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汉_第二章武林之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武林之神 (第6/8页)

人能改变王莽的思想。

    “东方兄可知那颗异星起于何处?”刘正淡淡地吸了口气后,望着一片萧瑟的秋色悠然问道。

    “武皇不用问我,你应比我更清楚,刘室气数未尽,虽有劫难,但龙气依然归于汉室,异星当出于南阳之地!”东方咏悠然望着那有些诡异的天空,淡漠地回应道。

    刘正神色间泛起一丝喜色,是的,他确实比东方咏更清楚此事。

    “不过,我要提醒武皇,异星突起,紫徽星暗,但帝星仍附于紫徽,只有当帝星在特殊的时日转移于异星,那颗异星才有可能重复汉室江山,否则应劫而生却也会受劫而亡!”东方咏又道。

    “那东方兄认为该如何做?”刘正肃然问道。

    “此异星乃是新星,当是生机尚幼,就算能得紫徽相护也是十余年之后的事,可此刻因武皇引动了天外天的魔气,而致使异星过早地明亮,这只能招来劫难。而异星更敛日、月、紫徽之光华,若不能克制,必会夭于三年之内。就若让一个小孩背上了他成年后才能背动的东西,那不仅不能显示他的力气,只会伤其筋骨!”

    顿了顿,东方咏又接道:“惟一解劫之法便是隐其光芒,在其未有能力承受一切之前,绝不可让人知道其命格!”

    “隐其光芒?这该如何做到?”刘正讶问。

    “让世俗最阴暗的痞气掩其外表,使其光华被俗气冲淡!”

    “世俗痞气冲淡其帝气?”刘正讶问。

    “对!也只有让其处于最阴暗最世俗之地,才能隐其光芒,去其劫难,得以安全成长!否则必应天劫,即使是王莽也不会放过他!”东方咏吸了口气道。

    “我明白该怎么做,如果我将他交给东方兄呢?”刘正问道。

    东方咏悠然一笑道:“我已泄露了天机,不想再沾尘俗之事,今日事了,我便会隐于世外,以避天劫。所以,只怕要让武皇失望了!”

    刘正确有些失望,但他绝不会强求东方咏为其做什么,他明白东方咏的为人。

    “如此,我也就不麻烦东方兄了。”

    “武皇手下奇人众多,相信任何一位都能够胜任此事,何用我费事?”东方咏笑了。

    刘正也笑了,扭头向身后紧立的五仆唤了声:“继之!”

    “主人有何吩咐?”一个三旬左右的儒生缓步而出,恭敬地道。

    “你拿我的信物速去舂陵见我弟刘良和我侄儿刘寅!”刘正说着自怀中掏出一块泛有华光的紫玉令递给那儒生。

    儒生接过紫玉令,却被刘正抓住了手,也便在此时,只觉一股奇异的感觉涌入脑海,仿佛是无数的念头和声音奔向他的脑海。刹那之间,他明白了刘正想说的一切,甚至是脑子里的每一点思想。因为刘正在与他握手的那一刻,已将两人的思感和精神完全连在一起。

    “去吧,如果泰山之战归来早的话,我会找你的!我希望你不会让我失望!”刘正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主人请放心,继之绝不会让主人失望的!”那儒生肯定而坚决地道。

    刘正悠然笑了,对着那依然诡异的天空长长地叹了口气,半晌才瞟了东方咏一眼,道:“我希望能与东方兄有再见之期!”

    东方咏也笑了,也将目光投向那诡异的天空,在这空阔的原野里悠然叹道:“世事无常,天命难逆,如果有缘,相信将来一定仍有相见之日!”

    “只怕到时候你我已都是白发苍苍了!”刘正说完不由得苦苦一笑。

    东方咏也只是涩涩地一笑。

    阴风道的眼中有些黯然,立于他身前的这两个天下最为传奇的人物,就像两棵依山而生、植于孤崖上的古枫,在秋风之中,意兴索然,竟多了几许苍凉的味道。

    公元十四年,王莽改制失败。西汉后期,本已不断出现的农民起义,在王莽掌权后,起义军有增无减。

    天凤元年(即公元十四年),因王莽用兵,不顾百姓苦难“三边尽反”

    次年,北方受难百姓“起为盗贼”

    天凤四年(即公元十七年),吕丹起义于山东,从此,四方不断出现大规模起义。

    同年,又有瓜田义起义,绿林起义。八月,王莽亲自到南郊,监督铸造威斗。所谓威斗,是以铜及其它原料合铸,像北斗,王莽妄想以此压制各种反叛势力。

    这年,攀崇起义于琅邪,游击各地,因其作战时将眉毛涂成红色作为标志,史称“赤眉军”

    天凤六年(即公元十九年)春,王莽见起义军众多,便玩迷信把戏,下令改元,布告天下,宣传应合符命,又以宁始将军为更始将军,以顺符命。

    地皇元年(即公元二十年),王莽见四方“盗贼”众多,一方面,为了镇压,而扩大军事编制,朝庭设前、后、左、右大司马,各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县长为偏将军、裨将军、校尉。另一方面,同历代皇者一样,希望自己创下的基业能传至万世,而下令建筑宏伟的九庙,穷极百工之巧“功费数百万,卒徒死者万计”

    地皇二年(公元二十一年),王莽大量征粮调兵,打算征讨匈奴。而镇压农民起义的官军作战无能,放纵掠夺,使百姓不得安生。

    中原大地完全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六福楼,在宛城算是数一数二的,虽比不上万兴楼的豪华,但却拥有宛城最好的美味。

    今日的六福楼显得极为忙碌,那是因为朝中有经济大总管之称的姓伟驾临宛城,所以李辉选定了六福楼为招待这位王莽身前最红的经济大臣之一。

    这是六福楼的盛事,也是在今天,宛城的富商大贾们都会光顾于此。

    吴汉坐在铁五的茶馆里喝茶,这里是王府到六福楼的必经之路。

    对于宛城的一切,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每一座桥以及每一栋房子,他都像是看自己的掌纹一般清晰。

    铁五茶馆侧对着的是拱如弯虹的大石桥横跨过四丈宽的河面。

    没人知道这桥叫什么名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