的笔,此刻,空海已将五只笔全握在手上。

    他将五支笔整合为一,在砚台内蘸墨。

    五只笔蘸满一大半残墨。

    空海立在中央壁面前“那,就动手了。”说完,马上弯下身子。

    “喔…”压低的声音,自旁观的众人口中传出。

    橘逸势也不假思索地随侍者们一起叫出声。

    因空海最先落笔之处,是在壁面最下方。

    粗黑的水墨线条,自下而上竖立而起。

    自下而上——这样的笔法,大唐、日本都不曾见过。

    空海到底打算干什么?最后,踮起脚尖般,走笔画过壁面至头顶之上才止住。

    继之,空海蹲下身子,从方才刚刚写下的粗线右旁——也就是下方,由右至左落笔拉出一条横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