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第9/9页)
桌子上走鹅步。过了一会儿,梯莱特少将站了起来,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帕格想,他要来阻止这场马戏了——他在一张桌子上跳起了一场发狂的快速舞,吹风笛的人绕着他一面吹一面走,全场的人都大声喝采。可是现在他还是那么古板。 梯莱特打开一扇亮着红色保密信号灯的钢舱门。丘吉尔穿着一件象机械士工作服那样的连衣裤,弯着背,垂着眼皮,正在仔细观看一幅占了一面舱壁的俄国前线地图。对面舱壁上挂着一幅大西洋地图。房舱里烟雾腾腾,几个年轻军官正在中间的一张桌子上收发电讯。 “那里,”首相用手里的雪茄指了指苏联地图,对梯莱特和帕格-亨利说“那里是一幅可怕的未展开的图画。” 斯摩棱斯克东面那条画成红色的前线上,现出了两个新加上的鼓包,指向莫斯科。丘吉尔咳着,眼望着亨利。“你们的总统警告了斯大林。我甚至更加明确地警告过他,我的情报根据确凿。真是,没有一个受到突然袭击的政府这样不值得原谅了。勇敢而倒霉的俄国人民碰到了恶运,被这么一伙上当受骗的笨蛋带着走。”首相转过身子,走向另一面舱壁;他那拖沓的脚步,维克多-亨利在他伦敦的办公室里已经注意到了。在阿根夏湾,丘吉尔显得健壮、红润、活跃,简直年轻了十年。现在他两颊发灰,满是红斑。 “喂。在这里我们有进展吗?” 一个个黑色的小棺材形状的标记,散落在宽广的蓝色平面上,一个军官还在往上加,在靠近战列舰前进的航程附近形成一群。再往前,是一大群红头针,其中夹着几只蓝头针。 “这个新潜艇群,是黎明时候被一架美国巡逻飞机发现的,先生。”那个军官说。 “啊,是的。邦德海军将军就是这样告诉我的。我想我们正在避开它?” “我们已把航程改向北方,先生。” “我看,护航舰‘H-67号’差不多到家了。” “今天晚上我们就要把这些针拔掉,首相先生。” “这是好消息。”丘吉尔粗声地咳嗽着,又抽了口雪茄,对帕格-亨利说:“好吧,我们还会给你点儿好戏看的。这不象乘轰炸机到柏林上空那么热闹,嗯?那次挺好玩吧,上校?” “那是少有的特权,首相先生。” “随时可以。随时都可以。” “太荣幸了,先生。一次已经足够了。” 丘吉尔哑着声音嘎嘎地笑了。“敢情如此。梯莱特将军,今晚上什么电影?” “首相,我想是斯坦-劳莱和奥利佛-哈台的《海上精华》。” “《海上精华》,啊?太合适了!军医命令我躺在床上,还命令我不许抽烟。我要去看《海上精华》,还要带着我的雪茄。” 帕格-亨利在欣赏《海上精华》的时候,心里老是担心这艘战列舰随时会碰上一群德国潜艇。那些德国的艇长很有本领,会溜过护航的驱逐舰。但是直到电影演完,没有发生事故。首相在拖着脚步出去时,用伤了风的沉浊声音说:“一场挺好看的但是毫无关系的电影。” 第二天,克利门-艾德礼的广播讲话使军官室里挤满了人。每一个没值班的军官,所有的参谋人员和战争计划人员,都集合在军官室里唯一的一架格格发响的老收音机周围。战列舰正穿过一场狂烈的暴风雨,颠簸着,摇晃着,发出缓慢冗长的呻吟。对于这位美国客人说来,这半个小时真不好受。艾德礼在宣读《大西洋宪章》的时候,亨利看见的是:困惑的眼色、拉长了的脸和不住的摇头。讲话的调子很高,但并不证明美国人的许诺有一点点增加。对纳粹暴行的责骂,对“四项自由”的赞扬,对未来世界和平和友爱的献辞,都包括了;但是对英国人更多的战斗支援,却是个零。有些句子谈到自由贸易,谈到所有人民的独立,这些话,如果具有什么含意的话,那就是意味着英帝国的末日。 帕格并不特别惊讶,他只是想:弗兰克林-罗斯福这家伙可真厉害。 “哼!”在收音机关掉后的一片沉默中,梯莱特少将牢sao满腹地说“我敢说,不止这些,还有呢。你说怎样,亨利?”所有的眼睛都看着这个美国人。 帕格明白,没有办法含糊过去。“没有了,先生。我想大概就是这些。” “现在你们的总统在联合公报中许下诺言,要消灭纳粹的暴行,”梯莱特说“这是不是说你们要参加进来,不管用什么方式?” “这是指《租借法案》而言,”帕格说。问题从四面八方向他投来。 “你们不准备和我们站在一起对付日本人吗?” “现在不。” “那么,简单明了地说,你们不准备在太平洋打仗了?” “总统不想给日本战争警告。如果没有国会的支持,他不能这样做。” “你们的国会怎么了?”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可就在前天,差点儿把美国军队解散了,仅仅一票之差啊。” “难道国会议员们就不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为政治肥rou投票,为了保全他们的政治外皮。” “那么你们的人民怎么样?” “我们人民的状态就跟你们的人民在慕尼黑协定那会儿差不多。”这句话使他们沉默了下来。梯莱特说:“我们现在付出代价了。” “我们将来也会付出代价的。” “那时候我们的领导人是张伯伦,先生,”一个脸色红润的少校说。“你们有罗斯福。” “美国人民不想和希特勒打仗,先生们,”帕格说。“事情就这么简单,而罗斯福也没办法。他们不愿意和任何人打仗。生活是快乐的。战争是一场球赛,他们可以看着。你们是我们这边的,因为你们和我们说同样的语言。因此就有了《租借法案》,和这个《大西洋宪章》。《租借法案》并不要你费多大劲儿,它只是意味着给每一个人更多的工作,更多的钱。” 舰身一阵异常剧烈的摇晃,使厨房里的陶、瓷器皿撞得哗啦啦直响。辩论停止了。维克多-亨利回到房舱里。在他到冰岛离舰之前,他没有再和这些英国军官谈更多的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