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官场)_第二十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第7/7页)

你不是还懂点红学么?你把话题往红学上一挪,不就没事了?”沈天涯说:“我懂什么红学?记得《红楼梦》里几个人名而已。”

    秦主任张校长也觉得这个主意行,在一旁劝起沈天涯来。沈天涯出于无奈,说:“那我就试试吧,万一被袁老师赶出了门,坏了大事,你们可不能怪我哟。”大家说:“凭沈处你的智慧和应变能力,坏不了事的。”

    事不宜迟,第二天晚上,沈天涯就在张校长的陪同下,迈进了袁老师的家门。

    袁老师虽然七十六岁高龄了,却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而且反应灵敏,思路相当清晰。当张校长介绍这就是撰写校庆对联的沈天涯先生时,袁老师十分高兴地过来跟沈天涯握握手,把他俩请进了书房。

    袁老师书房里全是书柜,里面大都是国学书籍,沈天涯一看就知袁老师是饱学之士,不免有些心虚,生怕露了马脚。袁老师先是夸奖了几句校庆对联,为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而感到由衷欣慰。沈天涯还有自知之明,不敢随便吱声,只在一旁随声附和,袁老师平时是很难找得到知音的,今天碰上他以为还有些国学功底的年轻人,心情格外振奋,于是侃侃而谈,从春云夏雨秋月夜,到唐诗晋字汉文章,一路畅叙下去,书房里盈溢着难得的古风遗韵。

    慢慢就说到了《红楼梦》,袁老师说他最先读《红楼梦》,是当做所谓阶级斗争史,封建没落史来读的,后来才意识到其实是一部通过个体身世揭示永恒的人生观、枯荣观和宇宙观的人生悲剧,具体讲的是名利性三样事,落脚则是那个梦字,也就是死亡。梦与死是很接近的,贾雨村在迷津渡口时,该醒却还在做梦,终于失落于红尘之中。

    袁老师还说书中命名无不独具匠心,贾府四姊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就暗含了一种谶语:原(元)应(迎)叹(探)息(惜)。叹息什么?四姊妹和女性命运。也是女性四条出路:权(元春)

    钱(迎春)边塞(探春)佛(惜春),但不幸的命运把四条路都堵住了,无路可走,真是原应叹息。

    袁老师说到此处,张校长便把沈天涯抬出来,说他也喜欢《红楼梦》,对红学有些研究。这一下袁老师更觉得今天与沈天涯相识,很是值得了,反复问他有何心得。沈天涯没法推脱,只得硬着头皮说了说自己从预算处长位置上下来后,闲在家里看《红楼梦》和与红学有关的杂书时得到的一些感受。沈天涯觉得宝玉之名是由宝钗黛玉妙玉三人的名字构成的,但宝玉不是女姓,所以叫做贾(假)宝玉。贾宝玉的命运也跟这三位女姓密不可分。宝钗代表儒,没有走通。黛玉代表道,也没有走通。妙玉代表佛,但她心如枯井,走火人魔,依然没有走通,因此叫妙(谬)玉。宝玉看见妙玉与惜春下棋,笑伺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看宝玉一眼,低下头去,脸上渐渐红晕起来。晚上回到庵内,听房上两个猫儿一递一声厮叫,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语,不觉一阵心跳耳热,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腾,觉得禅床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最后妙玉被强人所抢,落得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结局。倒是贾宝玉享尽荣华富贵,经历七情六欲,遭受种种磨难,终于大悟大彻,飘然而去,假宝玉成了真宝玉。

    沈天涯的识见并不高明,是现买现卖的,但袁老师听来,如沈天涯在政府机关里工作,天天与俗务打交道,还能在《红楼梦》里读出这些体会,也算是难能可贵了。两人的感觉越发贴近了,仿佛已经忘了一旁还有一个张校长了。

    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两三个小时。沈天涯知道自己的目的当然不是来说《红楼梦》的,于是趁袁老师说话的间隙,故意提出让袁老师来书写那幅对联,好请人刻了,校庆时挂到学校大门口。沈天涯已经摸透袁老师的修养,像他这样的饱学之士,自然懂得书写这样的对联两种人最好,一是书法名流,可为学校增色不少;二是政界显要,可给学校带来实惠。果不其然,袁老师当即拒绝了这个请求。

    沈天涯正好就汤下面,请袁老师举荐几个人选,当然最好是他教过的弟子。袁老师想想,提出几个名字来,沈天涯掏出纸笔做了记录。其中就有李森林的名字,沈天涯不禁喜出望外,要袁老师介绍这些人的情况。老师说到自己教过的弟子,自然如数家珍,袁老师兴致很高地一一作了介绍。袁老师说完后,沈天涯说道:“李森林已是省里高官,如果能请他书写这幅对联,那是最理想不过的。”

    袁老师这一下已经明白了沈天涯的真正意图。不过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而且这也是一件大好事,便痛痛快快答应出面找找李森林,还说:“估计森林还会认我这个多年以前的老朽吧?”

    沈天涯说:“您这么德高望重的恩师,他能不认吗?我听说李省长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官,他一定还铭记着您老当年的谆谆教诲的,不然他就不会取得如此成就,登上这么显要的高位子。”袁老师说:“这都是他自己的努力和造化,我们做老师的仅仅有幸遇到这样有出息的学生而已,岂敢贪天之功为己功?”

    事情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大超过沈天涯的期望。他抱拳向袁老师深深一拱,说:“袁老师,我代表一中广大教师学生感谢你了?”袁老师忙摇手道:“话不能这么说,学校的事也是我袁某人的事嘛,你们用得着我老夫;是我的福分。”

    见时间不早了,沈天涯和张校长站起身,对袁老师说道:“今晚打扰您老这么久,真是抱歉,您老也该休息了,我们得走了。”

    袁老师有些不舍。为表示自己身子骨的硬朗,还坚持得住,有意挺了挺胸脯。也许是动作力度大了点,加上年岁确也不饶人,这一挺,竟把胸腔里一股气给堵住了,一时动弹不得。沈天涯和张老师吃一惊,忙把袁老师身子扶正,一个捶背,一个抚胸,才慢慢将他胸腔里的气理顺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