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处中得道 (第1/4页)
处中得道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这是佛讲的第三十四章“处中得道”这个“处”就是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心、念头和所有的作为,都要处在这种状态、这种心理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中道义。处于中,我们才能够去掉执著。不执著于有,也不执著于无;不执著于生,也不执著于灭;不执著于大,也不执著于小;不执著好,也不执著坏。只有你不执著的时候,才会得中道义。中道,不是我选一个方向,我这面不走,那面也不走,我就专门走中间。你那是执著中间,中间不是中道义,这个是有区别的。 这个“中”我们有的人可能有点体会,因为有体会的人才知道。你那一瞬间正处在中道上,才会有体会的,你不处在中道,不会有这种体会的。只有有体会的人才能得道,这是我们用功夫时很关键的问题。 佛这么讲,而且我们的祖师大德也这么讲“信手拈来”信手拈来,得道就这么容易,顺手一抓就是,这么轻松自在就把道拿来了。什么原因?因为他掌握了中道义。你看看,得道容不容易啊?是真容易。但是你必须知道什么是中道,怎么去做,这个题目,我说得也比较深了一点,大家慢慢体会。继续讲它的原文。 【释】第三十四章说明了人学道的方法,应该好好地调身、调心,不要令身心太紧张,或太懒惰。儒教也讲,你要是往前进得快,往后退得也快。 为什么前进得快,退道也快?谁能说一说? 弟子:前进得快,遇到的困难就越多;困难越多,压力大一些,承受不了的时候就退。我是这样认为的。 为什么前进得快,后退得也快?因为他已经产生了执著,他把执著当成快。执著是生灭法,有快就有慢,所以必然像箭似的,它又退回来了,射出去碰到硬东西,又反弹回来。因为产生了执著,它不是不生灭之法,是生灭之法,这生灭之法有生就有灭,所以它又退回来了。 【释】修道不要忘了道,也不要帮助道。 因为道不可忘,一时忘了道,我们就会懒惰。你也不要去执著这个道,不要帮助道。说:“我今天在修道,如何如何的。”不要忘,也不要去“哎呀,我赶紧的,今天不修不行了!地下我住不下,我上房顶;房顶住不下,我上山顶;山顶不行,我上虚空,上天上溜达一圈…”用各种的方法来调治自己,今天要是不让我这么做,眼睛就瞪起来了,火就上来了“我这就叫修道”实际上呢,产生了这种执著,生灭法就现前了。所以说,不要忘了道,也不要帮助道。功夫要慢慢做,要长期地做,不知道疲劳地做,这个心永远是那么一个心,就是做。 【释】这样才是修道的一个好办法。要是不这样子,修道就不能成道。因为你不会用功,不是紧了,就是慢了。所谓“紧了绷,慢了松”就像弹琴的弦,紧了就断了,这叫紧了绷;弦不紧,它就松了,这叫慢了松。修道也是一样,要“不紧不慢才成功”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有一个沙门,晚间诵持迦叶佛留下的《遗教经》。“其声悲紧”:他的声音很悲恸,很紧张的样子。“思悔欲退”:他自己觉得很惭愧,不要修行,要退步了。 犯了很多的过失,差得太多,佛说的要求我们都做不到。他不知道,是佛叫你去做。他认为:我做不到就不行了。怎么办?就不要修行了,还不如不修了,要退步了。 这是修行中的一大弊病。说自己年龄大了或年龄小了;或身体有病了,我不行了;或是我跟不上大家了…自己于是生起惭愧心。最后由于生惭愧心,他这个心里就生起了另一种的思惟。实际上他不知道,那是生理所带来的变化。他觉得这心里枯燥无味“你看看,又不要钱,吃的是一顿饭,睡觉睡那么点,还得听话,还得干活,简直什么都不让我有,我想拥有微微小小的一点快乐,它都不让存在,哪怕保留一点也好。这个道场一点也不留,毫不留情地给斩掉了!”他觉得自己按照佛讲的做很不容易。 他又生起了一种心——又觉得这个枯燥。是他自己觉得枯燥,但这并不是事实啊,他自己想象的枯燥,他心里产生了一种枯燥感。因为他平时都耽着五欲之乐,而且拿五欲之乐当作自己,成天在这里混,他以这个为快乐,他不知道去掉五欲的快乐。当他去掉五欲之“快乐”的时候,在这过程中,要有一个痛苦的过程,要有一个枯燥的过程。原先舍不得,一旦拿走了,自己也没有啥把握的,自己不成为自己了。 原先觉得有钱好像能发现自己,一天吃三顿饭能发现自己,有了贪欲能发现自己。当这些东西全去掉了,再找自己,怎么找不着了?随便挨说、挨批评,一会儿东一会儿西,那个“我”到底是谁呀?他觉得迷惑了“我是谁呀?”本来是很殊胜的一个因缘,但是他不懂,他认为这是不行了,就突然生起一种悔心,生起枯燥心。 这种后悔的心也不是真实的,这种后悔心是由于他反复地思惟这东西——枯燥和痛苦,他反复地思惟这个东西所生起来的,并不是有个退悔心在那,是他自己慢慢鼓捣出来一个退悔心。他被骗了,所以就不要修行了,他说修行太难,就要退步了。 他没有长期修行的打算,他没有发过这愿:“要生生世世地修行,度众生,而且不是说一生,而是无数生、无数劫永不退心。”得有那种心,不要害怕。说:“我这是不是说大话啊?”不是说大话。有了决心、一句正确的话,力量马上就来了,就会正确地观察自己。 所以在修行中,这也是很重要的一关。特别是我们,在修道时,有时候无价之宝来了,咱们不认识。一看,这修道把“我”全给砍掉了,那“我”就没了。修道本来就修无我,你要是通过事相把“我”砍掉,你上哪找都找不出来这宝贝。 现在,外面山门那就跪了一个师父。去年安居的时候来了,结夏期间又走了。今年又要上这来安居,上这来住。他说:“我不是没道场,我觉得要想成道,要想修行,就得上这来,死也不走。”你死也不走,这也不留,因为他破坏了道场的规矩。所以他也是非常可怜,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当他认识的时候,有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